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作品展示

[旅途]黔东南印象

时间:2012年06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甘以雯
0

  依依不舍地告别黔东南,告别雷江、榕江、从江,告别雷山、月亮山时,我在心中祈祷:千万千万,守护住绿色,守护住原生态,守护住一片净土,守护住人类心灵的家园……

  缘于工作,我得以游历全国,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情为之动、心为之颤、魂为之牵的一是青海,一是刚刚游历完的黔东南。一周的游历转瞬即过,黔东南神秘美丽的自然生态,古老厚重的民族风情,原汁原貌的文化遗存久久徘徊在心间。我终于弄懂了什么叫古朴自然,什么叫原生态;为什么必须敬重自然,敬畏自然,人,如何才能上通天地,下接心源……

  神秘侗寨

  蒙蒙雨雾中的下午,我们来到了月亮山、雷公山间的榕江三宝侗寨,其号称侗族的宗祖家园。

  远远就映入眼帘的是21层高的侗寨鼓楼,巍峨高大,灰白色调,精美的密檐式宝塔形木构建筑。据说,建造这鼓楼,数以万计的木枋、梁、板,无一张图纸,所有建筑尺寸,全凭声望极高的墨师的心中默算。人竟有这种能力?一种奇异、神秘的感觉攫住、笼罩我的心魂,一种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萨玛祠前,“萨”的化身手持半开的油伞开路,一行人从祠中走出时,我进入供奉祖母神的萨玛祠。不大的院子里,有二人正在用青青绿草勒一只鸡、一只鹅的脖子,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雁鹅任由人拔着颈毛,用绿草勒脖,不叫嚷、不挣扎,似乎很情愿干干净净不见刀伤不见血痕地作为祖母神的祭品。我不敢乱问,也不敢细看,低头快步来到榕树依依的榕江边。

  江边是一棵棵粗壮、高大的榕树,左边的一棵大榕树下,十几位盛装的侗族姑娘弹着琵琶,自弹自唱古老的侗族古歌。姑娘们唱得用心用情,显得那么专注、那么深沉;中间的大榕树下,又是一拨姑娘自弹自唱着;再往右走,依然是大榕树,依然是深沉弹唱的一拨姑娘。所有的歌词我都不能听懂,据说是歌唱人类的起源、物种的起源,很精深妙奥。琶声依依,歌声幽幽,歌者的情绪和周边的环境,令我整个人已经被一种浓浓的气场、浓浓的氛围笼罩着。距榕树不远处,有年轻女子脚踏纺车纺双线,有年轻女子用心地刺绣……蒙蒙雨雾中,只感觉每一棵大榕树,都是一片风景;一棵棵连接在一起的大榕树,形成了一道美丽而神秘的风景线。

  将要离开三宝侗寨时,众人依依不舍,竞相到几家小店铺购买纪念品,一位从事艺术品经营的作家精心挑选了一大一小纯手工刺绣的布袋,我问同样喜欢收藏的他看到什么古玩时,他说有两粒银扣。然后若有所思地折回小小的店铺,花了15元又买了一个小布袋,付款时,似乎不经意地指着玻璃橱柜里的银扣对售货的小伙子说:“我买了你这么多东西,你把这两粒扣子送我吧?”黝黑精瘦的侗家小伙子拿出那两粒小银扣,递到他手上,不好意思地说:“只有这两粒了,送你吧。”两粒制作精巧的银扣,若挂在链子上佩戴,会很别致;发黑的色泽,予人一种沧桑的感觉,折射出它所经历的岁月,估计起码是几十年以上的物件,若在大城市的古玩市场,现今怎么也要卖个上百元。三个布袋的总价不过六七十元,却捎带了价值上百元的银扣,作家“捡漏了”。坐在车上,壮硕的作家久久盘弄着那两粒小小的银扣,一直微微笑着。我相信,盘弄出来的两颗银扣会现出其润泽的幽幽光泽,会登堂入室,成为某位有身份的女士或时尚小姐的别致装饰……

