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舞蹈>资讯

【倾听“两会”的声音】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美育让学生更自信

时间:2017年03月21日 来源:星光少年艺术团 作者:常青藤美育

 

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 

  2017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三月的第一天,北京城天蓝日暖,春意盎然。全国两会的召开,让京城热闹起来,在两会代表驻地,明星代表的频繁闪现,吸引着媒体关注的目光。 

  她,格外引人注目。美丽的外表之下,是舞者的自信与优雅。她就是冯英,芭蕾大师,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人大代表。 

 

【视频】全国人大代表、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美育让学生更自信 

  美育将重振中国人的精气神 

  美育让学生更美丽,我特别赞同这种说法。谈到美育,冯英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和记者侃侃而谈起来。有人说芭蕾是小众的,很难和美育结合在一起,我特别不认同这一点。我承认,作为专业芭蕾舞演员,我们确实是一个比较小众的群体,但是欣赏芭蕾、体验芭蕾,却绝对不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做。 

 

冯英团长为北京草桥小学一年级新生进行点砂启智仪式 

 

 

2016年4月11日 冯英团长走进北京半步桥小学举行专题交响乐讲座 

  在冯英看来,芭蕾是美育最好的载体,因为芭蕾并不是单纯的舞蹈,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教会学生发现美、塑造美,通过学习芭蕾,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文学修养和音乐素养等等。更重要的是,芭蕾可以磨练一个人的毅力,这正是美育所提倡的,在艺术的熏陶下,让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 

  冯英说:美育是现在中国学生迫切需要的,它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美,感知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个世界的感知,重振中国人的精气神,凝聚我们民族的气魄。多年来,冯英带领着中央芭蕾舞团,一直走在我国美育教育的前沿。在确保完成创作和演出任务的同时,冯英一直坚持在国内许多大中小学举办走进芭蕾公益活动,并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培养了一大批芭蕾爱好者。 

  芭蕾会让你由内而外的改变,这种改变正是芭蕾最吸引人的地方。我是芭蕾的受益者,我特别希望能够让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和分享这门美丽、唯美的艺术。近年来,冯英带领中央芭蕾舞团先后在北京雷锋小学、北京草桥小学和四川泸州等地的学校等建立了艺术教育基地,身体力行地推行着美育。此外,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芭先后走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以及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200多所海内外名校。冯英说,美育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它的出现正是顺应了时代的需求。美育是打开心灵最有效的钥匙,因为艺术的单纯,是最容易和心灵产生碰撞的,所以美育会激发学生的共鸣,被学生所接受。 

 

 

冯英团长在哥伦比亚大学上大师课 

  谈到对美育的贡献,冯英一直摇头说这没什么,我只是觉得我很荣幸,能够为中国的美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如果说我有什么期许,那就希望自己能是那个抛砖引玉的人,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同行加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 

 

冯英团长给学习芭蕾的小朋友授课 

 

2016年5月14日中芭 业余班成果展示 

 

2016年中央芭蕾舞团学员班招生冯英团长鼓励学生 

  关注特殊群体,用芭蕾打开他们的心 

  2000年的时候,冯英曾经做过一件特殊的事情。她和中央芭蕾舞团曾为一群特殊的少年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芭蕾训练,正是这次特殊的经历,改变了冯英对芭蕾和对美育的看法。 

 

 

冯英团长与残疾人艺术团互动交流 

  那是一群问题少年,他们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和父母吵架,第一次见面,他们站没有站相,坐也没有坐相,和我们平时了解到的问题少年没什么两样。但是通过半年的训练,他们站在了舞台上,给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芭蕾表演。提起十几年前的事,冯英依然记忆犹新。当他们走上舞台的那一刻,他们的家长都惊呆了,站在自己面前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些孩子身上的那种自信,那种挺拔,是家长从来没有见过的。 

  冯英说,这个改变,并不只是短短的瞬间,曾经他们在社会中,被人另眼相看,他们的内心是深深自卑的,甚至很多人因此而自暴自弃。但是通过半年的芭蕾训练,不仅让他们的意志更坚强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变得自信和开朗了。当时的这个项目,得到了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他们的后期跟踪调查显示,这些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依然自信满满。曾经那半年的芭蕾训练,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一次真的震撼到我了,我意识到,美育和传统的文化课教学,技艺的练习不一样,它是可以从内而外改变一个人的。 

  从那之后,冯英更积极地开始了推广芭蕾美育的旅程。不仅如此,这次经历,让她更加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她曾和自闭症儿童一起起舞,她说,在欢快的舞蹈中,自闭症儿童不再惧怕,他们开心地笑着,那眼中闪耀的光芒,是她毕生难忘的。 

 

 

2016年9月15日 冯英团长参加学员班与自闭症患儿活动 

  冯英还提到,应该让农民工的子女,大山里的孩子,同样享受美育,感受芭蕾。她说,教育应该是公平的,舞蹈是最单纯最纯粹的事物。对美的追求人人都有,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美育,改变人生。 

  培养好中国孩子  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的两会期间,冯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出培养好中国孩子,讲好中国故事。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冯英不仅履行了她的承诺,将中国传统故事与芭蕾结合,在全国各地巡演,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她还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2016年,冯英带领着中央芭蕾舞团开启了世界巡演,《红色娘子军》《牡丹亭》《过年》等作品,将传统文化与芭蕾这一外来艺术形式相结合,是外国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有个新的理解和感受,受到一致好评。 

 

 

冯英团长为合作办学学生指导  

  我觉得传统文化和美育是不能分家的,因为教育的启蒙离不开故事,更离不开文化。冯英说,比如说当我们带孩子去看《红色娘子军》的时候,就会把背景和故事讲给他们听,再比如说像我们有一个表演,是关于过年的,这中间我们就会渗透什么是年,十二生肖是什么,农历的除夕大年三十,一定要回家吃团圆饭,快乐的家庭是什么,和谐的家庭是什么,你家庭里面应该有什么,传统文化就是应该这样,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艺术表现里。 

