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民间文艺>资讯

文艺惠民营造两节气氛 志愿服务彰显艺术本色

时间:2013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文艺惠民营造两节气氛 志愿服务彰显艺术本色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送欢乐下基层”文艺志愿服务慰问演出走进四川省大英县

欢乐越送越多

——听艺术家讲述到基层演出的那些事

  □ 本报记者 张志勇

  每到岁末年初,一场接一场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仿佛一股股暖流,涌动在冬天的中国大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让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厂矿职工、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战士不用花钱就能近距离欣赏到来自全国顶级艺术家的精彩节目,这就是中国文联的文艺志愿服务艺术家。2012年12月27日,这支艺术家队伍来到了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为当地群众送上了自己的拿手节目。他们中间,有德高望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有中流砥柱的舞蹈家王小燕和喜剧表演艺术家刘全和、刘全利,还有青年相声演员李伟建、武宾,陕北民歌手雒胜军和萨克斯演奏家华康……他们有的已经参加了数十次送欢乐演出,有的刚刚加入这支队伍。记者就此采访了此次大英之行的部分艺术家,请他们讲述了到基层慰问演出过程中的那些事。

  ○记者:作为中国文联的一个文化惠民品牌,“送欢乐下基层”已经成为每年两节期间的必修课,有没有算过自己参加“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的次数?

  ●刘兰芳:说起“送欢乐下基层”,几年来参加演出总共大概得有八九十场了吧,平均一年20多场。这还只是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中国民协、中国杂协的,其他系统的算上就更多了。

  ●王小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我每年都要参加好几次,有中国文联的,也有中国舞协、中国音协和中国杂协的,到现在也有四五年了。光是参加中国民协的“送欢乐下基层”这已经不下四次。

  ●刘全和、刘全利:中国文联和各协会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多年来我们一直都积极参加。新一年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已经启动,接下来还有好几个协会的,有时间我们一定会去,虽然很辛苦,但是也乐在其中!

  ○记者:到基层去送欢乐,往往需要深入农村、厂矿、社区、学校、部队等地,为最普通的老百姓演出,挑选节目上有什么讲究?

  ●王小燕:下基层活动很多时候要面对农村群众,一般比较适合声音类演出,像快板、相声、歌曲,作为舞蹈演员,节目不太好带。我一般都是选《火辣辣的爱》《大姑娘美》这样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火爆热情,表现力很强,老百姓看得懂,也看得高兴。

  ●华康:观众都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曲子肯定要选雅俗共赏的,流行歌曲也不错,能够把他们心里的歌谣、心中的梦想演奏出来。像这次我就带来了《爱的礼物》和《多少柔情多少爱》,大家都很喜欢,所以我后来还专门加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和你》。

  ●刘全和、刘全利:在城市里演出和到基层去不一样,城市里面需要高雅一点、有内涵一点的,下基层就要雅俗共赏的,像《小鸟与蜜蜂》《摄影爱好者》《快乐的童年》。“送欢乐”就是要送“欢乐”,马上元旦、春节就要到了,一定要让老百姓一看就乐,一看就笑。这次演出选的是《兄弟拍电影》,从观众里挑了个小姑娘做模特,有互动,气氛也好,观众其实也挺喜欢和演员同台表演,展现自己。

  ●雒胜军:跟着中国民协下基层已经有好多次了,到过的地方很多,面对着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作为一个陕北民歌手,也没有别的什么特长,就是会唱民歌,所以每次出去都会带着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这次唱的是《羊肚肚毛巾三道道蓝》,一是为了把陕北民歌发扬光大,二是大家对陕北民歌都比较认可,三是陕北民歌的特点也比较适合基层的广场演出。

  ○记者:可以想象,基层的演出条件难以和大城市里面相比,下去演出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王小燕:“送欢乐下基层”当然是非常辛苦的,条件简单。有一次去长沙,连舞台都没有,就在砖头搭起来的台子上演。正是12月,非常冷,唱歌的还能穿上厚衣服,舞蹈是肢体语言就没办法了,只能台下烤火,台上跳舞。《大姑娘美》这个节目里面有抖手绢的动作,到后来手指头都麻木了。尽管如此,只要选了我,就义不容辞,无论多忙,都会推掉别的事去参加。

