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艺术思维、人际交往能力。校园戏剧就是基于戏剧教育的培育目标,再通过互动式的实践丰富学生的心理世界,使其达到审美情感的个体性内化,对于独立且健全人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独特作用和意义,校园戏剧能够受到大学生的广泛追捧。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总体形势趋向好转,各类校园活动也在停摆数月以后重启,校园戏剧活动也不例外。舞台大幕的拉开使得戏剧类社团组织的师生获得了重返台前幕后的机会,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剧目排演之中。
西南大学校园戏剧社团联盟不久前举办了校园戏剧文化周展演活动。其中,阁楼剧社带来的海派实验话剧《天堂隔壁是疯人院》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这部剧自2001年在上海首演以来就一直活跃于国内舞台。该剧采用非线性叙事模式、开放的故事结构,现实与梦境不断交织。这部剧是高校剧社经常搬演的剧目,阁楼剧社在演出过程中,创造性地修改了部分台词,使其更加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
梨园社的“梨园新韵”专场演出则满足了当代年轻观众的审美期待。部分成员唱腔了得,有一定的戏曲功底,他们轮流为大家表演了评剧《报花名》、京剧《对花枪》、豫剧《穆桂英挂帅》、晋剧《大登殿》、黄梅戏《女驸马》等经典剧目选段。这个学生戏曲社团,还吸引了很多戏曲爱好者加入。爱好者们虽然没有十足的唱腔功底,但他们有着良好的嗓音条件或是出众的形体身段。为了顺应新时代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是为了这一部分学生能上台演出,活动负责人别出心裁,选取电视剧《青衣》片段,将其改编为小品呈现在舞台上,这样不仅能规避过多的唱腔呈现,还能让演员穿上戏服在舞台上“过把瘾”,很好地展现了他们的身段及台词功底。此外,还安排了单弦岔曲、原创快板、带有戏曲唱腔的流行歌、古典乐曲弹奏与古典舞的表演,也能很好地展现传统戏曲海纳百川、具有民间性的特点。将戏曲中的传统元素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行再创作,能够让传统戏曲饱含生命力,彰显时代民族文化精神。
本次校园戏剧文化周的展演能够取得成功,是各方努力的成果。它得益于重庆历史悠久的演剧传统和西南大学深厚的演剧氛围。重庆在上世纪40年代成为战时中国的文化中心,汇聚了大量戏剧界人士,并将整个戏剧行业的发展推向了黄金时代。活跃在这一时期的国立剧专、孩子剧团、南开中学演出队、育才学校戏剧组、求精中学抗敌剧团编演了一大批抗战主题的历史剧、儿童剧、方言剧,为丰富大后方戏剧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世纪以来,两年一届的重庆市大学生戏剧节(之后更名为重庆大学生戏剧演出季),已经举办了七届。在这期间,一大批剧目脱颖而出,高校戏剧社团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也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戏剧工作者。其中,四川外国语大学博艺莎剧社编演的话剧《星光里的朱丽叶》于2016年在中国戏剧节上演出,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最终取得“优秀展演剧目”(普通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西南大学现有阁楼剧社、梨园社、实验剧社、求索剧团、天鹅剧社、嗨剧社等多个戏剧类学生社团组织。2020年上半年,学校戏剧类社团相互合作,成立了校园戏剧社团联盟。在演出之余,名家讲座系列活动为普及戏曲文化献出一份力,戏剧沙龙活动则对本次校园戏剧文化周的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进行筹划。
校园戏剧作为高校美育实践中能集结大批学生集体创造欣赏戏剧的重要一环,能够培育创新意识、发挥培根铸魂的作用。简言之,在强调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在高校新文科建设的号召中,校园戏剧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引领。在三方合力的前提下,校园戏剧发展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