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中华瑰宝接力鼓劲 | 文博战疫高清海报大赏(精华集锦)

时间:2020年03月1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编者按

  马踏飞燕驰援武汉的“铜奔马”、同舟共济的“清雕白玉船”,战疫伏魔的“青铜宝剑”,鼎力相助的“西周大克鼎”......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之际,微博联合@中国文博 及海内外100多家文博机构组织开展“文物系荆楚 祝福颂祖国”祝福接力活动,各地博物馆纷纷拿出镇馆之宝,制作成精美海报,中华瑰宝接力鼓劲,用五千年文化底蕴为抗疫行动汇聚精神力量,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传递美好的祝福和必胜的信念。

  近日,中国文艺网将这批作品汇总编辑,制作推出文博战疫系列高清海报大赏,今日推出第一期“精华集锦”,以此为正在进行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心力。

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汉·“中国大宁”神兽纹镜】


  这面铜镜镜背鎏金,圆钮,柿蒂纹钮座。镜外缘上一周有篆书铭文“……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

2

首都博物馆藏

【元·白玉凌霄花饰】


  饰件长12.8厘米 宽7.4厘米 ,玉质温润洁白,采用镂雕、浮雕等技法雕琢而成。正面由四朵花瓣盛开、花茎缠绕的凌霄花构成,其玉质之佳,玉料之大,在元代玉器中罕见。我们真心祈祷天耀中华,我们静待,凌霄花开,春满大地。

3

首都博物馆藏

【清·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纹瓶】


  花鸟纹瓶高21.5cm,口径3.5cm,口部呈蒜头形,细颈,鼓腹下收,通体以珊瑚红为地,其上以白、赭、绿、蓝、胭脂红、黄等色绘碧桃、翠竹、小鸟与密蜂,属于釉上彩中的珐琅彩。希望春暖花开时,举国无恙。让我们一起“同心襄助,共盼春来”。

4

浙江省博物馆藏

【南朝·鎏金铜大势至菩萨立像】


  菩萨立像通高39厘米,头戴三朵簪花,额发三瓣下弧悬垂,顶饰插花宝瓶,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身后有浅刻钩形火焰纹的大莲瓣形通身背光,相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5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剔彩寿春宝盒】


  木胎,圆形。盒盖面上雕刻着呈扇形光芒放射的五彩聚宝盆,上托有一个巨大的“春”字,“春”字内有寿星,两边是云龙纹。盒壁开光内雕刻有山水人物纹,聚宝盆内每一道光芒都色彩各异,呈编织效果。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但现下还不能放松警惕,出门仍要做好防护措施,我们都要好好坚持到春回大地、恢复生机的那一天!

6

上海博物馆藏

【西周·大克鼎】


  “国之重器”西周大克鼎,在潘氏家族的世代守护下,“贮藏得所,克保永久”。大爱无边,有了跨越山川河海的各方“鼎力相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心协力,我们定能克疫制胜,早日迎得春和景明,风月同天。

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战国·错金杜虎符】


  虎符是中国古代调兵遣将之信物,分为左右两半,战国错金杜虎符是秦国杜县将领手中的左半符。它是秦汉雄风的写照,承载了秦人和当时华夏文明独步天下的军事智慧和缜密周详的国家动员机制,它们铸造了秦汉时期阳刚威武、厚重深沉的民族品格,预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昭昭天命。

8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汉·长乐未央瓦当】

  “长乐未央”是汉代常见的吉语之一。意为:天子与各地诸侯长和,则国能传之”千秋万岁”。西汉长安亦有“长乐宫”与“未央宫”。千年之后,虽地处长安,仍心系荆楚。愿以长安之名保佑长治久安,以秦砖汉瓦祈求长乐未央,愿中国千秋不衰,患难回忆长毋相忘。

9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秦·跪射俑】


  陕西的地图的轮廓就像一个跪射俑,头挽发髻,身披铠甲,持握弓箭的双手握于腰间,目光坚定,众志成城,全民战“疫”,民齐者强!

