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书评

正面是美好 背面是残酷——谈小说《西藏秘密》

时间:2013年05月07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0

《西藏秘密》,刘德濒著,西藏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对于西藏,我们已经习惯于高原景观的解读,那里苍茫浩远;也习惯于藏族风情的解读,那里纯朴闲静;更习惯于宗教情结的解读,那里虔诚神秘。于是,在我们的印象中,西藏被美化为与世无争的人间净土、未染尘俗的世外桃源。当一部名叫《西藏秘密》的电视剧在央视热播的时候,它对西藏近现代历史真相的直面拷问,立刻引起海内外观众的强烈反响。原著小说《西藏秘密》出版后也十分畅销,不到一个月就已经再版。小说给雪幕背后的历史真相提供了一种注释,它试图在美好和残酷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小说在上个世纪西藏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命运诡谲多变的历史时空中展开,主人公扎西是一个机智狂傲的云游喇嘛,他因与大贵族德勒家已经死去的儿子相貌相似而成为其替身,化解了这个家族的灭顶之灾。政治对手仁钦家族使用各种手段试图揭穿扎西的面目,扎西在“妻子”德吉和妹婿土登格勒的帮助下,每一次都化险为夷。扎西凭借自己的智慧赢得了西藏贵族阶层的接纳,也因此结识了进步贵族领袖江村孜本。江村正在筹划推动西藏政体改革的请愿活动,这与扎西的学养、经历和理想殊途同归。扎西等人率领众贵族官员前往布达拉宫请愿,却被事先埋伏的仁钦一伙指挥藏兵全部逮捕。为保全德吉和德勒家族,扎西向噶厦政府坦白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希望一个人承担罪责,厘清与德勒家族的关系。仁钦不依不饶,决定对扎西处以极刑。这让新上任的热振摄政非常愤怒,并以此为借口迫使仁钦辞职。土登格勒取而代之,并趁机霸占了仁钦的家业和族号。西藏上层贵族之间的血腥倾轧,让扎西真切地体会到农奴制的残酷。解放军渡过金沙江,拉开了解放西藏的序幕。拉萨的贵族们惶惶不可终日,纷纷跟随十四世达赖喇嘛逃往边境小镇亚东避难。扎西主动请缨留守拉萨,并帮助解放军在雪域高原站稳脚跟,这破坏了土登格勒等分裂分子企图赶走红汉人的计划。土登格勒视扎西为不共戴天的死敌,两个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

  《西藏秘密》是一部以正史为依据,以艺术虚构为手段创作的小说。让虚构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行走,是这部小说采取的叙事策略。人物和故事主线是虚构的,赋予了创作者的美好情怀,扎西和德吉的身上凝聚着西藏主流社会的理想色彩。但小说中的历史背景、故事中的历史事件又有案可查,它展现了西藏现代史上最重要的25年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西藏上层的权力之争,以及龙厦事件,达札迫害热振事件,爱国上层用驮队运物资支援抗战,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伪人民会议骚乱事件和1959年西藏叛乱等真实的历史。小说用虚构的故事线把这些历史事件都串起来,形象而直观地给读者描摹出一幅旧西藏全景风情画卷,客观地揭露了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残酷和黑暗。其中既有吸引人的故事,又清晰地交待了“西藏问题”的由来。

  《西藏秘密》和美国学者梅·戈尔斯坦的学术著作《喇嘛王国的覆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史学家提供历史的轮廓,小说家提供历史的细部;史学家勾勒了历史上贵族们残酷地相互倾轧,小说家则挖掘了艺术人物的美好人生。

  这部小说讲述历史,并非只是消费历史,也不只是借历史来做背景,它有着非常真切的历史关怀,有着鲜明而深刻的历史意识,故而,它正视西藏历史中最为严峻而又敏感的大问题,那就是政教合一的宗教/政治体制问题。这是从宏观方面表现西藏,表现西藏最深刻的历史症结,审视人物的命运遭际。主线上贵族之间的敌我较量,副线上活佛之间的权位之争,都以残酷的流血为代价。这些争斗反复轮回,永不停歇。千姿百态的三大领主在彼此攻伐中相继破败,沦为奴隶,而权力依然高耸,信仰依然在上。这就是整部小说要发问的:在神圣而至高无上的宗教信仰底下,在“清静美妙”“具有高尚和利他之心”的封建农奴制体系下,西藏上演着怎样的人间悲剧?西藏社会以它独特的文化姿态,在这片高原上顽强地坚守了几千年。在现代变革到来之际,西藏是要走向开明进步、人民解放?还是要继续停留在农奴制的社会里?美好和残酷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差距。

  从这种意义上说,不读《西藏秘密》,你就不会真正了解这片雪域圣地。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