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湖南:在多样的戏剧文化中成长进步

时间:2013年07月11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易添麒
0

在多样的戏剧文化中成长进步

——二○一三年湖南青年戏曲演员研修班侧记

  “沅水号子喊大的地方,洞庭鱼米养胖的地方,这地方打擂茶用的是花椒棒,这地方吃米粉泡的是牛肉汤,这地方说话谁都能听懂,这地方待客都那么大方……”一曲没有伴奏的常德丝弦《常德是个好地方》从汉剧演员张金铃的嗓子里飘出来,韵致独特、甜脆欢快,台下修习不同剧种的青年戏剧演员听得如痴如醉。

  7月1日,来自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所等24家文化单位的38名生(旦)行优秀青年演员在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参加为期12天的2013年湖南青年戏曲演员研修班的交流学习。这些青年演员主修的戏剧涵盖湖南花鼓戏、湘剧、巴陵戏、汉剧高腔、祁剧等7个地方剧种和京剧等多种中国传统戏剧。

  研修班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授课的既有武忠、齐爱云、王振义等国内院团旦(生)角戏曲名家,也有湖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建纲,以及钟宜淳、范正明等湖南省内编剧、导演、专家。据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教师任索介绍,青年戏曲演员培训活动今年已经举办了七八场。湖南花鼓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钟宜淳已经84岁高龄了,还有武忠、齐爱云这样的来自省外的晋剧、秦腔表演大家,要把他们聚集起来授课是个大工程。

  现代戏剧演员的传统文化背景底蕴不足,这是青年演员成长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地方传统戏剧传承面临的问题。在湖南高校中,直接培养地方传统戏剧传承人才的专业较少,民间艺术缺少与学院艺术的对话和沟通。

  国家一级导演何乙光认为,青年戏剧演员应当深入生活,了解并融入戏剧发展的文化环境。因为传统戏剧都是对生活和文化的诠释,只有文化素养和社会素养齐备,才能将传统戏剧继承下去。地方戏曲来源于当地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特色,生活环境变化,戏曲也要随之发展。要深入生活,深入了解传统戏剧蕴含的文化元素。

  来自湖南省湘剧院、现年34岁的江瑞庭是所有学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14年的湘剧表演经历让他对青年戏剧演员的成长多了很多体会。“戏剧演员一定要认真剖析自己要学习的角色,不仅要多演出,还要在每一次演出中钻研这个角色的内涵和特质。一位戏剧名家的代表剧目,一定是从几百次的表演中锤炼而来。”

  地方传统戏剧的很多著名艺术家已经步入晚年,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授课。很多表演名家也受各种原因所限,因此能这样直面省内外多剧种地方戏剧表演名家的机会尤其可贵。张金玲告诉记者,常德市汉剧高腔保护中心仅有两人幸运地来到这里学习。江瑞庭则兴奋地说:“这个平台给我的一大收获是认识了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后我们可以互相观摩,交流探讨。”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