  ●刘全和、刘全利:到基层演出不容易,有场地问题,也有时差问题。大部分演员都习惯晚上演出,状态好,但到基层演出不能讲那么多,可能会在人最困的下午两三点开演。但不管场地、条件怎么样,不管身体舒服不舒服,状态好不好,观众欣赏水平高不高,作为演员,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一登台就要调整到最佳状态。不能一看观众是基层老百姓就讲几个老掉牙的段子去对付。其实老百姓啥没看过啊,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啥都知道,啥都明白。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多年历练的艺术家,重要的是严肃认真,面对任何观众都投入最佳状态。

  ○记者:这么多年一直参加这种广场式的演出,有没有总结什么经验或者说什么特别的技巧来调动气氛,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

  ●王小燕:大舞台和小舞台演出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在基层演出会和群众有很多互动,演出完了会把手绢抛到台下,观众都会去抢,这里面传递的就是感情,是祝福。有时候还会走到群众中间一起扭秧歌。老百姓看到我们能来演出都非常开心。“送欢乐”的过程中,面对的观众往往是不一样的,但看到的是同样的热情,我也很感动,这种感动自然而然也会转化成我创作的动力。

  ●华康: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常常选择在演出中走到观众中间,希望得到他们的共鸣。作为一名萨克斯演奏家去参加“送欢乐下基层”,人们也常常会怀疑,老百姓听得懂吗,会喜欢吗?事实证明,大家是喜欢的,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有互动,就有共鸣。在上海我就经常到基层去演出,去年还参加了中国民协组织的为上海外来务工人员的演出,他们建设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理应报以感激。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首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了为大众服务。

  ○记者:从艺术家自身来说,参加“送欢乐下基层”演出,在把它视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对于个人艺术价值的实现有没有裨益?

  ●刘兰芳:咱是个演员,能做的就是为群众演出。能够演到今天,应该感谢观众的厚爱。所以不管有多忙,有机会一定会到基层去演出。舞台也许不尽如人意,却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在基层说书可比在大城市里亲切多了、热乎多了。艺术来自民间,我们都来自民间,一个真正的演员,就应该到基层去演出,让老百姓喜欢、欣赏。群众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群众,观众的掌声是对每个演员最大的激励,观众的认可是一个演员价值的实现。

  ●刘全和、刘全利:这既给演员提供了一个演出的平台,也让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观众,检验自己是不是受欢迎。用心演出是会有回报的,观众会用掌声、笑声来回报你。谁没用心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就会戳脊梁骨骂你:这人就是在糊弄我们!到基层演出,多多接触群众,其实也是学习,哪一种表演方式好,一下就得到验证了。看到老百姓的生活,不知不觉也会有新的想法:我能不能演出那种状态?那样演好不好?

  ●李伟建、武宾:我们这几年一直都在参加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的下基层慰问演出,还获得过“送欢乐下基层”积极分子的称号。因为参加这些活动登上过各式各样的舞台,就一个感觉,下基层演出跟在剧场里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距离那么近,直接能看到观众的反应,太有感染力了。两节又到了,中国文联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又拉开了大幕,现在可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要随时进入状态参加各种各样的慰问演出,再忙,“送欢乐下基层”也不能缺席。只有在这种场合、这种氛围里的演出才能“接地气”。

志愿服务激活正能量

  □ 罗 杨(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很多参加过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文艺工作者志愿服务活动和送欢乐下基层惠民演出的艺术家们的共同感受。志愿服务使我们得到心灵的净化,送欢乐下基层使我们收获了奉献的欢乐,文化惠民给我们带来真情的感动。志愿服务是一种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收获、在奉献的同时也充满欢乐的行动。

