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深情讲述援疆故事,铭刻家国民族情——电影《阿克达拉》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

时间:2024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文/中国艺术报 李博 图/钟达
  由福建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湖北长江电影集团、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联合出品的电影《阿克达拉》,改编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小说《援疆干部》。影片以19个省市及中央有关单位援疆工作为背景,以种植棉花为载体,通过援疆干部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形象,讲述了他们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带着爱和责任,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把各族群众当作亲人,与新疆各族人民同心合力,扎根边疆大地、奉献青春力量的感人故事。
电影《阿克达拉》观摩研讨会现场。中国文艺网记者 钟达摄
  7月19日,由中国影协、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电影《阿克达拉》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张玲、王辰虎、刘冰、王晓旌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仲呈祥、侯光明、饶曙光、王一川、唐科、皇甫宜川、赵卫防、高雄杰、高小立等业界专家学者,以及张忠、西尔扎提·亚合甫、刘朝群、詹梦瑶、刘小竹、王跃燕、吴军、杜少杰、薛奇、李澍等影片主创方及出品方代表,共同就影片的现实意义、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美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由中国影协会员工作处处长刘建凯主持。
  与会专家认为,电影《阿克达拉》不仅展现了诗情画意的民族风情,也讲述了时代变迁中援疆干部的悲欢离合,兼具历史厚度和人文特色,是一部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俱佳的优秀作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援疆干部奔赴新疆,推动各类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新疆集聚,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电影《阿克达拉》导演张忠早在2009年就开始关注援疆干部群体。2019年,他看到了福建省第二批援疆干部总领队吴玉辉创作的小说《援疆干部》,心中立即燃起了创作热情,此后为筹备影片多次前往新疆。他介绍,去年9月8日电影《阿克达拉》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开机,拍摄历时70天,其间先后转战奇台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玛纳斯县、阿克苏地区和上海、福建等地,工作时长超过900个小时。
  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在致辞中表示,电影《阿克达拉》展现了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担当和责任,也体现了老中青三代组成的创作团队的付出与努力,更彰显了一代又一代援疆干部战天斗地、不屈不挠的可贵精神。“文艺创作的基础来源于现实,影片背后是影片主创的努力,更是一代代援疆干部长年累月的付出。在片中,我们看到了新疆的壮丽风光,看到了援疆干部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更看到了他们战天斗地的昂扬精神,让人充满敬意。”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阿克达拉》是一部“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的佳作,影片以不到100分钟的片长,凝练地讲述了新中国诞生后在新疆展开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60余年的宏阔历史,展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根与魂,体现出一种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更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无尽能量。
  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评价,电影《阿克达拉》制作团队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到具有强烈现实观照,凝聚着无数援疆干部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的电影项目,这样的文化使命感与责任感值得称赞。
  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电影《阿克达拉》叙事流畅、线索集中,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李雪健等主要演员的精湛表演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影片主创以一种巧妙而充满智慧的方式讲述故事,通过一个维吾尔族儿童的视角去展现援疆干部的坚守与付出,在充满情感力的叙事中彰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宏大主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一川对《阿克达拉》的评价是“化理为情,以情明理,以情动人”。他表示,影片将原著小说中重大的题材、高度的理性、自觉表达的思想巧妙地化为动人的情感和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田顺地对援疆事业深深的爱、李怀河对郝春丽60年的等待之情、田顺地和李秀敏夫妻共同为改变新疆面貌的真情付出、郝春丽对新疆的真情、维吾尔族群众与汉族群众的真情等多种多样的情感,在影片中都有全方位表达。”在将宏大主题转化为情感表达的同时,影片还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李怀河的仁厚、实干、坚韧、无私奉献,李秀敏的热情、泼辣、坚强,郝春丽的深情、果敢、坚毅,以及顾子良书记和维吾尔族群众古兰姆等角色都鲜明动人,形象立体而饱满。”王一川说。
  电影《阿克达拉》运用双时空的叙事结构,体现出两代援疆干部面临的不同困难和相同的崇高精神。《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认为,影片以历史痕迹、影像符号勾连起过去与当下,通过展现两代援疆干部的牺牲与奉献、担当与创新,呈现出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精神,“《阿克达拉》通过具体的故事和细节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文明史呈现在观众面前,相信影片所讲述的援疆故事和援疆干部的心路历程,能够让青年一代观众感受到精神鼓舞和实践动力。”
  在影片中,历史和当下两个时空相互交错,在色调上有着显著区别。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赵卫防对这种处理方式印象深刻,“观众从平静的当下时空穿梭到充满暖色调的过去时空,会自觉以当下的眼光去审视过去,获得一种怀旧感与温暖感。通过色彩的对比,观众对过去时空有了更真切的认知和体验。”
(编辑:钟达)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