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承前启后 赓续华章 协同共进 文化共融|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

时间:2024年02月18日 来源:中国文艺志愿者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雪松

承前启后 赓续华章 协同共进 文化共融

——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融聚了众多优秀文化,其中“诗、歌、舞、乐”等文艺形式作为人类最为原始、纯粹和直白的情感载体,往往也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共融的艰巨使命。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传承精神”和“共同体意识”则作为了重要关键词。“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自2003年创办以来,至今已举办22届,始终彰显着中国文艺的新气象。今年作为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开局之年,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的举办则显得意义非凡。“赓续传承,文化共融”的文艺气象则在本次联欢活动中展现地淋漓尽致。

  “花”作为历届大联欢的文化符号始终蕴含着丰富意涵,譬如花的多彩争鸣、花的无限希望、花的留芳送赏等等,“花”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文艺工作者的代名词。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仍以花为标识,以“龙腾万里 百花迎春”为主题,共分为文明之花、青春之花、时代之花三个篇章,将各文艺门类的精粹以壮观的视听图景展现在观众面前,以“花”为线索贯穿始终,彰显了文艺之花赓续与共融的宏大愿景。

  承前启后,赓续华章。文艺事业的传承需要文艺人才和文化精神的传承,本次联欢,最鲜明的特点则是将节目主旨融进“赓续传承”的宏大隐喻之中。在本次节目的设计中,组织者有意将老中青三代的组合形式特别凸显,从主持人团队到多个演绎环节,无不彰显于此,并遍布始终。譬如,非遗歌舞《龙行天下》则由屠洪刚、莫华伦两位歌坛老将携手龚俊、王子异两位新星以及众多新生代青年团体共同表演,既隐喻了文化传承,又彰显了朋辈偕同;《歌曲联唱》、相声《文联送对联》、歌曲《掌声想起来》、《梦想之城》等节目亦是由老艺术家阎维文、刘秉义、李明启、冯巩、于淑珍、杨洪基、王馥荔、牛犇、吕其明等与众多中青年演员共同携手。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节目组特意以三次送福为契机,将三幅“百花图”以极具岁月感的新老组合形式呈现在舞台中央:93岁的美术家常沙娜携青年演员唐嫣送出“敦煌壁画百花图”、96岁的表演艺术家田华携青年演员吴磊送出“初心盛放百花图”、90岁的文学家王蒙携迪丽热巴送出“一带一路百花图”,三次送福架起了整场晚会的三次高潮。三位老先生掷地有声的发言仿佛瞬息间凝结了空气,不由使人屏息,那种精神的提振无法比拟。老艺术家坚定的嘱托、健朗的身躯以及矍铄的精神与青年一辈的蓬勃气息产生了绝妙的碰撞,让人们看到了祖国文艺事业的无限希望和人才事业的生生不息。正如从事革命文艺80多年的田华老先生讲的那样:“只要心不老,就要把革命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人听,把中国精神代代相传。”节目组巧妙地构画了新老偕同、文脉赓续的美好图景,不仅是对老一辈文艺人的精神慰藉,也为文艺新人竖起了前进的丰碑,同时也彰显了祖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协同共进,文化共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建离不开文化的协同和共融,正如费孝通先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愿景一样,中国文化更需要达到全国各民族、各地域的精神共在和水乳交融。中国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所举办春节大联欢,不仅要汇聚我国的文艺精品也要彰显我国的文化精神,同时还要展现出协同共融的文艺面貌。不难看出,本次盛会也在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其不仅打破了时空的疆界,让历史与现实穿梭,同时也扩展了众多文艺形式的融合路径,实现了文艺交汇、协同共赏的新局面。

  正如前述,晚会用以新偕老、以老带新的暖人设计,呈现出了强大的岁月穿梭之感,并在年龄差之中融进了“艺术之差(跨界之美)”。诸如,《红色组曲》中将新老影视演员和歌唱演员混搭展现了革命文艺精神的代代传承;歌曲《掌声响起来》则融合了多个年龄层次的歌唱家、曲艺家、评论家、书法家,展现了文艺一家亲的和美画面。此外,独特的空间设计,不仅包含了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融合,也展现了民族和地域的协同共融。晚会以舞台为主要呈示画面,同时也运用了现代影视技术将视听画面以电影形式呈现于众,如在影视组曲《光影画卷》中,将《志愿军》《人世间》等影视情节与现场画面协同共在,使观众沉浸其中;在节目展播中还运用镜头剪切的形式将现场不同维度的视角进行拼接,力求实现观众完满的观赏体验。此外,晚会还调用了四个外景分会场的演播画面,将其穿插其中,美轮美奂,在歌舞的韵律中展现了祖国不同地域的精彩年景。值得注意的是,在《唱响幸福歌》的歌曲联唱等节目中,除了异美纷呈的歌舞编排之外,还特地将祖国多个地域和民族的演员融聚一起,共同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强音。

  此次晚会文化融合的设计理路,不仅表现在文艺形式的融合,还显现于内容材料的互鉴和贯通,呈现出了多元文化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盛世华章。如创意节目《诗仙》以文学做底,以音乐做衬,将朗诵、舞蹈、演唱、戏剧等多种艺术相互融合,映射出了艺术间的耦合效应;再如,器乐与杂技节目《忆江南》,民乐大师方锦龙携琵琶与青年杂技(舞蹈)演员“共舞”,在杂技的惊险与柔美之中渗透着优雅与不惊,琵琶作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经典乐器与江南舞韵琴瑟和鸣,在某种意义上也彰显了中国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品格。

  纵观中国文学艺术界2024春节大联欢,仿佛一副精美的画卷又似一篇壮阔的诗文。在“起、承、转、合”中赓续千载,纵横万里,既展现了中华文化深厚的精神底蕴,也彰显了现代与历史的互鉴与交融,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仰望未来回首过去,在传承与共融之中实现了民族情感的回溯。晚会将“花”喻人,在曼妙生动的宏大隐喻中,文艺之花(文艺工作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如晚会尾章的编排一样:我们朝着党和国家指引的方向(向着光)“向中华文明问好”,在文艺人组成的百花大军中引领着文艺事业大步前行(百花引),努力创作和传播人民满意的作品赢得群众的欢声(掌声响起来),牢记“文艺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到人民中去”。

  (作者系唐山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

(编辑:于欣悦)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