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讲好中国自然故事,对外传播美丽中国

时间:2021年07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讲好中国自然故事,对外传播美丽中国 

  ——评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文化旅游栏目《远方的家》“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

图为《远方的家》“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第四季剧照 

  前不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文化旅游栏目《远方的家》推出“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神秘多变的黄河源头、人迹罕至的高山瑶池、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古灵精怪的太行猕猴等等,一众稀世影像涌现在观众眼前,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一股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以及动植物资源的科普热潮。这是继2018年8月开播第一季“国家公园”之后,《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的第四季,时至今日,该系列已经播出52期节目,足迹遍布中国四十多个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在展现辽阔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展示了国家自然保护地的建设成就,同时借助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这一国际传播平台,向全世界展示了地大物博的美丽中国图景以及中国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智慧,可谓是一部以自然保护为主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的国家形象宣传片。

  >>应运而生,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我国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公园3种类型,根据2019年11月召开的中国首届自然保护国际论坛披露的数据,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自然保护地目的就是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服务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全社会提供科研、教育、体验、游憩等公共服务;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永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远方的家》栏目组紧跟时代步伐,在党的十九大之后不久精心策划了“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的“国家公园”特别节目,并在2018年暑期播出了第一季13期节目。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旋律的系列节目,在播出时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后,《远方的家》栏目组再接再厉,分别于2019年第一季度和暑期档又推出了“国家自然保护地”的第二季和第三季共30期节目;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应于2020年制作完成的第四季节目推迟至2021年春季播出,延续了该特别节目的系列化运作。

  “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节目之所以应运而生并成功展开系列化运作,得益于《远方的家》对栏目宗旨的一贯坚持以及对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践行。《远方的家》的栏目口号是“爱美丽中国看远方的家”,这一宗旨饱含“大”(国家)与“小”(小家)、“远”与“近”、“人”与“自然”(动物、植物以及环境)的辩证关系,而这恰恰又体现着中国“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美美与共”的哲学思想与文化观念。自栏目开播以来,《远方的家》无论是日常节目,还是特别策划的“边疆行”“沿海行”“北纬30度中国行”“百山百川行”等,栏目组都将这种辩证关系与价值观贯注其中,在行走、体验、发现中让自然保护意识、环境保护理念、生态文明思想等以及“文化自信”由里向外地自然生发出来,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价值观的传播与渗透。

  因此,“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的推出,既是《远方的家》栏目宗旨的一种自然传承和延续,更是栏目创作理念与当代价值在新时代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2018年至今,“国家自然保护地”虽然已播出四季,并展示了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四十余家国家自然保护地,可谓相当可观,但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各种各样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已经超过一万家,《远方的家》播出的这52期节目也仅仅是刚刚打开国家自然保护地这一富矿的大门,让中国的全球生物多样性露出了冰山一角;未来“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还存在着广阔的创作空间,如果长期持续运作下去,该系列的节目体量一定蔚然大观,到那时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地建设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以及地大物博的美丽中国将会更加完整地呈现给国人和世界。

  >>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政府一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国家自然保护地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斐然。“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对内可以看作是国内自然保护地建设进展的阶段性总结,对外则可以视为面向世界讲好中国的自然故事的范本。展示中国自然生态多样性面貌、传播地大物博的美丽中国形象,这正是作为《远方的家》栏目自身的内在诉求,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主打栏目,《远方的家》2010年开播以来就活跃在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第一线,近年来尤其以纪实的节目形态、发现体验式的亲切姿态、活泼灵动的表述方式,带领全球观众领略中国的好山好水、名山大川,为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经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中,节目首先向观众展现了一个中国地大物博、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讲述了许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故事。走近国家自然保护地,体验自然的奇幻之美,领略不同的生命之美。探寻山水之间的秘密,游览震撼的自然美景,感叹天地之间的鬼斧神工,融入大自然的奥妙之中,令沉闷的心境感觉宁静的气息,在花香、鸟叫、虫鸣中,接受来自国家自然保护地的问候,在人类、自然、动物中,体验地球的神奇与美丽,在一串串脚印中开拓见识,在一个个故事中留下思考。

