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孤星计划》研讨会现场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承办的电影《孤星计划》观摩研讨会于12月18日在京举行。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影协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绍阳,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主编皇甫宜川,《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李春利,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孙承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产业研究处处长王丹等十余位业内专家,以及电影《孤星计划》主创团队共同出席此次研讨会,会议围绕谍战悬疑多层反转设置、类型片视听氛围渲染、人物群像复杂性与魅力呈现、青春与谍战类型结合的新突破、青年人勇敢投身理想信仰的价值立意等多维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邓光辉表示,影片呈现了真实的、革命的上海,发掘了上海作为红色城市的本源。以青年学生群像为主体的谍战故事,向不同时代的青年同路人致敬,体现出不同年代的青年人对于革命、信仰的探索。在熟悉的谍战程式中做出了新的形态,在思想内容、影像经验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
明振江表示,影片展现了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孤独坚守的小人物、扑朔迷离的无间道、激情澎湃的青春派、信仰无敌的价值观。这部影片折射了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通过小人物进行呈现,用悬疑推理的方式抽丝剥茧地展示这部影片独特的青春性,在主旋律和类型化融合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尹鸿表示,影片不断设置障碍、不断设置人物的反转,把悬疑剧能够用到的方式和手段都用到了极致。电影以血雨腥风的大时代背景,用悬疑片的方式,展现了青年人的热血成长,为悬疑类型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王一川认为,电影把青春、革命、谍战、悬疑结合在一起,成功地制造了悬念。电影用革命理想主义者启蒙和“受到召唤”的故事,展现了中国现代革命“斯文”的光芒和吸引力。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也“受到召唤”,对当年的革命有新的感知和新的认识。
宋智勤认为,影片主题深刻、情怀真挚,每一个场景、每一帧镜头、引人入胜的悬疑设定都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我党早期用青春热血前赴后继的场面,真正描摹出中国革命崭新的道路。电影有不同于以往悬疑电影的艺术感受,演员精湛的表演表现出角色内心的复杂与挣扎,使观众建立起比较强烈的情感共鸣。
导演、监制、编剧、电影《孤星计划》监制黄建新表示,影片勇于让与角色年龄相符的年轻演员,去展现年轻人真实的气质。这部电影具有向上的精神,是组合新一代年轻人创造的电影,主创团队在创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有创意、有争论,是对新类型的尝试。
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电影《孤星计划》制片人任宁表示:“我们认为有责任和使命感来讲述真实的历史和红色的血脉。在我们的故事里,有人是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最初的选择,有的人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老师同学的感召,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逐渐成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太阳。希望我们影片中年轻人的这种勇气能够给到当下的观众更多能量和希望。”
电影《孤星计划》导演徐展雄表示,电影源于对上海大学历史的了解,以事件为锚定点,展现国共合作到大分裂背景下年轻人的抉择,聚焦师生的命运转折。在制作层面,电影展现了上海未被展现的部分,营造萧瑟黑暗残酷的氛围。希望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味到电影本身所带来的文本的厚度。
中国影协副主席、电影《孤星计划》剧本监制张冀表示,高效率叙事类型必须要有叙事重心和人物视角,于是电影积极地进行了群像的设计。故事围绕一群大学生展开,他们参加隐蔽战线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缺乏准备的,但他们可以用意志、信念来绽放青春的光辉。电影从人物到影像都有独特的青春质感,把生活、把工作相协调,避免人物过于满、过于职业化、过于脸谱化。
电影《孤星计划》领衔主演、影片中丁梦华的饰演者张雪迎提到,丁梦华这一角色与当代青年有很多连接和共通性,勇敢始终是青年的底色,丁梦华的坚持可以为当代的观众提供启发。
电影《孤星计划》由黄建新监制,任宁担任制片人,徐展雄执导,张冀担任剧本监制,余曦、池羿成、黄苇、徐展雄、任宁担任编剧,王源、张雪迎、梁靖康、李晨、印小天领衔主演,韩童生、余皑磊特邀主演,此沙、翟潇闻、张晓晨、陈雨锶、李嘉鑫主演。该片由上海三次元影业有限公司、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影片正在全国热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