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戏剧>资讯

现代京剧的音乐成就

时间:2013年07月0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0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对传统京剧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创立了现代京剧。现代京剧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成就在音乐方面。一般的共识承认,管弦乐队极为自然和谐地被吸引进文武场面,既尊重民族乐器的表达方式,又弥补了气势上的不足和音色上的单调。然而,最重要的,还是在音乐思维上的突破。

  京剧的音乐体系称做“板腔体系”,即板式和调式是基本固定的,但具体的腔调可以根据词的变化和剧情的要求做极为有限的相应调整。一个二黄慢板,唱豪情,唱智慧,唱恩怨,也唱悲愤。这是一种和主题思维完全相悖的非主题音乐,其魅力在于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涵概性和不朽的恒定性。有人以为,这是原始落后的一曲多用状态,实不知民间艺人正是从成千上万的具体调子中经过反复筛选最后提炼固定下来一种板式的。因此,板式更多地体现了调式、旋律线、律动等原理性的规范,不同于一般的曲调。

  现代京剧的音乐创作者本着板腔体系“板不变腔变”的原则,倚重主导动机塑造人物的优势,把变腔手段发展了起来。例如,《杜鹃山》柯湘在剧终接到上级指示后和《海港》方海珍号召工人们翻仓找散包的两个唱段,都系“苏三离了洪洞县”的西皮流水板,但调子中分别用了人物各自的动机音型,就显得同中有异,曲中有直。而且,音乐在非主题美学原则下也同时起到了有侧重地服务于剧情并推波助澜的作用。

  有些持复古论调的批评家认为,现代京剧引进主导动机和主题先行,破坏了京剧的传统。我以为,如果阉割了京剧作为民间艺术的创造性,那才是真正的丧失传统。整部京剧的演变史,从头到底就是一部创造史。谭鑫培、程砚秋、周信芳,谁不是创造者?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