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山东卷》的编纂已经启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19世纪至今,山东谜语的汇编已跨越三个世纪。
晚清时期被誉为“19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传教士教育家”的美国传教士狄考文,为了帮助来华外国人掌握汉语,专门编写了汉语教材《官话类编》。当时的通行语即称为“官话”。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20世纪初定称“国语”,1956年中国大陆改称“普通话”。《官话类编》是实用的官话口语课本,该书以课文为核心组织教材,将语法、词汇要点融入课文,注释和附录内容丰富。其价值在于展示了南北官话的语言面貌,为研究提供了语料,为早期北京话研究提供实证,也为当今国际汉语教育教材编写提供借鉴。书中记录了大量有价值的语汇材料,内容丰富生动,表达力强,包括成语、歇后语、谚语和惯用语等,尤其珍贵的是其中记录了20则谜语,主要是物谜和字谜。20则虽然数量不多,但谜底大多是常见事物和常用字,且不乏经典的民间谜语,其中蜘蛛、算盘、灯笼等被王仿称之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河南卷》编委会也曾为这些专题谜语编印研究专号。狄考文在山东从事教育近半个世纪,对山东民俗民情十分熟悉,这些谜语虽未注明采录地点,但无疑应是在山东所采录编入书中的。《官话类编》是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出版的,应该是最早的山东谜语汇编。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俞异君在山东莱阳、冠县、单县、恩县、牟平、荣成等地征集了200余首谜语汇编成《山东谜语第一集》,次年由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出版。谭达先在《中国民间谜语研究》一书“谜语研究小结”中对《山东谜语第一集》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近代不少专集里,如:问俗闲翁云翘氏《沪谚外编》(1923年),白启明《河南谜语》(1929年),刘万章《广州谜语第一集》(1928年),俞异君《山东谜语第一集》,王鞠侯《宁波谜语》(1929年),杨小绿《潮州俗谜》(1930年),朱雨尊《民间谜语全集》(1933年)等,也保存了不少清代至近代的谜语。”与《河南谜语》一样,《山东谜语》也是较早的省域谜语汇编。
山东大学关德栋教授分别于1955年和1956年带领学生前往山东沂水和淄博进行民间文学采风,搜集到大量民间文学资料,编印为三册《人民口头创作实习资料汇编》。资料上篇沂水部分(1955年)谜语类,收录工具及日用品类、农作物、植物与食物类及附录等八类近300首谜语;下篇淄博部分(1956年)收录描写日常事物、物象及字谜三大类300多首谜语,其中日常事物分为生产工具、农作物、自然界物、日常用物。这些资料整理为《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民间文学采风资料汇编》,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
而目前正在编纂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山东卷》,将是一次规模最大的山东谜语汇编,我们期待它早日问世。
对跨越三个世纪的山东谜语进行纵向比较,对于《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山东卷》的编纂,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山东谜语的数量。《官话类编》虽仅收录20首,但开了全国省域谜语汇编的先河,数量虽少,已包括了物谜中的自然现象、动物、生活用品及字谜,还有故事谜、文义谜等,门类并不少。作为省域谜语汇编,《山东谜语第一集》收录在全省范围内采录的200余首谜语,数量虽次于此前出版的《河南谜语》,但也是较早独立成书的两部省域民间谜语集之一,为后人研究山东谜语,保留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关德栋带领学生仅在沂水、淄博两地就采录到600多首谜语,可见山东民间谜语资源的丰富。
2.山东谜语的分类。《官话类编》中谜语虽包括多种门类,但因数量较少尚未进行分类。《山东谜语第一集》分为生物类(人体、动物、植物)、无生物类(天象地理、用品、食品、玩物、居住)、动作类、杂类。这种分类已具备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卷》编纂体例“物谜、事谜、字谜、其他”分类的雏形,将物谜分为生物类、无生物类两部分,其中包括了物谜二级标题下的自然现象类、人体类、动物类、植物类、食品类等大多数内容,动作类即事谜,杂类即其他,而所欠缺的字谜,在《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民间文学采风资料汇编》得到了补充。沂水、淄博两地采风所采录的600余首谜语,门类较多,两地谜语分别分为八类和三类,进行了较细致的分类。
3.山东谜语的流传区域。《官话类编》因是向来华外国人整体介绍汉语,谜语只是一小部分,不是作为地域文化来介绍的,《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民间文学采风资料汇编》限于两地的采风,而《山东谜语》则具备了省域谜语的规模,在每首谜底后附有采录地点,计有莱阳、福山、冠县、单县、恩县、牟平、荣成、阳信等地,部分方言还加有注释,体现了谜语的地域性,已经符合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卷》编纂体例的要求。例如其中的威海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据荣成市政府门户网站介绍:荣成民间口头文学,是早年群众——特别是儿童最重要的娱乐形式之一,它集中表现在讲故事和谜语上,是向儿童进行家教的绝佳形式。在出版《山东谜语第一集》的同时,俞异君还出版了《山东庙会调查集》,可见其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因而掌握较多的民俗、民间文学材料。
按照《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卷》编纂体例,所收作品范围“为‘五四’以来,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学者所搜集发表我国各地各民族的各类谜语作品和现在仍在民间口头流传、在各种节庆场合应用的作品”。这三部作品所收谜语,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山东卷》的编纂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山东谜语的艺术特色和传承。这是个大题目,这里仅举一例。《官话类编》第一首谜语《棉花》:“你别闹,我打个谜儿给你猜。一棵小树刺铺拉,开花结实又开花,你猜是什么?答,是棵棉花。”《20世纪50年代山东大学民间文学采风资料汇编》关于棉花的谜语写道:“不是高粱不是麻,身高三尺开黄花,黄花败了结青果,青果老了开白花。”《官话类编》中,“我打个谜儿给你猜”(异文:“我破个谜儿给你猜”)犹如谜语汇编的序言或开场白。“开花结实又开花”,在淄博流传的是色彩更为浓厚的具体化的“黄花败了结青果,青果老了开白花”。用谜语语言形象地讲述了棉花生长的过程。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我们在欣赏山东谜语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山东谜语从19世纪到21世纪一代代传承的脉络。如果说,90多年前《山东谜语第一集》只出版了第一集,那么,今天正在编纂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山东卷》,就是《山东谜语第一集》的延续,就是在继承俞异君未竟的事业,象征着民间谜语将在山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谜语”组专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河南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