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针对网络文学等新兴文艺样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十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网络文艺蓬勃发展,网络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作品题材极大丰富、创作群体专业性提升、产业模式日趋完善三个方面。
现实题材创作丰富网络文学面貌
2014年至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大幅度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和社会认可度不断增强,网络文学面貌得到极大丰富。
自2015年起,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主办“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中国作协连续举办“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等评选。诸多高规格评比活动在尊重网络文学创作实际基础上,注重引导,加大对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扶植力度,有效改善了网络文学脱离现实、玄幻题材“一统天下”的单一面貌,逐步引领网络创作者关注现实问题,开拓了网络文学写作的新空间,提升了作品整体质量。2023年,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再创历史新高,“现实+”题材进入创作视野。据2024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统计:“现实题材年增速超20%,新增读者00后占比过半,‘现实生活’更成为阅文女频五年复合增长率TOP1品类。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支持、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七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总计收获作品38092部,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近4万人参赛,同比增长26%。”
“网络文学”一词在不同阶段拥有不同的面貌。曾经提起网络文学,人们想象它是类似电子游戏的数码实验,又或者是文学爱好者创作的爱情故事。早期自发创作的网文大多围绕现实生活,在我国网络文学发展的第一个十年间,自发的网络写作基本可以分为青春情感题材、都市生活和家庭职场题材以及印刷作品较少涉及的边缘性话题等,部分作品因题材新颖,曾获得政府部门主导的奖项和推荐。随着网络文学通俗化、产业性的增强,现实题材写作潮流日渐式微,并被类型小说替代,甚至有蜷缩进虚空世界的趋势。2015年以后,在文化管理部门的一再提倡和多重鼓励之下,现实题材网文逐渐复苏,到2018、2019年迎来新高潮,网络文学重新“面向现实”,不仅涌现诸多佳作,还在各类高规格评奖中颇有斩获。如阿耐的《大江东去》获中宣部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刘波与郭羽的《网络英雄传》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写给鼹鼠先生的情书》《散落星河的记忆》等作品登上年度“中国好书”榜,等等。
现实题材写作打开了网络文学写作的新空间,也引起网文平台重新估计现实题材作品的价值。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和各级作协在组织申报、评选侧重等方面,以更切实的措施展开具体引导。2017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发起“大运河文化”主题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征集活动。活动由铁血网承办,以“运河情中国梦”为题,征集到来自全国网络作者的多部优秀作品。《漕运天下》《通惠河工》《京杭之恋》等作品,不仅具备网络文学生动的故事性,也展示出网络作者独特的视角和多层次的生活体验。征文以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引领、文化赋能、文化铸魂作用”。通过主题写作,网络作者成功将传统文化、地域特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演绎了大运河文化带的丰富内涵及文脉传承,入选的优秀“大运河文化”主题作品名单在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发布。
随着网文行业持续扩张和核心部位的竞争,许多写作者避开以往网络类型文中最为密集的玄幻修仙等题材,转而创作直面生活的现实题材行业文。网络作者笔下的现实与传统文学的深沉、厚重、批判性不同,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正能量。如《苗家少女脱贫记》《毕业后我回家养猪了》等,以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描摹生活,以昂扬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显示出时代赋予年轻人的自信和勇气。
在《讲话》精神的引导和网民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共同推进下,网络文学题材得到极大丰富。从日益增长的现实题材作品中,既可看到家国情怀的宏大主题,也能发现面向人民日常的现实生活细节。
青年作者专业性提升
《讲话》发表十年来,网络文学作者群体的面貌也发生较大改变。网络作家主体从以往所谓的缺乏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草根”转变为年纪轻、学历高、技能丰富的“斜杠青年”。曾经的网络文学因低门槛、开放性的特性吸引大批青年加入,并标榜自身与精英文学之间的差异。早期网络作家一般是起点低却接地气。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网络文学逐渐走向精品化发展道路,在中国互联网业态中以独树一帜的姿态,不断吸引年轻力量加入,网络作家在年龄和教育结构上也不断优化。《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行业数据观察,2023年网络文学作家、作品、读者数量都呈稳健增长态势,其中作者规模达2405万,新增作者225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新增作品420万部,用户数量达5.37亿,同比增长9%;多数作家系非文学专业教育背景,且多为兼职写作的‘斜杠青年’。作者身份涵盖57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来自各行各业的写作者源源不断地为网络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针对新媒体时代催生的新文艺群体,《讲话》指出:“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各级作协对网络作者的接纳、鲁迅文学院举办的“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主流媒体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和报道等,极大鼓励了创作者的积极性。2014年1月,全国首家省级网络作家协会“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宣告成立。十年间,全国多地省市级网络作协相继成立。鲁迅文学院陆续举办网络作家培训班,以支持和引导网络文学的发展。众多网站选派代表,从网络中成长起来的知名作者、编辑得以在鲁院课堂上向文艺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咨询相关政策、制度、法规,与从期刊严格审核淘汰过程中历练出来的知名作家探讨创作心得,与学院派文学研究者了解媒体、文学发展规律和脉络。这一系列举措意义非凡:以往被看作娱乐和商业行为的网络写作正式获得了文学体制的认可,它不再是带有投机性质的游戏行为,写作的正当性获得了认可。网络作者不再是另类的“写手”,而能够坦然地自称“作家”;网络写作一定程度上从以前的“码字”变成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制造过程。