10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东汉·铜奔马】


  又名马踏飞燕,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骏马三足腾空,一足轻掠飞鸟之背,头顶雄胜迎风后拂,蹄下飞鸟惊愕回首,展现出奔马凌空疾驰的气势。我们也必将战胜疫情,像天马一般傲视凌空,一往无前!

11

甘肃省博物馆藏

【元·莲花形玻璃托盏】


  整套器物由托和盏两件组成,托边形似八瓣莲花,盏为七瓣莲花,通体为普蓝色半透明玻璃质地,远观若一朵出水芙蓉,在蓝色夜幕下静静盛放。相信今年的春天,武汉的樱花也会在和煦的东风中静静开放。

12

新疆博物馆藏

【东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


  锦护臂长18.5,宽12.5厘米,以五重经锦为面料,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白色绢系带,是古代射箭时的护臂。织锦以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织出凤凰、鸾鸟、麒麟、白虎,以及金星、火星等五星星纹和云气纹等大瑞纹样图案,其间织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吉语文字。

13

青海省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


  该物出土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宗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家窑类型,距今 5000 多年。两组手拉手跳舞的人们,一组十三人,一组十一人,像是人们围绕着篝火在夕阳下的身影,拉起手顿足为节,连臂踏歌。待疫情结束,我们仍然会拉起手跳着人类原始纯真的舞姿,携手同心,勇毅笃行 。

14

云南省博物馆藏

【东汉·铜灯俑】


  该器物为一裸体男子形象,呈跪坐状。男子双手分别向两侧平伸,手中各持一圆形灯盘;头昂立:头顶上又立一圆形灯盘。地层叠压,灯盘熄灭千年。在南中大姓庇佑下,俑灯却得以借青铜身躯延续文明之光。文明之光凝聚民族希望,希望之光造就八方支援。

15

云南省博物馆藏

【宋·铜宝冠佛坐像】


  佛像右手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头戴宝冠,身披帛带,在云南仅发现此一件,十分独特。两只手作的无畏和与愿,仿佛在祈愿:湖北不要怕,定能愿望成真!

16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潮州金漆木雕瓶花门肚】


  潮州金漆木雕是流传于潮汕地区的一种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6年,潮州木雕被正式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州金漆木雕瓶花门肚,花瓶寓意平平安安。愿千里无事,唯见平安!

17

福建博物院藏

【西周·青铜短剑】


  短剑通长37.2厘米,身宽5.2厘米,剑身中脊凸起饰云纹,剑茎处有窃曲纹、云雷纹等纹饰;剑柄两侧带有两个护耳。2003年在福建闽北浦城县的管九村考古发现了30多座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土墩墓,出土陶器、原始青瓷、青铜器和玉器等共计200余件, 为福建地区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最多的考古发现。

18

江西省博物馆藏

【商·兽面纹青铜冑】


  青铜胄铸造科学,设计精美,是现存最完美的古代青铜冑,为青铜兵器之珍。冑是用于防护头颈,在刀光剑影、兵戈铁马的战场,护卫尤为重要。疫情就是命令,疫场如战场。修我甲冑,护佑中华,战“疫”必胜!

19

江西省博物馆藏

【商·活环曲蹲羽人玉佩饰】


  羽人作侧身屈臂蹲坐,长勾鼻作喙状,顶上扉棱状的高凸冠,顶后部连系三个相套环形成的短链。亦人亦鸟,两臂屈于胸前,拳紧紧握住,拳心朝内,双膝弯曲蹲坐。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玉“羽人”, 因材设计,制作巧妙,掏雕高超,三环相扣,是最早的活链玉器。抗疫路上,我们也是环环紧扣,心手相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20

山东博物馆藏

【清·清雕白玉船】


  白玉雕帆船为母子形象,母亲划船,孩子拉帆,寓意母(祖国)子(湖北)同心!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我们必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21

安徽博物院藏

【东周·楚大鼎】


  楚大鼎前足足跟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体现了这件大鼎是安邦定国的重器。此器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呈现出楚人的雄心壮志,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面对疫情,全国人民鼎力相助,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打赢战“疫”!