  草木尊严

  人一到黔东南,多次听到“岜沙汉子”、我国最后一个持枪民族,我渴望着亲近岜沙,一睹岜沙汉子的身姿。在岜沙的寨门口,很多人在照相,文友为我和一位矮个挺胸、肩枪、特有气质的男人拍了合影,幸运的是,他就是村寨火枪队首领滚元亮,是岜沙汉子的形象代表;在树林中,我又与一位小男孩合了影,小男孩瘦瘦的,眼睛亮亮的,胸脯也挺得高高的,十足一个小男子汉。我身上没有糖果,掏了点钱给他,他没有拒绝,也没有感谢,显得有些矜持。岜沙汉子骨子里天生就有几分自负,认定自己是“最正宗的苗族”、“蚩尤大帝的子孙”。成年后的男子将头四周剃光,顶部长发挽成鬏鬏称为“户棍”,着左衽右开黑色高腰衣,刀、枪与烟袋刻不离身,形成了特有的风度与气质。

  岜沙,苗语的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一排排依山而建的高低起伏的干栏式吊脚楼,掩映于莽莽树林中。进入岜沙,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棵棵古树,这是苗寨的保寨树。树是岜沙人崇拜的图腾,神圣不可侵犯。他们相信,每一棵大树都是一个祖先的灵魂,庇护着岜沙。

  岜沙人一出生,人们就要为他栽种一棵树,这棵树伴随着这个人生命成长;待这个人故去时,把这棵树放倒,挖个洞,将人放入其中掩埋,融入大地;然后还要种植一棵树,象征着他生命永永远远地延续。一棵树就是一个生命,每个人的生生死死都与树连接在一起,实在令人惊异,令人赞叹,也着实令人艳羡!岁岁年年,代代相传,岜沙山山岭岭早已形成了一大片浩瀚的森林之洲、生命之洲。

  我喜欢红木,痴迷于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传统红木家具和文玩小件高贵的气味、木质肌理、木质纹路,可看到岜沙人对香樟、枫树、松树、柏树、银杉、红豆杉等树木的敬重,一种敬畏之心在我的心中升腾,一种对岜沙人的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尽管岜沙的这些土生土长的树木不属于中国传统红木品种,但在这片纯朴、自然而神奇的土地上,这些树木折射出生命的尊严,显示出无比的高贵。

  此时的岜沙正是秋收季节,地上堆放着一丛丛的禾把,金灿灿一片;人们肩挑糯谷禾把,晾晒在禾晾上,更是金灿灿一片,四处散发着南方清爽爽暖洋洋的秋情秋意。

  “天籁之音”

  来到侗寨小黄时,小黄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到处是盛装的侗族乡民,到处盈荡着欢快的气息。驻足小黄寨门前,乡民们唱起欢快的歌,同行的文友用陕北民歌叩开拦寨的大门,乡民为我们挂上粉嘟嘟热乎乎的彩蛋。

  广场早已聚集了成千的远近乡民,盛装打扮,喜气洋洋。孩童们、青年男女们、中老年妇女老汉们,依次唱起歌。他们的歌声不仅嘹亮,而且极富韵味,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浑然天成。时而低吟浅唱,时而明快亮丽,时而酣畅淋漓狂奔怒吼,时而江河奔流山鸣谷应……“饭养身,歌养心”,凭靠歌养育、调理心灵,塑造魂魄。每一个出生于小黄的人,从幼童时代起,都要有当地乡民的歌师教唱歌曲,伴着歌声成长,伴着歌声成家,岁岁年年、生生死死都伴着歌声。

  侗族——一个亲山爱树崇尚自然的民族,一个属于水、属于月亮的民族,也是一个在歌唱中快乐生活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从大自然中提炼出来的原汁原味的音乐精华,它是山与水的和声,也是人与自然的和声,更是人与人的和声。这歌声,是他们知识、智慧、文化的结晶,是他们心灵的直白,是他们生命的宣泄和张扬。

