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化:一个重要的国家命题
□ 陈廷一(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
太清宫原名老子庙,位于鹿邑县城东五公里处,是祭祀老子的祠庙,也是老子的诞生地?图为太清宫内太极殿。
老君台,又名升仙台,老子晚年聚徒讲学之处,传说老子在此台上羽化升仙。
老子是一个历史人物,亦是一个精神符号、文化符号,老子既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精神遗产,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不小的文化遗产。为此,“老子文化”这个崭新的概念才应运而生。
何谓“老子文化”?这是一个需要学术界定的命题。我认为它应该涵盖老子著名的宇宙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对于天、地、人的论述,以及以上诸方面所蕴涵的文化元素,更囊括老子的文化思想、文化成果和人文遗产等。
由于老子出生于春秋战国,诸侯割据,战事纷呈,民不聊生。其思想文化有那一时期的特质。应该说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过去了,其思想、文化仍在星空闪耀,既领导和印证古代中国的文明进程,还将继续印证和引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走向。前者是它的历史意义,后者是它的现实意义,具有厚重的普世价值。由此可见,老子的思想、精神,以及形成的人文资源,遍于全国各地,对于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全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此看来,“老子文化”概念的提出,其可贵之处:一是走出了原有的纪念、研究的各种局限,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纯政治的框框,回到了其应有的人文本原。二是丰富了老子文化的内涵、扩展了外延,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深化和提升,“返本开新”。三是积极响应了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将推动我们走出一直以来将老子纯神化标签的僵化认识和误区,进而从人文和“大文化”的角度活化对老子资源的开发利用,转而从世纪纪念、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产业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
“老子文化”诠释了鹿邑新貌,鹿邑新貌更展现了“老子文化”的勃勃生机。“老子文化”概念是鹿邑人提出来的,但仅仅由鹿邑县来做还远远不够,因为老子既是鹿邑县的,更是河南省的、整个中国的,甚至是全世界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子文化”不仅是鹿邑县的命题,也是河南省命题,是国家命题,甚至可以说是世界性的命题。
当前,河南省正在建设文化强省。河南,古称豫州。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豫,象之大也。”黄河流经豫地,它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而老子文化则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的核心文化是古代文化,而中原古代文化的灵魂正是老子文化。因此,将老子文化列入河南省的文化项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国家层面,我们正在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正处于实施“文化复兴”的最好时期,提高文化软实力十分急迫。所有这些,“老子文化”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可能和途径。也就是说,“老子文化”像“孔子文化”一样,是我们可资利用的一个重要、特殊而无可替代的文化品牌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