22

安徽博物院藏

【元·心形活环玉坠】


  此套玉饰由三部分组成。上有活环,下坠为心形,坠与活环之间由一梅花形栓柱连接。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我们勠力同心,共同抗“疫”!一起用“心”迎接春暖花开。

23

河南博物院藏

【西汉·四神云气图壁画】


  该壁画位于梁共王墓墓室顶部,长5.5米,宽3.35米。画面为四神祥瑞图,主体为一骄首飞动的苍龙,龙舌缠鱼类生物(一说玄武),左右携朱雀、白虎。其巨幅画面色彩鲜艳,飞动劲健的线条和夸张腾跃的造型完美结合,是中国早期壁画的代表作。

24

山西博物院藏

【西周·楚公逆钟】


  一组8件,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M64中,有铭文,记述了楚公逆为祭祀祖先出征,得到大量铜后作此编钟。楚公逆钟的出土将楚晋交往的历史由文献记载的春秋早期提早到了西周晚期。千年情谊历久弥新,我们永远在一起!晋楚之好,共克时艰!

25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晋·恩泽锦】


  此锦共由两块织物拼缝而成,其经线共有五色,并时有少量黄褐色丝线间隔,使之有雨丝之感。织锦采用连续的云气纹作骨架,有些地方还表现出了岩石的形象,云气之中分布着立鸟、羽人、身带豹斑的辟邪、神鹿和猛虎等神兽。其中织有铭文,目前保留下来的有“恩泽”“下岁大孰宜子孙富贵寿”等两段文字,表达了人们对长生的渴望和荫及子孙的观念。

26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明·永乐大典】


  文脉不绝,山河永乐。同心抗“疫”,共待春暖。祝福祖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27

莫高窟第329窟

【初唐·飞天】


  飞天,是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指飞于空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诸佛菩萨之天人。其表现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升腾、开朗、乐观之意,所以世代相传,为人们所喜爱,是一种祥瑞的象征。飞天在造型上集中了人间最善良、最美丽的形象,使人觉得亲切并产生佑护感。让我们一起万众一心,与爱同行。

28

绍兴博物馆藏

【清乾隆·青花天球瓶】


  通体满绘纹饰,颈部上端饰一道连续回纹带,颈部至腹部绘缠枝莲纹遍布全身,下腹靠底端饰变形莲瓣纹一周,饰纹用色泽艳丽的浙青料勾染,青花发色浓艳,布局疏密有致。通体施釉肥润,釉色白中泛青。器形饱满、挺拔。愿引天下平安,山河无恙。

29

苏州博物馆藏

【明·三羊开泰饰板】


  和田玉,色泽灰白斑驳,以“三阳开泰”为主题纹饰,周围以祥云缭绕。“三羊开泰”亦为“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三阳之后就到了泰卦,所谓“否极泰来”,古人认为泰卦是大吉之象,因而有了“三阳开泰”代表吉祥的寓意。

30

苏州博物馆藏

【清·粉彩山水百鹿图鹿头尊】


  在清朝的瓷器中,鹿头尊上经常会装饰有百鹿图,因此,它又叫“百鹿尊”。像这件器物的外壁上就画着很多只鹿,整个图案的灵感是来自于皇家牧场的景色。鹿的发音跟福禄寿中的禄相同,在古人的心目中,鹿不仅代表长寿,更是政权的象征。因此这件鹿头尊有着福禄双全,松鹿同春等众多吉祥美好的寓意。

31

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商周·大金面具】


  面具来自3000年前的大金,高鼻大耳,长相端庄威严,但耳垂的穿孔也从不失时尚。一对汪汪大眼镂空似蝶翅,眉毛微凸、中宽而两端收束弯如新月,嘴巴微张带着一丝神秘笑意。出门口罩掩护,待到春暖花开再相见时,微笑也会格外美丽。

32

三星堆博物馆藏

【商·铜鸟】


  三星堆出土的各种质地的鸟类造型文物数以百计,其中以两坑出土的青铜鸟造型最为精美,它们大多是一些器物上的附件。愿神树枝头的小鸟成为春天的使者,传递古蜀国的祝福,为人间带回光明与温暖。

33

西安城墙藏

【明·戗脊兽】


  城,以盛民也;墙,垣蔽也;在古代,城墙则为保护城民、抵御入侵而建。西安城墙收藏的戗脊兽,不仅有固定屋脊与避雷之用,更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祈福驱邪之意。有爱,则万物生!

