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述说着宝黛二人的悲情,
也道出了曹雪芹的曲折人生。
一本《红楼梦》,满纸荒唐言,
世人都说曹公痴,谁人能知曹公泪?
舞剧《曹雪芹》海报
6月28日晚,
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的舞剧《曹雪芹》
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
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走近文学巨匠曹雪芹的人生。
历时两年精心创作的新时代中国古典舞剧《曹雪芹》是我国首部以《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事迹为背景创作的新时代古典舞剧,
由序《百年怀想》、
第一幕《知交京华》、
第二幕 《空劳牵挂》、
第三幕《如梦大观》、
第四幕《只立千古》构成,
通过使用大量时间倒叙和时空交错手法,
并以抒情写意的舞蹈语汇再现了曹雪芹超越个人命运悲欢、
在北京西山创作传世经典《红楼梦》的独特人生经历。
意象 跨越时空的风筝
“花样繁多,外形上有蝴蝶、鱼、福字、燕子、凤凰、螃蟹……放飞的技巧和讲究就更多,什么放晦气、带声响、绞线……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红楼梦》第七十回
风筝多次出现在《红楼梦》中,
它是舞剧《曹雪芹》贯穿始终的意象,
它是曹雪芹与表妹芳卿的定情信物,
它更是曹雪芹救济贫苦百姓的途径。
舞蹈演员挥舞风筝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之余,
创作了《南鹞北鸢考工志》。
曹雪芹把43种风筝的制作技艺,
编成浅显易懂的歌诀、画成画谱,
并让风筝艺人传抄,
以此帮助贫苦百姓糊口。
风筝艺人传抄制作技艺
如今,曹雪芹笔下的风筝跨越时空,
成为了曹氏风筝的作品,
而曹氏风筝工艺也成为了一项非遗技艺。
叙事 一明一暗,显隐互文
舞剧《曹雪芹》剧照
舞剧《曹雪芹》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对应一人一书,
以曹雪芹和《红楼梦》人笔共情、书文同心的互文叙事展开故事情节。
明线采用“上浮式”叙事,
即曹雪芹与身处顺境时的个人成长对其著书立说的推进。
他身居陋室却心系百姓,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
终得皇帝赏识步入仕途。
暗线采取“下沉式”叙事,
即曹雪芹身处逆境时的命运多舛对其精神的超越升华。
将家族不幸、爱人分离、亲人离世、理想破灭在他内心留下的痕迹一一呈现。
剧中的曹雪芹进行创作
舞剧《曹雪芹》显隐互文,
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爱恨嗔痴、饱含辛酸的曹雪芹形象。
情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舞剧《曹雪芹》剧照 何铭摄 图源: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
情感,依托于外形,更延伸于想象。
曹雪芹写下《红楼梦》,
也记录下了自己的人生。
舞剧《曹雪芹》采用时空交叠的方式,
将《红楼梦》中的故事与曹雪芹的故事叠加起来,
将“我为戏中人,也为戏外人”从三个视角展现,
即儿时看待曹雪芹被抄家时的愤懑、
长大后回首往事时的平静从容
以及
宝玉看雪芹置于戏中过往今生时的彼此互文,
舞剧深入到了剧中曹雪芹最深层次灵魂中的情感,
以“一人一书”的大情大爱完成了戏中人物的结局。
剧照的曹雪芹、芳卿、贾宝玉
舞剧《曹雪芹》由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出品,
中关村国际舞蹈中心与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创排,
也是舞蹈界的至高荣誉奖项
——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终评的8部作品中
北京市唯一入围的作品、唯一一个以新文艺群体入围的作品、唯一的区级原创作品。
如今新文艺群体,
正凭借着自己的创新创意,
在文艺创作的道路上出精品、挑大梁,
注入创新“源头活水”,
激活文艺“一池春水”。
2023首届“天桥舞蹈演出季”演出剧目
据悉,除了新文艺群体创作的舞剧《曹雪芹》外,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在6月-8月还会推出七部优秀原创舞剧,
以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及历史人物事迹为蓝本,
以舞蹈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展现对经典的追忆和传承,
彰显新时代中国原创舞剧的文化底蕴与古典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