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即时新闻(旧)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新挑战的强大武器

时间:2016年03月16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伟 廖胜华
0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事关”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出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与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坚决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闻舆论战线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前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新媒体日益兴起的今天,新闻舆论的思想影响和行动动员能力空前放大,围绕新闻舆论的碰撞与斗争更趋激烈。西方国家凭借强势地位,利用资本、信息、思想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加紧从思想舆论上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渗透和控制,把新闻舆论演变为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混乱的鼓风机与助燃剂。近年来,有的国家和地区局势发生动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些西方国家利用新媒体等手段进行舆论操控。

  对我国而言,经济全球化越向纵深发展,面临新闻舆论上的挑战与斗争就越复杂、越尖锐。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敌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看到我们在经济上承受住了国际资本的种种冲击,形成了产业竞争硬实力,就试图从软实力特别是思想舆论上对年轻一代进行动摇、瓦解。它们竭力鼓吹所谓“普世价值”,标榜“淡化主权,强化人权”,推行所谓“价值观外交”;抛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经济崩溃论”等;宣扬所谓“新闻自由”“媒体独立”。究其实质,就是企图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利用代际更迭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演变。与此同时,敌对势力进行思想舆论渗透的手段正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具有隐蔽性、欺骗性。比如,披上人道、慈善、反恐、环境等外衣,为其强权意图进行话语和行为包装;以资本输出推进思想渗透,特别是通过影视、书籍、游戏等文化消费,对我国年轻一代植入西方国家所希望看到的认知倾向;利用高科技手段强化“信息霸权”,让受西方价值观支配的媒体成为影响我国思想舆论的“影响源”。因此,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洞悉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激烈的经济竞争、意识形态竞争和发展范式的竞争。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拨开经济全球化下的思想舆论迷雾

  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当前,国内一些媒体和舆论之所以出现了价值观混乱、导向偏差等问题,根源就在于对西方新闻舆论观念缺乏辨识能力,在新闻观上存在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倾向,亟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在新闻观上正本清源。

  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在看清新闻舆论的本质上绝不含糊。绝不能脱离现实、抽象地看待新闻舆论,而必须放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新闻舆论属于上层建筑,本质上是不同阶级和集团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从来就不存在超阶级的新闻媒体。资本主义社会的“新闻自由”与“独立”,其实质只是资本的“自由”与垄断。因此,马克思主义鲜明提出新闻自由的“人民性”,强调让新闻舆论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武器和阵地。所以,面对国内外各种思想舆论的交融、交锋,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党媒姓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牢牢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让媒体成为党和人民的强大喉舌。

  要从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信心出发,在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上绝不软弱。“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唯有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与信心,才能更好地保持战略定力,以强大的国家意志推进民族伟大复兴。某些西方国家宣扬其新闻观的目的就在于企图通过影响和控制舆论走向,让我们的民众在错误的舆论导向下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而“不战而胜”。因此,不管是新闻舆论事业还是新闻传媒产业,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必须大力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舆论导向上,必须牢牢着眼于推动人民群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坚守。

  要从坚持群众路线出发,在保障新闻舆论真实性上绝不走偏。马克思主义认为,唯有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闻舆论的真实性才有根本保证。1942年,毛泽东同志曾为《解放日报》写下“深入群众,不尚空谈”的题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今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闻工作者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便捷,但也更容易出现作风浮躁、脱离实践的倾向,导致新闻失真,甚至被国内外别有用心者误导与利用。因而,不管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都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坚持用事实说话。

  要从“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出发,在强化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上绝不放松。一些人以所谓的“新闻专业主义”为借口,消解、拒绝“政治家办报”,实则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意图。恩格斯就曾指出:“绝对放弃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主张放弃政治的一切报纸都在从事政治。”在市场观念盛行的今天,新闻舆论工作者尤需大力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

  大力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国际舆论斗争的核心是争夺话语权。话语权越大,意味着设置议题、引导议程、控制舆论走向的能力越强,也就越能应对他人的话语攻势;相反,缺乏话语权,就会“有理说不出”。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我们迫切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从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等方面,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发好中国声音的能力与水平。

  要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当前,国内外之所以存在一些不恰当的观点和说法,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创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以更为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国内外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理解中国特色。特别是对广大理论工作者而言,要着力用中国话语体系解读好中国实践、提炼好中国经验,使我们的对外话语更加具有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