34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唐·石台孝经】


  石经竹书,同载文化,秦楚一心,共祈太平!孝经章第八载,“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这是古之圣贤对苍生的终极关怀,对治世的永恒追求。

35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周·何尊】


  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首次出现了“中国”这一词组,虽然商代的甲骨文里分别有“中”和“国”字,但是,两个字连成一个词组则最早见于西周初年何尊铭文。当我们宅在家勤练厨艺、努力上分、娱乐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国强则民安,我为宅兹中国而自豪,我为中华强大而骄傲!

36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西周·玉鹿】


  该器物为青玉,灰绿色,不透亮。两面磨光,以阴线雕出玉鹿的圆目、鼻、口、蹄等纹。鹿角分枝,蟠曲直上,前胸微凸,后背拱起,后肢前屈,蹄足,作奔跑状。鹿的文化象征与麒麟相同,代表瑞兽。如《白虎通·封禅》:“天下太平,符瑞所以来至者…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鸟下。”

37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西汉·素缘日光镜/陶塑动物俑】


  彩绘雄鸡长16.4厘米、高14.4厘米,为灰陶质,通体彩绘。素缘日光镜直径6.85厘米。背面无锈饰,为水银光,弓形钮,方座,方座四面以凸线构成的对称长方形分布,共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字铭文。“雄鸡一唱”意味着天明,象征黑暗离去,“天下大明”。愿战疫早日胜利,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38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藏

【西汉·陶塑动物俑(山羊)】


  山羊身长39厘米,高29厘米,灰陶质,局部保留有白色、褐红色彩绘痕迹,扁圆身躯,胡须下垂,尾巴上翘,呈现出温顺、可爱之态。中国山羊饲养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代就有养羊文字记载。“禮儀”之“儀”嵌入了“羊”字,《说文》解释“羊,祥也”。因此羊也是安泰、祥和的象征。

39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

【唐·青黄釉褐绿彩莲花纹碟】


  碟内绘一朵褐绿彩四子八瓣莲花,周围绘四个相连的莲蓬环绕,葵口间点缀四组褐绿彩兰草纹。莲花寓意吉祥平安,借此祝愿湖北,祝福中国!

40

长沙博物馆藏

【西汉·透雕龙凤纹青玉环】


  玉环为透闪石软玉,青白色,局部有黑、褐色土沁。玉环双面透雕盘缠相绕的龙凤,环周饰以流动飞卷的云纹,龙凤身躯上琢出的阴刻线条与云气纹相呼应,给人以龙飞凤舞、云卷云舒之动感。刀法精准、造型生动,是西汉玉雕工艺的杰出之作。

41

开封市博物馆藏

【宋·大晟编钟】


  宋徽宗崇宁三年,在今河南商丘出土了六件编钟,因钟出土于春秋时期的宋地,徽宗认为是祥瑞之兆,遂设立“大晟府”,重制新乐,命工匠铸成“大晟钟”。大晟,光明盛大之意,编钟,奏响祥瑞之音,待到山花烂漫时,举国同欢庆!

42

鹤壁市博物馆藏

【宋·童儿戏莲瓷枕】


  瓷枕呈八角形,凹面,枕面由一粗一细两墨线绘边,中饰两童子在荷塘边柳树下嬉戏,枕壁绘一粗一细两墨线,中饰卷草线一周。釉色光润,瓷胎细腻,构图巧妙,情趣高雅,色调对比鲜明,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盼望着春暖疫散,我们携稚子出游,沐春风和煦,看万物翩然,为生活咏叹!

