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摄影>摄影评论

侯智宽:摄行人间,影为心声

时间:2022年01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贾晓萌
0

长城秋韵 侯智宽 摄

  “摄影的行为是人心里边的声音,我们要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传递正能量。”聊到摄影,年过古稀的侯智宽神采奕奕,他把对摄影的认识总结为“摄行人间,影为心声”。侯智宽,现为北京摄影收藏协会执行主席、北京摄影艺术协会副主席,多次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担任策划及评委,不少摄影作品在《光明日报》《大众摄影》等报刊和网络媒体上发表。

  侯智宽的摄影爱好始于高中,之后就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从1969年入伍到1981年转业,再到担任北京第一纺织机械厂党委书记和厂长,他在工作之余始终与摄影相伴。退休后,他有了更加充裕的时间钻研摄影,2009年进入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学习,2010年成为中国摄协会员, 2011年考取高级摄影师资格证,2012年开始担任北京摄影艺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从爱好到专业摄影,侯智宽在其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他通过一张张富有正能量的摄影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记录时代的变迁。

  要让摄影具有意义

  《长城秋韵》是侯智宽2013年拍摄的一幅作品。画面中,八达岭长城蜿蜒向上,两侧的山林色彩斑斓。这看似简单的一张风景照,背后蕴藏着他的多重思考——“首先要表现秋季的自然风光美;其次要突出长城的壮观和古人修建长城的精神;第三,我还想强调人生的道路虽然曲折,但要不断向上攀登;最后,长城本身的防御功能也彰显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当代意义。”

  有意义的图片才有生命力,而这也是侯智宽在每次拍摄前用心构思的结果。在赴河北曲阳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阳吹歌”前,他专程买来猴年剪纸,将剪纸贴在窗户上作为背景,立刻增强了照片的节日气氛和年代感,最终形成组照《曲阳吹歌迎猴年》。同时,他也主张摄影家要有对生活的敏感,灵活捕捉现场信息。去江西采风时,看到路边采茶妇女的围裙上印有“农民的欢笑”五个字,他便立刻有了灵感,从而确定在本次行程中专门抓拍农民欢乐的状态。“每一张照片都要花心思去思考,每一张照片都要有意义。”通过摄影来表达心声、让摄影更有意义,一直都是侯智宽对摄影艺术的追求。

  于侯智宽而言,摄影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在与工作的结合中、在服务社会和为国争光中不断实现的,“我越来越认识到,摄影的目的不仅是获得奖项,更在于对别人的帮助、对社会的贡献。”在单位工作的数十年间,他以摄影来推动工作,又在工作中找寻摄影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身为单位负责人的他通过摄影来拉近与工人之间的距离。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期间,他用相机记录了北京经委协调相关工厂紧急为灾区生产帐篷的完整过程。再到后来,随着拍摄经验和摄影作品的日益丰富,他也被多家单位聘为顾问并承担更多重要的摄影任务,如2011年1月在人民大会堂对全国纺织劳模表彰大会进行全方位拍摄,2017年3月为中共中央党校三部大型画册进行内容拍摄等。

  此外,侯智宽还常常远赴少数民族及边远地区,用相机记录祖国大江南北的风貌,用镜头见证古老与现代的交融。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到被称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的广东乳源,从河北曲阳吹歌到广东始兴的千年围楼,每一次深入采风,他都致力于以摄影家的独特视角来宣传当地文化,“特别希望能为当地旅游发展、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侯智宽看来,摄影的意义还在于在国际交流中为国争光。“我不可能像运动员那样在赛场上为国家争得荣誉,但我可以把中国人的优秀品德、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通过图片介绍出去,这就是作为普通人为国家争取的荣誉。”2014年,他的《残奥大使绘故宫》等作品在瑞士图恩米格罗斯画廊展出。2016年,他在法国鲁西永市影展中获得“城市艺术勋章”,作品《驼队》也被该市政府收藏……“外国人收藏了我的作品,不会记住我的名字,但会记得我是中国人。”如今,侯智宽也一直以促进中外摄影家的交流对话为己任。

  学无止境,不断突破

  纵观侯智宽几十年的摄影生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那份勇于突破的精神,他热爱学习,总是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就拍摄主题而言,他从一开始的包罗万象逐渐倾向于拍摄人文纪实类作品。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人文纪实类摄影相比于风光摄影更具有纪念意义,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中国摄影家》(2020年4月)上刊登的组照《显像·Cosplay》,他用镜头真实记录了角色扮演(Cosplay)这一在青少年中存在的文化现象,从中也能看出他对新生事物的敏锐触觉。

  而从参加展览到策划展览,也体现了侯智宽身份的转变。“拍得多了,也有了更多的平台,我就想着还能做些什么。”策展与摄影创作的不同就是需要考虑更多,“时间地点、效果如何、资金问题等,方方面面我都要考虑清楚。”特别是2019年,他担任北京国际摄影周新宫展场的策展人,为契合农民的特点,走进基层农村,首次将北京国际摄影周的摄影展览搬到室外草坪。

  近几年,作为北京摄影收藏协会执行主席,侯智宽还将目光转向摄影收藏。他强调的是“收而不藏”,好的摄影作品兼具投资和欣赏的双重价值,“我们要通过展示和交流来宣传摄影文化”。至于他的个人收藏则是以摄影相关的书籍、报刊以及中外著名摄影家的作品为主,还有一台19世纪弥治式下落式换片机也十分珍贵。

  “学摄影首先要学做人”,也是侯智宽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的。他深受中国摄协顾问朱宪民的影响,以“勤奋、坚持、善良、感恩、极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力争以最好的状态完成每一次摄影创作。他反复提到“尊重”二字。首先要尊重摄影本身,“我不赞同有人总说自己的照片是‘随便拍的’,这本身就是对摄影的不尊重、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其次就是要尊重被拍摄者,如尊重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拍小孩时不能用闪光灯等,“人家不让拍就不拍,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侯智宽坚信,只有与被拍摄者积极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才有可能拍出好的片子。

  “摄行人间,影为心声”,拍出表达自己心声、具有丰富意义的作品是侯智宽对摄影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拍摄广泛的题材到形成自己的拍摄专题,从参加展览到策划影赛,从在国内获奖到远赴国际交流,再到最近几年对摄影收藏加以关注,摄影带给他的不仅是更多的良师益友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是在为社会服务、为国争光、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中获得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未来,侯智宽仍然会在摄影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正所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他坦言“我很充实,我也很快乐”。

(编辑:王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