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一担皮箩的故事

时间:2021年05月1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郑湘
0

  

竹皮箩

  在湖南通道转兵纪念馆内,收藏着一担皮箩,这担皮箩出自一位红军战士的手,它见证了一位老人80多年的执着与守望。

  1934年冬天的一个黄昏,寒风夹着雨雪刮个不停,通道县流源村12岁的杨昌彬和父亲正在家中做饭。突然,一个拄着拐杖,衣衫破烂的年轻人推开门,有气无力地说:“老乡,给点儿东西吃吧。”话没说完,就昏倒在地上。他们从他帽子上的五角星依稀能辨认出他的红军身份。原来,他是湘江战役中受伤的红军战士,叫邱显达,22岁,江西瑞金人。由于得不到治疗,他右腿的小腿已经血肉模糊,流脓生蛆。

  此前,红军经过村子,他们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常常为群众挑水劈柴。杨昌彬和父亲知道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是老百姓的队伍,于是悄悄收留了重伤的邱显达。为了不被国民党官兵发现,父子俩每天偷偷上山采药,给邱显达治伤。有一次,父子俩上山采药,一不小心同时滚下山坡。杨昌彬的大腿被石头擦掉了一块皮,满腿是血,父亲的左手也骨折了。第二天,父子俩又忍着疼痛,继续上山采药。在养伤的日子里,邱显达给杨昌彬讲打土豪分田地的故事,讲共产党带领穷人闹革命的故事。从此,杨昌彬就记住了红军,记住了共产党。

  两个多月后,邱显达溃烂的伤口慢慢愈合了。一天,他握住杨昌彬父子的手深情地说:“谢谢你们的救命之恩。我是一名红军战士、一名共产党员,我的伤好了,过几天就要去追赶部队了。我没有什么报答你们的,我原来是一个篾匠,我就织一担皮箩给你们做个纪念吧。”于是,他上山砍来楠竹,开始没日没夜地织。一个星期后,一担皮箩就织好了。

  邱显达离开村子时哽咽地对杨昌彬父子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一定回来看你们。”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了消息,也许他已经牺牲在长征的路上。但在杨昌彬的心里,始终坚信阿哥还活着。

  多少年来,杨昌彬一直珍藏着这担皮箩。每当看到皮箩,往事就涌上心头,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他常说:“留住皮箩,就留住了红军精神,留住了侗乡人民对红军的热爱、对共产党的拥护。”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