  来黔东南之前,我一连观看了4场由22岁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学生曹禅自编、自导、自创词曲、亲自指挥的音乐剧《时光当铺》,场场流泪,长时间沉浸于悲情中。剧团成员都是斯坦福大学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国家、不同族裔,带着不同的文化印记,19首旋律优美、意蕴高远的歌曲,串起了全剧情节、人物。两把吉他、两架电子琴、一面非洲鼓、柳琴,就成功地演出了音乐剧——在斯坦福校园、澳门、成都、北京连续演出二十多场,场场爆满;一举夺得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佳原创大奖”;还参加了纽约国际实验戏剧节。当初,为了这部音乐剧的创作,曹禅和她的母亲文勤也曾来到黔东南、来到小黄采风,在该剧东西方文化诸多元素中,也有着小黄的印记。

  回到大都市,我也曾在一个隆重的场合,观看了一个声名显赫的剧团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演出,大腕歌星嘹亮的歌声无论如何也打动不了我,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觉,我知道,《时光当铺》的乐曲、黔东南的歌声、小黄的侗族大歌会年年月月、永永远远盈荡于我的心扉……

  人生离不开歌声,心灵中更需要歌声。如今,在高楼林立、物欲横流、精神贫瘠的繁华世界里,有多少人心灵中还有歌声、笑声?可绿色的黔东南有,生态的黔东南有。

  生态大餐

  在小黄,我们享受了黔东南之行的最后一顿饭餐,一顿自然生态的盛宴。

  坐在乡政府宽大的院落中,头顶月光,首先攫住我目光的是一大盘清煮九月笋。竹笋的外皮是棕色的,里面是嫩黄色的笋心,咬一口,鲜嫩无比,口舌生香,我一连吃了好几支,若不是还有很多引人食欲的食物,我真会不停顿地吃下去。随着搜寻的目光,我的手伸向了一大盘烤得焦黄的小鱼,拿起小竹签,从鱼头吃起,连鱼鳞、鱼内脏一起咀嚼起来,小鱼肉质丰厚、细腻,鲜美异常。

  拿起汤匙伸向了沸腾的火锅,黔东南之行,几乎顿顿正餐都有火锅,大多为鸡汤锅。扬名久远的黔东南小香鸡,在独特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里,体形小,外貌清秀,体型匀称,比之邻居家饲养的晃晃悠悠走路的大母鸡要秀巧得多,灵活得多,身上全是精肉和骨头。煮起来,一个大火锅里几乎看不到漂浮着的鸡油。我一般很少吃肉,一碗接一碗地喝汤,喝得浑身发热,血脉通畅。然后把洗净的各种小棵新鲜菜蔬不断地倒在火锅中,就着鲜美的鸡汤吃下,那味道,在我看来,什么佳肴也难以与其媲美,每天吃喝一顿,保证强筋健骨、通脉养颜,但我知道,回到现代化都市,这只能是奢望。

  绿色的盛宴,令在座的人食欲大开,不停顿地品尝着各种绿色的美味佳肴,畅饮侗族的佳酿。吃了好半天,我才想起没有喝茶。拿起邻桌放在板凳上的茶壶,倒了一杯当地的粗茶,一饮而下。万万想不到,这以当地植物叶子和草药调制出来的药茶有一种浓郁的清香,一杯下肚,口舌间盈荡着一股特别的清纯之气。我赶快招呼同桌的文友饮茶,大家连连叫绝,一杯接一杯地畅饮起来。

  茶足菜饱,大家仍有不足之意,看到莹亮的糯米饭,不禁想到金灿灿的糯谷,忍不住盛了小半碗。一入口,一股香、韧、糅、糯之气萦荡口舌间,那种清香、醇厚、劲道,实在勾人食欲。一位女友索性一边聊天一边用手抓着糯米饭大吃起来。

  我以为,我是一个懂得品味美味佳肴、懂得养生的人。毕业于燕京大学家政系营养专业的母亲,养就了我这小小的天赋。但工作的繁忙、大城市中真正绿色食品的贫瘠,剥夺了人们品尝原生态美味的享受和欢乐。在黔东南,在小黄,我们充分享受着原生态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佳肴,品尝着人生的大餐和精神的盛宴。

  依依不舍地告别黔东南,告别雷江、榕江、从江,告别雷山、月亮山时,我在心中祈祷:千万千万,守护住绿色,守护住原生态,守护住一片净土,守护住人类心灵的家园……

  (作者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审,《散文海外版》原执行主编)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