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创建成果
● 全市财政文体广事业支出由2010年的13.5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5.88亿元,增加了91.56%;文图两馆一级馆由16个增加到23个;全市登记在册的群众文化队伍由2010年的1000余支3万余人增加到目前的4200余支15万余人。
● 建立均等化文化服务经费保障制度。自2012年起,村(社区)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按照每村每年不低于3万元的标准纳入市县财政预算。2012年起,市财政还新设立了每年1亿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全市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
● 建立政府采购文化服务工作制度。自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各区(市)县财政不少于200万元,全市每年至少5000万元,用于采购公共文化服务送到基层。
● 实施公共文化“百千万工程”。2012年至今,全市已设立市民文化艺术学校(辅导点)300余个,免费培训人员30万余人;1000名专业文化辅导员已持牌上岗;1.5万余名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个角落。
创建亮点选评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公共文化发展规划。先后制定了《成都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成都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1—2015)》等5个规划。其中《成都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布点规划(2012—2020)》将天府新区纳入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点规划,为公共文化发展预留提升空间;《成都市城市文态建设规划》在城市南北中轴线上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必备的、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思路和重点落实到了空间上。
实施基层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成都市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思路,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标准化建设工程,全市基层文化阵地实现达标全覆盖。一是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风格标识、统一招标建设、统一设备配置、统一评定等级“五个统一”的标准,建成城乡一体化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二是建成城乡一体化的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明确规定了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面积和功能。
基层公共文化管理队伍实现垂直管理。一是全市所有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由所在区(市)县人事局、文化局统一招聘、统一培训,派驻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统一考核,实行垂直管理。二是全市所有村(社区)至少1名文化辅导员享受县级财政补贴。村(社区)宣传文化辅导员由村(社区)委员会推荐,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查,区(市)县人事、文化部门共同确认。
群众唱主角的“成都百姓故事会”。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都市组织开展基层现场故事会、广播电视远程故事会、百姓故事会PK赛、精品故事会、百姓网络故事会等主题活动,“听身边人讲身边事”成为成都市民文化生活的新时尚。2012年,全市共举办百姓故事会2.7万余场,累计近1000万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