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民间文艺>资讯

冯骥才谈春节:终岁平安

时间:2018年02月11日 来源:冯骥才工作室公众号 作者:冯骥才
0

  每逢年至,心中的期望便明显起来。大概由于中国自古是农业国,生活以春耕秋收为一年,为一轮的始终。年,既是上一轮的终结,又是下一轮的起始。这样,年的心理,自然充满了超越去年而向往美好的生活期待。

  那大地上的白雪不也埋藏着绿色的梦么?

  人们向新的一年要什么? 看一看年时的吉祥图案,听一听年时的吉言吉语,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丰收、圆满发财、晋升、长寿、兴旺……人们把这一切统统称为福气。福,就是好事喜事美事成功的事;祈福,也就是巴望这好事不期而至,接踵而至,源源而至了……

  于是,祈福的心理,自然是炽热的、急切的、浪漫的、狂想的。用夸张和膨胀的向往填满一时的欲求,那便是常见的“日进斗金”、“黄金万两”、“见面发财”、“连升三级”,等等。可以说,把现实与期望混在一起,就是年的魅力。

  人的愿望总是以现有的状况为基点。有了钱,希望更有钱;有了地位,盼望不断擢升。所以,这种“日进斗金”一类的豪言壮语,自古都是来自都市中的金钱大腕儿们。在民间,百姓们的祈福却更接近生活的本身、理性和务实。他们知道生活不会大红大紫,没有变龙变凤的奢望。因此,盼个日子兴旺之外,所追求的倒是一个非物质的字眼:平安。

  千百年来,他们给关公、妈祖、观音、火神、药王,乃至眼光娘娘、五大仙等等叩头烧香,不都是为了一个平安吗?你也许会说,那时科学落后,百姓愚昧,不知万事的缘由,故此才祈求神灵。然而,天灾人祸,不治之症,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不是也一样时时处处地发生?一旦陡生意外,那飞黄腾达的生活狂想顿时消散,金钱变成无用之物。于是对生活的期望便扎扎实实地回到现实中来。平安,原是生活第一位的幸福;也是一切世间好事最切实、最基本的落脚处。

  在古代,百姓们不识文字,心情的表达与文化的传播,一靠语言,二靠图像。中国人既智巧,又风趣,最善于给自己的生活增添情致;常常用语言中字的谐音,借图像以表其意。瓶子的“瓶”与平安的“平”谐音,又易引发对佛家宝瓶和道家甘露瓶的联想,便用来征兆平安与吉祥。各种各样的华美的瓶子就出现在年的图案中了。将瓶子配以爆竹,便是“竹报平安”;配以如意,便是“平安如意”;配以四季花卉,便是“四季平安”;配以各样物事,便是“岁岁平安”。

  由于风云祸福,变幻难测,平安不在任何人的把握之中,命运的威胁在心灵深处隐隐不安,对平安的祈祷便来得深切又衷心。倘无平安,何福之有?倘得平安,人生何求?繁衍了五千年的中国人,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于是说出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平安便是福!

  这样,每至年深,展望未来,不管口中吉语多么缤纷辉煌,内心深处却企盼着逢凶化吉,消灾祛病,化危为安;对自己也对别人,深深道上一句:终岁平安!

(编辑:白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