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剧照
《白雪公主》剧照
“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天下最美的人?”这不是普通话台词或英语台词,而是京剧唱腔的念白。
致力于探索京剧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北戏京剧系主任许翠在《白雪公主》创意之初就明确了做这部剧的目的,“《白雪公主》不是给戏迷看的,也不是给大人看的,就是给少年儿童打造的一个看得懂的京剧,让少年儿童爱看,让孩子们有儿童的题材可以演。”为此,她做好了接受各方评论甚至批评的准备,“要是看我的版本,千万别说看不懂京剧,台词都是大白话,唱腔有点像现在的歌舞剧、音乐剧,绝不拘泥于传统京剧的一板一眼。”
新编京剧《白雪公主》是北戏在台湾儿童京剧《丛林七矮人》的基础上创排的,全剧弱化了原来童话故事中爱情和复仇的主题,提炼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之间为了友谊相互牺牲的主线,歌颂了正义、善良、无私的优秀品格。这部用京剧演绎格林童话的《白雪公主》目前已硕果累累:作为北戏建院60周年系列纪念演出之一,2012年7月9日晚,《白雪公主》在京首演,得到了北京市宣传、文化部门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后,该剧又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中国木偶剧院、中国剧院、长安大戏院等演出十几场,场场爆满,获得专家肯定和家长好评。该剧还应邀赴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及法国演出,用丰富多彩的手段立体化地向观众传播京剧知识和京剧艺术特色。在2012年“弘扬北京精神,讴歌伟大时代——北京市优秀剧目展演”中,该剧荣获北京市教委教学成果奖……
一个人人皆知的童话披上京剧的外衣,是如何征服了万千家长和孩子们的心,《白雪公主》的舞台表现手段或许可以帮我们找到答案。
戏一开场,森林中一群可爱的小动物纷纷亮相,小白兔、小鹿、青蛙、乌龟作为串场,从台上跑到台下,与小观众拉手、转圈互动,一下子活跃了现场气氛,吊起了小朋友们的胃口;七个小矮人以矮子功出场,更是吸引了小观众的眼球,笑声四起。七个小矮人经白雪公主许愿长高了之后,每个人有不同的武功表演,跟头、旋子、肘棒子、铁门坎,让观众眼花缭乱。演到七个小矮人以重新变回矮子身救下白雪公主时,场下一片欢欣鼓舞。1小时15分钟的戏让孩子们坐住了,更看懂了。
作为一个喜剧题材,京剧的唱腔和身段在该剧中不仅未被遮掩,反而更显不俗。唱功、做功、跷功、腿功、毯子功、身训功……集四功五法于一体,王子与刺客之间搏斗的武打场面,扮演小矮人时演员的矮子功、扮演苹果树的跷功,都原汁原味地表现出京剧艺术的精髓。在念白方面,考虑到观众年龄层次较低的状况,该剧大量采用一般观众都能听懂的普通话对白,并加入了互动,让小朋友参与其中;舞台设计上,并没有拘泥于京剧传统的“一桌二椅”模式,在舞台上搭建了宫殿、小木屋、森林等多个场景,并配合舞台灯光和LED屏等先进技术手段,营造出一个现实中的童话世界。
对于学生们的表演,许翠指出:“学生时期的这个阶段就是模仿京剧,几乎没有创新。但恰恰这个戏可以锻炼他们内在的潜力,因为没有模板去框住他,让学生们快乐地完成创排任务。而且我希望学生们的演出今天跟昨天能有所不同,根据个人获得的经验在表情动作上有新的体会。”据悉,整部戏的唱段多达十几段,包括独唱、伴唱、合唱等,仅女主角白雪公主就唱了5段,其余则由七个小矮人和串场的小动物来演唱,王子和王后则主要靠念白来表演,剧中的念白并不是韵白,而是没上韵的京白。作为京剧荀派的传人,许翠表示:“整部剧改编后,流派不是很突出。白雪公主基本是花旦的流派,带点荀派的味道,但不是很浓。”
饰演白雪公主的北戏中专三年级的学生逄瑷嘉清晰记得,2010年在北戏排演场主演第一部京剧《打焦赞》时,她只有12岁,因为怕出错当时紧张得不行。学习武旦专业的她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白雪公主善良天真的角色要求。“武旦的动作偏硬,许翠老师总告诉我要软下来,找找天真、无忧无虑的感觉。比如白雪公主看花的时候,要特别快乐、开心,肚子疼就要表演得好像肚子真的特别疼一样。而在武旦并不擅长的唱功上,老师几乎是一句一句教我怎么运用气息和把握声调。”逄瑷嘉回忆道。一年来,《白雪公主》的频繁上演也让逄瑷嘉不断成熟,如今15岁的她在舞台上已经表现得气定神闲、异常老练。很多领导看完后都夸赞道:“你们的孩子平常看上去慌里慌张的,怎么一上台看上去都有数、有火候了!”
如今,由于学生毕业,新编京剧《白雪公主》的演员已经换了一批,这让许翠多少有了些“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感慨。对于《白雪公主》的长远意义,她预期:“教学相长在剧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丰富了京剧系的实践教学剧目,成功探索出了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也填补了长期以来少儿观众没有京剧题材剧目观看、少儿演员没有京剧少儿题材剧目创作学习和演出的空白。该教学剧目已经具备了长期演出的条件,有了这一品牌节目,就如同在全国设立了众多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演出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