青年作者能力的提升也拓展了网络文学的面貌,提升了审美水平。青年文化是极具独特性、最为活跃的文化类型之一,当代青年具有旺盛的好奇心,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传播新的观念,青年网络作家规模的优化性扩大带动了“学霸文”“行业文”、科幻文的发展,以往乏人问津的话题从生僻转为广泛流布。如近年兴起的“学霸文”代表——长洱的《天才基本法》,主角的兴趣和追求都在奥数,境遇改变的根本在于解题。这一类型作品将升级文中的“武力碾压”转化为“智力比拼”,通过做题和竞赛实现主角成就。还有一些“行业文”,如医疗题材《大医凌然》、海关题材《吾辈当关》、体育题材《短跑之王:从高中开始的奥运冠军》等,也存在类似以密集专业知识、文档和术语入文的趋势。这些“学霸文”“行业文”,有时因过于强调权威和实录性,夹杂大量行业资料而显得枯燥。它们虽然面向大众,却以专业术语和学科壁垒构筑阅读屏障,显然并非面向所有人群,而是适当提升难度以细分阅读群体的作品。当然,它们也可看作网民群体素质提高之后网络文学内部升级的差异化产物。近年科幻题材火热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吸引了更多网生代和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加入网络文学用户队伍。以起点文学网为例,约超7成科幻品类签约作家为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首次创作科幻题材的作家72%为00后,近7成科幻读者年龄小于30岁,40%左右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由于创作者背景更为丰富,作品在关注的角度和主题上展现出更多的多样性、专业性和多维性,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年轻读者的目光和共鸣。
产业模式日趋完善
《讲话》发表十年来,网络文学已然成长壮大为网络创意产业链的故事源头。网络作品的知识产权得到更完善的保护,网络文学跨媒介改编的潜在价值得到重视。具有高知名度和强大粉丝基础的网络文学大IP带动了周边产品的开发和粉丝经济发展,成为大众文化产业和泛娱乐产业重要的供给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大量网络小说进入视听音影领域,为影视改编和文创产品提供海量资源。《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IP改编全链路的结构性变化成为2023年网络文学发展的亮点之一,网文IP在影视改编资源序列中继续领跑;动漫、科幻也成为放大IP影响力的重要增量;更不能忽视的是,微短剧成为网文IP转化的新风口。
201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市版权局)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于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致力于从网文作品中评选出“优质IP”,意在以网络作品为原点,“+”上更多后续开发的媒体形式,打造前后相继、整体串联的创意产业链,其意义在于以官方态度带动市场方向,对文化产业扶助、导向的意图十分明显。以IP来评价网文,说明相关评选方在看待网络文学作品时,除文学性、经济产值和社会影响之外,也将其作为生产性文化元素加以考量。其评选标准也带有指示性含义,逐渐承认其内在的差异化和丰富性,采纳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标准,以更加开阔和包容的眼光来看待。
首先,“网络文学优质IP”是一个由“网络文学”“优质IP”组合而成的评选领域,所以它一方面是具备较高知名度的网络文本,一方面有能力吸引跨媒介受众。从网络文学维度来看,在线文本自身在网文形态时是否具备足够知名度,能否吸引足够数量读者参与互动,是评价优劣的基本条件。其次,“IP”关系到作品改编为多种媒介形式的可能,因此网络文本自身是否达到一定文学标准固然重要,但其话题面向多层次人群的开放性、形式面向多种媒介转换的包容力更值得重视。因此,具有极高的参与度,拥有包括出版、影视、戏剧、动漫和游戏在内的改编形态潜力的优质IP不容忽视。最后,如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看待网络文学IP,应当从具体作品或是收益数值的领域内延伸出来,着重于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化创意和开启系列社会文化话题的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网络作品,必然既能够赢得受众喜爱,又拥有与当前时代息息相关的现实细节,能够拉动文化需求并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拥有这样积极态度和转化潜力的网络文学作品,才是当之无愧的优秀IP。
对于网络文学,无论管理部门还是研究群体、广大受众,不再以单一的或某种先验的总体性标准进行评判,这不仅符合当今时代媒介融合、文化多元、尊重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的趋势,也反映出新媒体语境中对差异性的包容,是受众媒介素质提升和文化产品媒介环境改善的标志。
回望过去十年,网络文学在《讲话》发表后的优良文化环境和政策扶植之下,已经由一个曾具有争议性的文化现象日益壮大成为备受瞩目的当代文化景观,并具备极大的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十年来,网络文学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之下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方面,网络文学与时代相适应,致力于满足人民多方面的文艺需求,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离不开人民,来自民间的创作者以及人民多样的审美趣味是网络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网络文学将继续砥砺前行,在展现家国民族的宏大时代叙事、描绘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细节、传达积极乐观的青年态度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展现中国精神、实现强国叙事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许苗苗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张馨伊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北京市文联 特约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