  冯英说,艺术是文化传播的载体,美育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们2016年年底欧洲之行的时候,就带着《过年》这部作品,咱们中国传统里面,大家都知道勤俭持家,我们就通过设计一个小猪的存钱罐来表达这一理念,到演出最后的时候,门一打开,这些小金猪里面金元宝跳起欢快的舞蹈,情节非常简单。但是我们把这个表演带到欧洲,让当地的孩子来扮演这些活泼的金元宝,无形中就将中华传统的礼仪、文化,包括和谐、美好这些理念传递给欧洲的小朋友。这种靠艺术作品传递的形式,比任何其他的形式都更形象更易入心,所以最后,这些欧洲的小朋友对中国文化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文化和美育密不可分的原因。 

 

2016年12月17日  法国戛纳演出《过年》 

  冯英说,在墨尔本演出结束后,《红色娘子军》得到了澳大利亚主流媒体的高度赞扬。当时我们首演结束后,澳大利亚的音乐剧权威机构评价了这部舞剧,说“这是一个富有激情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这个作品中传递出的,那些娘子军们奋斗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当今社会最缺乏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冯英说,这个评价让她感到很欣慰。这说明中国的文化,在与西方艺术结合后,被西方人所接受和认可,并且受到赞扬,这是作为芭蕾人的骄傲。 

 

2016年冯英团长担任桃李杯海外比赛评委 

 

2016年冯英团长在加州UCI大学给学生授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 

  有人说:芭蕾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它通过对人体的极限摧残而达到塑造芭蕾的极致美。因此,舞蹈是一个需要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的职业。 

  如今,冯英在在中小学教育中努力推广芭蕾舞。如果追溯到她的童年时期,她也是一名接受芭蕾舞教育的学生。追忆往事,冯英感慨万千。 

  10岁那年,冯英进入北京舞蹈学院,开始学习芭蕾舞。在北京舞蹈学院上二年级的时候,学员们开始练习穿芭蕾舞鞋,求 心切的冯英不知道要科学地循序渐进地练习,结果很快脚尖就被磨破了。钻心的疼痛,使冯英在上课时,怯生生地举手问老师:我脚趾磨破了,可不可以暂时不练?老师斩钉截铁地回答:脚不磨破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芭蕾舞演员!磨出老茧就好了。 

  那些日子里,脚尖钻心的疼,使冯英每天哭着练习芭蕾舞,但她从没想过要退却。以后的练习更苦,破了的脚尖每天仍被舞鞋反复折磨,血水把脚尖和袜子粘在一起,每次脱舞鞋都要忍着钻心的疼。脚尖刚开始磨泡的时期,即使不穿舞鞋也疼痛难忍,每次上场之前,冯英都要把自己的脚在地上猛劲儿地跺,一直跺到麻木了,疼痛也就减轻了。 

冯英团长参加少儿演出活动

  那时候,老师就像教育自己都子女一样,教育她的学生们。冯英意味深长地说: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既教会了我怎样跳舞,又教会我如何做人。她的内心里充满感激。这份感情,对我现在推动芭蕾进校园项目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愿意担负起肩膀上担负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冯英团长在台湾讲学后与学生合影 

  2016年,冯英高票当选为中小学舞蹈教育年度人物。面对这一荣誉,冯英说,我实在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希望美育也好,芭蕾也好,它的推广都是接地气的,实实在在惠及到每一个中小学生身上。冯英正是这样,用她的一言一行,向我们展示着一位芭蕾舞者,对美育事业的不懈努力。 

 

  【冯英艺术简历】 

  冯英,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人大代表,芭蕾大师。 

  1979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1980年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1982年被派往法国巴黎歌剧院进修一年。在留法期间,曾受著名芭蕾大师、编导Maurice BejartRosella Hightower等名师指点,特别是1985年主演著名的芭蕾大师Rudolf Nureyev编导的《堂·吉诃德》至今受益匪浅。198610月作为客座艺术家与巴黎歌剧院明星同台献艺,戴爱莲先生称此为巨大的荣誉。2004812日,担任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2007年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女领导干部称号、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09年,担任中央芭蕾舞团团长至今。 

  自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以来,演出了剧团所有中外芭蕾舞剧及一些代表性精品,如: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唐·吉诃德》《吉赛尔》《希尔薇娅》《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及中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鱼美人》《林黛玉》《杨贵妃》《雁南飞》,芭蕾经典作品《小夜曲》《雷蒙达》(第三幕)《古典女子四人舞》《紫气东来》《天鹅之死》肖斯塔柯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四首浪漫曲》《黄河》《觅光三部曲》等。自担任总排练者以来,先后作为俄罗斯专家、丹麦学派专家、瑞典编导的助手,排演了《海盗》《仙女》《梁祝》《春之祭》等作品。1999年和其他年轻编导一起根据柴科夫斯基的舞剧音乐《胡桃夹子》,编导了中国版本的大型舞剧《胡桃夹子》,在上海首演获得很大成功。2001年至今,排演了《练习曲》《泪泉》等作品。参与创作了中芭2003版《天鹅湖》。 

 

  作者:常青藤美育 

  (本文系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独家采访原始获得,版权归全国学校美育联盟、中国网美育频道、中国校园舞蹈网、中舞联盟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冯英不仅将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作品《红色娘子军》带到世界各地进行巡演,更是亲自参与创作了很多由中国传统故事改编的芭蕾舞。鲁迅的《祝福》、唐代美人《杨贵妃》和根据苏童原著、张艺谋电影代表作改编的芭蕾版《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广受好评。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