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电影家协会

电影《要牛》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间:2023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会议现场

4月23日上午,电影《要牛》专题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郑虎,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周杰,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陈中国,《文艺报》编审、中国电影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小立,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纯以及《要牛》导演李泓良,北京心视新影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要牛》出品人吴万里,《要牛》演员周钦霖等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孟中主持。     

电影《要牛》是由北京心视新影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李泓良执导、李强担纲摄影指导,吴哲和范雷主演的农村题材、现实主义正能量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农村留守少年弄丢了自己最好的伙伴老黄牛,于是独自一人踏上寻找老黄牛的漫漫征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偷牛贼”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最终收获坚强、赢得真情、逐渐成长的故事。

电影《要牛》海报

一段关于孩子的故事 责任与关切照亮世界的暖意

《要牛》讲述了天真无邪的农村少年浩浩和性格孤僻的单身汉瘸老四之间的故事,素不相识的二人因为一头丢失的黄牛而起纠绊,简单的儿童世界与复杂的成人思维屡屡碰撞,却最终在纯粹的真情和温暖中相互理解,从而奏响了一曲谐趣而纯真的乡间童谣。

新鲜的故事立意背后,是影片制作方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与担当。影片首次以艺术化的方式,锁定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并将视角紧随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紧跟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在吸引观众关注的同时,也用孩子那纯真梦幻的视角,呈现出承载未来希冀的孩子们,在祖国的广袤土地上能够爆发的强劲生命力。在看似荒芜、贫瘠的乡村,却有着春风一般的少年和阳光一般的真情,人们内心的暖意纷纷被唤醒,而这也正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之一。

阳光少年倾情出演 与影片暖色调无缝契合

在片中扮演主角的是还在就读小学的吴哲,已是中国影视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曾在《站住!小偷》院线电影,《同学两亿岁》网剧和《嚼念》公益广告等数十部作品中都有精彩的演技呈现。此次在《要牛》中饰演浩浩,是他首次涉足农村题材作品,也是都市阳光少年在演技上的大胆尝试。

浩浩这个人物角色充满了不幸和有幸,如何在至简的塑造中诠释一个有血有肉农村少年模样,吴哲做了很多功课。一方面反复观摩经典揣摩剧本,梳理出自己对浩浩这个小主人公心理轨迹的理解;另一方面专门到农村感受放牛娃的真实生活,通过和农村的孩子们打成一片,真切感受在不同环境中同龄人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吴哲的阳光形象与用心出演,与影片的暖色无缝契合,将与每一位观者还未走远的纯真呼应闪光。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发言

闫少非从影像价值、伦理思考、文化意味三个方面展开,他认为,该影片虽然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儿童片的样貌,但是表达的深层次的含义和主题,或者影片承载的重量远远超过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片。电影是文化消费品,所有的教育意义首先来自于消费,要运用更加成熟、精彩的影像艺术,把语言融入艺术当中,融入到精彩的叙事中。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郑虎发言

郑虎认为,儿童电影反映现实主义题材,是儿童电影人必须要有的一种情怀和担当,儿童电影创作者一定要走进生活,关注时代,真正用儿童本位的思想创作出更多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有专业门槛和美学追求的作品。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从“抚摸孤独、彰示责任”“细写心理,凸显性格”“双线叙事,相向而行”“运动推进,影像表意”四个方面给予评价,他认为,儿童电影不仅要寓教于乐,带给孩子们欢乐和教育,而且也要关注960万平方公里面积上各种各样境遇的儿童命运。

《文艺报》编审、中国电影学会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高小立发言

高小立认为,该影片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色在于两点,一是类纪录体的自然体风格,二是戏剧冲突反转的出其不意。这部电影用巧妙、特殊的角度,让观众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加发自内心、震撼人心的思考。影片在人物台词、表演、服化道、镜头语言等方面都是去技术化的,纪实性的影片风格去掉不必要的雕琢和修饰,进而让观众跟随影片镜头语言,真实感受农村留守儿童在现实与心灵遭遇的双重困境。 

集体合影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