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民间文艺>民间文艺家协会

“艺”起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时间:2024年06月0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钟艺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各地文联组织纷纷开展丰富多彩的展演展示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6月6日、7日,“佳作有约”北京市文联精品剧目邀请展演将在老舍剧场上演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全新制作的主题音乐会《人民的非遗》。此次音乐会分为《家乡的乐》《家乡的歌》两场,两场晚会各具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非遗文化魅力。《家乡的乐》音乐会曲目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之一——“传统音乐”类别的401个子项目中精心挑选、编配整合而成,涵盖京族独弦琴艺术、朝鲜族伽倻琴艺术、蒙古族呼麦、藏族扎木聂弹唱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朝鲜族民谣《阿里郎》、藏族民歌《阿玛勒霍》、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片段《乌扎勒木卡姆》、广西民歌《刘三姐歌谣》等14首乐曲组成。 《家乡的歌》音乐会囊括世界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合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纳西族、侗族、彝族、鄂伦春族等近20个民族不同风格的非遗作品。以无伴奏、钢琴伴奏加部分特色乐器等形式,演绎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江苏民歌《茉莉花》、新疆民歌《阿拉木汗》、朝鲜族民歌《鸟打铃》、蒙古族长调《吉塔拉金雀鸟》、彝族海菜腔《花腰女》等精彩歌曲。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近日,由黑龙江省音协、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牡丹江市文联主办的“古韵今声”牡丹江古琴专场音乐会在牡丹江师范学院举办。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音乐会在古琴合奏《梅花三弄》中拉开序幕,古琴曲《春风》《平沙落雁》《捣衣》《阳关三叠》《龙朔操》等曲目接连奏响,表现手法新颖、别致,或婉转动情或慷慨激昂或深邃高远;古琴钢琴合奏《半山听雨》、笛子钢琴合奏《上》、琴箫合奏《赤壁怀古》等创新作品,通过古琴与钢琴、箫等乐器合奏,音乐与书法、吟诵等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充分挖掘了古琴艺术的时代价值;长安小学古琴艺术团的同学们表演的《诗经·蒹葭》,在古琴的伴奏下,通过分声部演唱,将中华诗词与民族音乐充分融合;音乐会在《我爱你中国》的深情演绎中达到高潮。音乐会由黑龙江省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牡丹江市音协、牡丹江市群众艺术馆、牡丹江市古琴研究会、牡丹江市音协古琴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河南省三门峡市民协与大王镇政府联合策划主办的“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与人民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艺”起来,民间文艺展示和“文化与自然遗产"宣传活动在大王镇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现场,三门峡市非遗传承人兀静带来了服装秀和剪纸表演秀。文艺志愿者们相继献上了《八段锦》健身气功表演、气势磅礴的《少林雄风》和《武道群雄》。河南省民协会员贺丽丽展示了精美的剪纸作品《百美图》长卷,陕州花鼓戏传承人曲诺方、贺春峡表演了《卖扁食》,市民协红色武林团队带来了《武动崤函》系列武术器械表演,河南省民协会员崔锁屯则呈现了民间施技大木偶剧《小鬼摔跤》。丰富多彩的节目互动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现场演出结束后,大家欣赏剪纸和面塑两大传统非遗文化作品的展览。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