  在2013年元旦前夕的飘雪日子里,中国民间文艺界的首场志愿服务演出在西南山城大英县的露天广场上展开,成千上万的群众穿着厚厚的冬装在耐心地期待,著名的艺术家们穿着单薄的演出服奉献出精美的节目。我们的队伍包括了刘兰芳、王小燕、刘全和、刘全利、李伟建等老中青三代名家和一批来自首都各界及各地的民间文艺家。正像身穿短袖演出服的王小燕说的那样,“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的心中很温暖,是人民群众给了我们生活暖意和艺术的温度。”是的,一切艺术都源自民间,一切文化都由人民创造。人民永远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基层不仅是当代火热现实生活的场域,也是悠久民间文化的传承空间。不是吗?当我们看到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卓筒井古代民间制盐技艺时,不得不赞叹我们的古人利用自然、战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才创造,感到祖先面对强大自然而表现出的生生不息的生存意志和不朽智慧。向民间学习,向生活学习,在鲜活的实践沃土中接地气,就会使我们的创作永不枯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可以使我们收获以往看不到的景象和听不到的声音,从而领略到满天星斗的灿烂,开采到文思奔涌的源泉,品味到千年的民间智慧,倾听到人性的真诚心声,感知到真实生活的味道,也触摸到自我灵魂的跳动,谱写出拨动心弦的诗篇。

  志愿服务的实践再次告诉我们,衡量一个文艺工作者是否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是否能受到人民欢迎?不仅要看其艺术造诣的高深,文化知识的渊博,更重要的要看其是否具有摆脱一己私利、拥有胸怀天下的气度和报国为民的境界。作为文艺工作者个人而言,就如同是浩如烟海世界里的一滴水,但只要有了志愿服务的思想和行动,为祖国和人民真诚的付出,即使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当我们都来做文艺志愿服务者时,我们的文艺界就会形成强大的正能量,让世界听到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

  助推基层文化建设

  □ 谢代银(中共大英县委书记)

  在大英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喜迎建县15周年之际,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中国文联、中国民协“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慰问演出走进大英。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大英县委、大英县人民政府和57万热情好客的大英人民,向各位领导、全体演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大英是古郪国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近代石油钻井之父”的卓筒井汲卤制盐技艺的发明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建县十五年来,大英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们高水平规划建设了集教育集中区、文化创意区、旅游休闲区、影视娱乐区、国际会议区、企业家会所、文旅综合体“七大功能板块”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园区,成功引进光华大学、蜀国印象影视基地、中华梦幻谷、海洋生态体验中心等文化旅游项目入驻,园区已列为省政府重点发展的26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同时,为进一步引导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我们正式启动了文化阵地建设、特色文化塑造、群众文化普及、文艺作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等“十大文化建设工程”,被省文联确定为全省文艺创作和影视创作培训基地,全县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明素养正在不断提升。今天,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文艺慰问演出活动走进大英,既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也是对我县文化建设的巨大鼓舞和有力推动。

  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各位领导和艺术家的关心指导下,大英一定能够开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局面,大英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有品质、更加丰富多彩!预祝本次文艺慰问演出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各界朋友元旦快乐、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文艺志愿者与当地嘉宾和演员合影留念

罗杨、谢代银、周燕屏等观看演出

中国文联、四川省文联向大英县赠送图书

评书《康熙买马》 刘兰芳

舞蹈《大姑娘美》 王小燕

滑稽表演《兄弟拍电影》,图为刘全和、刘全利向临时演员说戏

艺术家参观完卓筒井深钻汲制流程后在晒坝留影

艺术家踩动筒车体验晒卤,上为刘兰芳,下为李伟建

舞蹈《外婆的篾烘笼》 大英县文广局

相声《欢声笑语》 李伟建、武宾

陕北民歌《羊肚肚毛巾三道道蓝》 雒胜军

独唱《玛依拉变奏曲》 廖悠馨

艺术家体验古人以卓筒井汲取盐卤的智慧,中为王小燕

艺术家在卓筒古井采盐遗址保护区了解卓筒井的历史

舞蹈《盛世花开》 南充市艺术剧院

萨克斯演奏《多少柔情多少爱》 华康

精彩的演出让当地群众笑逐颜开

本版文字由中国民协、四川省大英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张志勇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