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梁洪财,佳木斯的老龄观众无人不知,他在黑龙江省林区乃至全省曲艺界也久负盛名。照理儿,他早已是“星”级人物了:14岁崭露头角,17岁已小有名气,30岁求师于相声大师侯宝林,而后便是一路鲜花一路赞歌。他多才多艺,集说、唱、演、写于一身,多次获国家、省级大奖,从1991年至今,已著有《梁洪财相声作品选》《怎样当司仪》《主持词集锦》《文海浪花》《林海劲松》五部具有很高借鉴和学术价值的著作。被誉为“佳城笑星”、“林海笑星”“大森林曲艺艺术家”,他的传略被收入《中国文艺家传记》《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人才传记》《世界名人录》等。他曾就职合江林管局工会主席、黑龙江省林业工会副主席(正处级),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曲艺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婚庆行业委员会顾问、讲师。大凡认识和熟悉他的人,都会有一种明显而强烈的感受,那就是在他的心里,他的笔下,他的表演中,一直蕴藏着一种激情,一种柔情,这激情这柔情像汩汩山泉,像迎面清风,不断地给人带来爽快与欢乐……
与笑相伴 崭露头角
梁洪财自幼爱好文艺,尤其酷爱侯宝林的相声,他认为,只有相声才能给人们直接带来欢乐,所以立志将来做个相声演员,像侯宝林那样为人民创造欢乐。1958年他14岁时,找到了可与自己搭档说相声的同班同学侯笑才,二人一拍即合,在新年联欢会上首次表演了相声《装聋》,赢得了同学的一致喝彩,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为提高演技,他与搭档决定寻求内行老师指点,在一个雪夜,他俩虔诚地敲开了东北农垦总局文工团相声演员魏庆松的家门,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说明来意,魏老师被两个孩子的真诚打动了,答应教他俩说相声,但首先必须完成布置的作业——练好两段难度较大的绕口令来应试。二人一夜未睡,面对着墙壁上的白纸,苦苦练习,结果考试顺利通过。魏老师决定向他俩传授两个传统段子:《哭笑论》和《学越剧》,这两个段子包括说、学、逗、唱四门才艺,难度较大,老师谆谆告诫:不经老师许可,这两个段子决不能演出。二人铭记在心,暗地里勤学苦练。天道酬勤,他俩终于过关了,经老师批准,他俩在1961年合江地区曲艺调演中脱颖而出,以传统相声《论笑》参赛,一炮打响,当时的《合江日报》还为他们的演出刊发了评论文章,时年梁洪财仅17岁。而后,他俩在合江地区崭露头角,成为佳木斯工人文化宫以及佳木斯群众艺术馆曲艺队的“大梁”,开始了漫长的业余演出生涯。
1962年,他和搭档先后到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地观摩学习,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归来后演出更加频繁,此时他在合江地区的舞台上已享有较高声望,与搭档侯笑才被誉为东北“相声二才”。
1965年,他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年的大学生活,他始终坚持相声的创作与演出活动,同时还参加了多场京剧现代戏的演出,尤以《红灯记》中的“鸠山”一角给哈尔滨市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并得到专业人士的赞誉,这更丰富了他日后的相声表演。
1969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合江林区工会工作,又使他有机会经常深入山区林场工段演出,林区火热的生活感染了他,成熟了他,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74年他创作的第一个讴歌林业工人的相声《松岭苗壮》演出了,立刻得到林业工人的热烈欢迎,后来这个段子参加了全省调演,荣获大奖,并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他与搭档成功的演出,引起了黑龙江省曲艺团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赵春田的关注,同年秋天,赵老师收他俩为徒,从此,他俩成为相声界第七代传人。但梁洪财一直不忘追寻实现自己的夙愿:见见侯宝林大师,亲聆大师的教诲。
求拜大师 才艺升华
1975年10月,已是30岁的梁洪财,与搭档先去天津,再闯京城,几经周折,终于拜访了相声大师侯宝林,受到了侯老的指教并被侯老收为学生,从而使他在相声表演艺术上有了新的升华。
求师侯宝林的日子,是他一生从艺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然而,也有着深深的遗憾。原来,在京短短的十几天中,侯宝林言传身教,又做严师又做观众,又亲自示范表演,从理论到实践,可谓真教实传,使梁洪财受益匪浅,就在他与搭档离京前,侯老在家设宴为他俩送行,席间,侯老给梁洪财布置了任务:“回去后要尽快写出一个歌颂林业老工人的段子寄给我。”他说:“我最钦佩的产业工人有三种:一是石油工人,二是煤矿工人,三是林业工人。林业工人常年战斗在林海雪原相当艰苦,洪财,你在林区工作,有生活基础,这任务就交给你啦!你写,我亲自表演,也算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侯老给的任务,让梁洪财既兴奋又紧张,压力委实不小……回到林区后,他带着侯老的厚望,也带着对林业工人的满腔热忱,奋笔写出《林海劲松》相声段子,这段相声即刻被省曲艺团著名相声演员赵春田(也是他的师父)采用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也出版了,梁洪财得意地想:如果经侯大师斧正后,再亲自登台表演,那对林业工人将是多么大的褒奖与鼓舞啊!也算是自己对林区父老所做的一项特殊贡献哪!