  其次,“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还把重点放在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生态保护协同管控的传承和创新方面。每期节目中,保护区研究人员、管护人员还会组成一个科学团队与记者一同随行,他们会在探访过程中回答记者各种科学问题,还会发布关于自然保护地动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和最新数据,以及生态保护协同建设的进展与成果,这些大大提升了节目信息的科学性与可信性。仅在第四季节目中,节目组就在科学向导的带领下走进了黄河的源头、太行山的南麓、高山湿地,看到了秦岭深处的大熊猫、太行山的猕猴等,锁定了不期而遇的狼群、筑巢的黑颈鹤等,这些显示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与进展,以及为提升全球生物多样性所作出的贡献。

  第三,“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采用了《远方的家》多年来已经形成的行走、发现、体验的表达语态,这种语态天生不带有观众们所排斥的“宣传味”,却能有效提高观众对节目的理解力和接受度,对于有效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大有帮助。自然类题材对于海外观众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再加上《远方的家》这种体验性、连续化、故事化的叙事,自然而然地向观众传达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明观念,传递着中国文化一直追求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思想精神。

  >>聚焦好奇心、新鲜感、知识性、体验性的影像生产与传播策略 

  自开播以来,《远方的家》在特别节目策划与运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有主题、成系列”成为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影响力的主要策略手段。“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依然采用这种策略,但是与其它特别策划相比,它又在以四个方面也有着新的突破与创新。

  第一,满足好奇心。自然保护地是一个“天然基因库”,也是一个“活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地,都有罕见的地质、地貌以及稀缺的动植物资源,这其中珍藏着诸多地球的奥秘、自然的密码、动植物的血脉。无论“国家自然保护地”的镜头对准哪块保护地还是何种动植物,节目都会自然带有“揭秘”的性质,这是此类题材的天生优势。因此,从一万多家自然保护地中选择优先的拍摄对象,能否调动和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显然应该是一个重要标准。事实也是如此,如第二季节目中的麋鹿、鳄蜥、白头叶猴、黑冠长臂猿、长江江豚、东方坡鹿等,第三季节目中的高山雪豹、大熊猫、中华白海豚、马鹿等,这些进入镜头的自然保护地以及珍稀动植物,都能很好地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

  第二,营造新鲜感。为了满足好奇心,必须营造新鲜感。“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的新鲜感来自于寻访过程中的不期而遇,如《狂野黄河源》上集中,秋天不期而遇的雪,如路上不期而遇的藏原羚、藏野驴、野狼、黑颈鹤等等。这种不期而遇的新鲜感没有剧本、没有扮演、没有造假,有的只是意外之喜,仔细思量却又在意料之中。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出现在镜头中的动物有着自然所赐予的精灵之气,与什么动物擦肩而过都是一种运气,这就是大自然最公平的一种赐予。

  第三,提升知识性。从知识角度来看,两次暑期播出的“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是一种典型的知识传播行为,每期节目都可视为一堂生动的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保护课。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科普中行走,在行走中科普,科普的知识内容既有自然生态下的美景,还有各种地理成因的奥秘,既有科考团队的研究成果,还有保护区周边人的生活状况等。“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特别节目如果能够长期运作下去,完全有可能打造一部“行走版”中国自然影像大百科,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知识海洋中,拓展人们的视野,提升观众的新知,让观众感觉到远比想象更精彩的世界与自然。

  第四,增强体验性。正如“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的宣传口号所言,“走进山水之间,探索动植物世界的奥秘;呼吸清新空气,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讲述人与生态的故事”,无论是“走进”“探索”,还是“呼吸”“聆听”,其实都是节目组增强体验性的手段。“国家自然保护地”系列中,记者带领观众行走于国家的自然保护地,带领观众欣赏自然美景、探寻人文奥秘,展示中国的自然人文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弘扬深厚的中华文化。在每期节目中,记者作为整个节目的灵魂,其不断行走、发现和体验形成了万千观众的想象性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帮助观众实现“身临其境”的“在场”与“感受”,从而达到“身未动,心已远”的传播效果。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美丽中国建设在路上,“国家自然保护地”开启了一场心灵和自然的探寻之旅,让观众享受着与自然很“近”又很“远”的距离,聆听人与自然以及动物之间的互动故事。让我们期待《远方的家》栏目能够继续推出“国家自然保护地”的第五季、第六季……为观众搭建更多通向自然家园、通向生态文明的桥梁。

    (作者张国涛系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作者常迪系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