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电影家协会

科技赋能跃新程 数智融合开新篇——第十五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京举办

时间:2024年12月01日 来源:中国电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

论坛现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助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11月30日,第十五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数智跃升中的影像创新”,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邮电大学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和美育中心承办,《现代电影技术》杂志社、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协办,《电影艺术》学术支持。
论坛现场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出席并致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雄飞,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校美育中心主任贾云鹏,中宣部电影局技术处副处长李锐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杰主持。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致辞
  邓光辉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广大电影工作者以充沛的艺术活力、敏锐的行业感知,以新兴技术赋能电影创作,以新质生产力释放创新动能,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促进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有效助推了电影工业化进程。邓光辉表示,中国影协将继续发挥人民团体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优化教育培养体系,培育高水平电影科技人才队伍;将继续团结引导广大电影工作者,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更加生动的影像展现新时代中国的万千气象,为完善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推动新时代电影工作格局创新贡献力量。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致辞
  续梅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北京邮电大学面向文化强国的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信息科技领域特色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领域的交叉融合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在打造文化科技新技术、助力文化产业新发展、开辟文化出海新通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续梅表示,北京邮电大学将继续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大力培养精通技术与艺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电影科技的自主创新和实践应用,让信息技术更好赋能艺术创作;期待各方携手并进,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共同开启电影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致辞
  霍廷霄在致辞中希望,广大电影工作者要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抓住中国电影发展新机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正确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创作出更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为中国电影科技扬帆远航蓄势聚能。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向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雄飞赠书
  开幕式上,宋智勤向任雄飞赠送《202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2024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数字制作规范》书籍。
  本届论坛聚焦“跨界融合下的电影产业生态重塑”“混合现实影像与文旅沉浸式影像的融合创新”“互动电影与人工智能电影的模式创新”“影像创作中的人与AI”等主题,国家新闻出版署数字版权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树武,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晓清,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刘达,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桑新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讲师张若宸,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传输放映技术研究处高级工程师周令非,北京邮电大学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实验室副主任陈洪,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柯奕祺,北京天图文化创意产业集团总导演王海宇,北京意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人杨洋,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数字制作工委秘书长张艳阁,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电影技术信息中心副主任常慧琴,北京聚力维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赵天奇,互影科技创始人、CEO鹍鹏,交互影业有限公司CEO郑子龙,资深调色讲师、明基专业显示器全球大使孙春星,上海汉威信恒展览有限公司资深副总经理李佳超,《黑神话:悟空《勿听》导演费思先后发言,分享前沿探索,深挖融合路径,同心共话数智融合发展,同行共襄电影强国建设。论坛议程设置丰富,活动紧凑高效,在分享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守龙者》创作心得及论坛提问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学生反响积极。

第十五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合影
  中国电影科技论坛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的品牌项目,旨在促进科技与电影创新融合、推动中国电影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影家协会将以举办本届中国电影科技论坛为契机,团结引领电影科技工作者把科技赋能电影的脚步迈得更实、品牌立得更牢、创作做得更好,继续服务电影制作生产、助力电影精品创作,为探究科技赋能、塑造文化新业态、做优做强我国电影产业提供借鉴,为电影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