段子寄给侯老后,很快就收到侯老的回信:“你的相声作品看了,感谢你的劳动,你单独工作能力是很强的,作品已发表,看了还可以……”满纸都是肯定和鼓舞的话,看来侯老对这个段子还比较满意,梁洪财在得意之余默默地等待着夙愿的实现。不料,后来得知,侯老去了大庆体验生活,与当地一位作者写了一个歌颂石油工人的相声《铁娃娃》并亲自登台表演,而梁洪财的《林海劲松》却石沉大海,未被侯老采用。他方才明悟:侯老其实对他的段子并不满意,他的回信之词不过是对自己的慰藉而已。此事让他难过了很久,也成为他永生的歉疚与遗憾……
令他感到安慰的是,转年侯老应邀来佳木斯及合江林区为林业工人演出时,特邀“二才”表演了这段相声,而且亲自为“二才”担任报幕,这充分体现了侯老对两个年轻学生的厚爱与扶植,也给梁洪财留下永生难忘的印象,他说:“侯老不仅教我怎样说相声,也教会了我怎样做人。”也正因此,更坚定了他一生决不离开林业战线,要用毕生精力讴歌林业工人的信念,努力实现侯老这一未了的心愿。
1986年,已近古稀之年的侯宝林为“笑的基金研究会”筹备资金,又一次来到佳木斯,期间,他研磨挥毫,欣然为“二才”写下了“为民求乐,乐在其中”、“世间难得长欢笑”的题词,留下了两幅珍贵的手迹。
这时的梁洪财已走上林区工会的领导岗位,但他仍然频频在舞台上露脸,给观众不断带来欢乐,他依然笔耕不辍,一大批相声如《我爱林区美》《“数”学论文》《纵情歌唱》等接连问世,其中1991年创作的相声《“小臭张”脱贫记》先后获得全省森工系统文艺调演特别奖、全省相声征文一等奖、中国“禹王亭”杯电视相声大赛繁荣奖;1992年与搭档被评为全省森工系统仅有的两名“笑星”;1994年新作《交易处长现行记》再次获省大奖;1996年被省森工总局党委评为“拔尖人才”。与此同时,他的大量文章也洋洋洒洒见诸报刊,《曲艺》《工人日报》《中国林业报》《黑龙江日报》《黑龙江林业报》成了他的创作园地。
1991年,在他从事相声艺术30周年之际,也是在侯宝林大师的鼓励之下,20余万字的《梁洪财相声作品选》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侯宝林亲自为书题写书名,时任佳木斯市委书记李清林为其题词:“佳城笑星。”
为民求乐 笑面人生
梁洪财是个十分敬业的人,他对本职工作相当严肃认真,曾多次被评为模范工作者、优秀党员,同时,他又是一名公认的铁嘴铜牙的笑星、司仪兼主持人。身为处级领导干部,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为大众创作、演出、主持庆典,从完达山麓到黑龙江边,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曾走遍佳木斯地区的工厂、农村、部队,为工农兵带去欢笑;他曾踏遍合江林区的山山水水,林场工棚,为林业工人表演相声;由于连续演出,过度疲惫,他曾多次休克,甚至昏厥于舞台。
1990年,林区处于“两危”,当他目睹桦南林业局特困职工家境贫寒,过年连饺子都吃不上时,心情十分沉重,便主动向党委请缨,组织文艺小分队募捐义演;1991年,当佳木斯遭受特大洪灾之时,他积极倡导并亲自主持两场大型赈灾义演,还冒雨为抗洪官兵表演节目……
他,有钢一般的毅力,火一般的热情,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他都乐观地面对,并坚信总会逾越。他曾有个“晕车”(坐车时间长了就休克)的毛病,为了能赢得为民求乐的“本钱”,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坚持不懈,愣是把病魔驱逐,赢得一个健康的体魄。他为人热情,率真坦诚,从仪表到内心,都没有包装和粉饰,他最鄙视华而不实、言而无信的人。平时下基层工作,他总要热情地接待业余文艺爱好者,热心为他们辅导、指点。茶余饭后,总少不了应邀为基层朋友说几段,唱几段,至于他在基层会议上那充满艺术色彩的即席讲话,更让人听而不厌,赞叹不已。他是个很受职工欢迎的人物,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人们都说他是“欢乐的使者”。论他的艺术造诣和艺术成就,堪称名人、名师毫不为过,然而他依旧是他,依旧谦恭、勤恳,深居简出,耕耘不止,爽朗自信,幽默随和。
除专攻相声外,梁洪财还尽早地钻研婚庆文化艺术,他70年代就为朋友主持婚礼,“以幽默不失高雅,热闹不失庄重”的风格赢得了大众的喜爱,根据自己的多年经验,于1992年开办了合江地区第一期司仪培训班,继而将教材整理后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了《怎样当司仪》一书,据考证,此书是我国最早的婚庆文化书籍之一,我省乃至全国许多司仪爱好者就是看了这本书后当上了司仪。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授予梁洪财“全国婚庆行业突出贡献奖”,并誉为“全国婚庆文化奠基人”。欲拜梁洪财为师的人络绎不绝,但他始终保持低调,即便收徒,也必须以“德”为先,目前,他已有12名弟子,都是婚庆界、曲艺界的精英,遍布在省内外,如深圳电视台的赵亮、佳木斯的赵友,双鸭山的吕长虹……至于其子梁枫,更是他引以为骄傲的优秀接班人。
梁洪财在省林业工会退休后,便由“业余”步入“专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艺事业中,他于2004年应邀去深圳保安艺术团任编导,把北方的相声艺术与婚庆文化带到南国,一干就是三年半;回来后又被清河林业局艺术团聘去当编导,一干又是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