43

沈阳故宫博物馆藏

【清·金漆彩绘蝠寿纹镂空八方盒】


  清宫御用实用器,盒盖与盒身均为镂空开光,开光处为丝网编织的天窗,盒盖中心为红漆团寿字,周围缠绕瓜蝶缠枝花卉图案,寓意洪福齐天、瓜瓞绵长,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美好祝愿。

44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夏·网格纹铜鼎】


  鼎通高20cm,最大直径15.3cm,底径10cm。造型折沿双耳,垂腹平底,四棱锥状三足,为二里头遗址出土唯一一件青铜鼎,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出土地的青铜鼎。鼎最早是一种炊器,经过夏商周三代不断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祭祀礼器之一,是凝结中华文化的核心载体,鼎盛中华寓意着我们中华民族吉祥如意、鼎盛千秋。

45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

【元·青铜关羽提刀跨马像】


  该像是全国罕见的真人大小比例的关公像,关公抬首昂胸,手提青龙偃月刀,安若泰山却不乏震慑之威,后世称关羽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战神坐镇,病魔散去。

46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

【唐·常阳天尊像】


  是中国第一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常阳天尊(即老子)像面相丰颐,细目微眯,长髯垂胸,右手执扇和拂尘,左手凭几而放。史料记载老子出关寓意祥瑞降临,否极泰来。

47

大同市博物馆藏

【汉·“平城”瓦当】


  一瓦一个家,一家一座城,一城一天下。家平安,城永泰,天下太平, “平城”瓦当为武汉加油!

48

临沂博物馆藏

【晋·神雀负雏衔鱼铜熏炉】


  中国人自古至今都有焚香净气的习俗,是古人借以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祛除疾病的一种方法。此香薰炉造型为“天之四灵”之一的朱雀,天之四灵,以正四方,朱雀为南方的守护神,守护湖北同胞早日摆脱病毒的侵扰。

49

武汉自然博物馆藏

【清·大威德金刚唐卡】


  本尊金刚蓝色,九面十八臂十六足,屹立于熊熊烈火之中。头带骷髅冠,项挂新鲜人头,一方面象征无常,一方面象征战胜恶魔和死亡。身佩六种骨饰,象征菩萨的施舍、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行圆满。威德金刚是格鲁派密宗所修本尊之一,因其能降服恶魔,故称大威,又有护善之功,故又称大德。

50

武汉自然博物馆藏

【宋代仿汉代·虎钮錞于】


  錞于作为军阵乐器,錞于多与钟、鼓、钲配合使用,以号令军队或鼓舞士气。錞于源自中原,后传入江淮,战国时期逐步传入川东、鄂西南及湘西北一带的巴族地区,并得以发展。数量最多、名气最盛的虎钮錞于便是巴人之独创。愿军鼓号令,九州同心,雷火战“疫”,一鼓而下。

51

青州市博物馆藏

东汉·“宜子孙”玉璧


  玉璧通高20.8厘米、直径15.5厘米,圆形出廓,白玉质,间有墨色,雕刻有夔龙纹和乳丁纹,出廓纽中央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战瘟神,护黎民,宜子孙!润泽玉质实罕见,子子孙孙宜室家。祈祝瘟神速灭泯,齐鲁瑰宝耀中华。

52

成都博物馆藏

【东汉·庄园生产画像】


  石春加黍谷,暖恰花间。东风解冻,丽日舒和。加油武汉,我们等着你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加油中国,我们伴着你繁华盛世国泰民安!

53

夔州博物馆藏

【西汉·夔龙纹玉饰件】


  玉佩表面光洁滑润,呈淡黄色,龙作垂首屈身状,双面雕刻,遍体以隐起手法雕饰勾云纹,立体感极强。龙身中部偏上钻一个透孔,颈部尾部各钻一透孔,可以穿缀,应为组佩的饰件之一。同声同气,我们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守望相助,共抗疫情!

54

夔州博物馆藏

【明·莲瓣形白玉盏】


  玉盏长11.5、宽6.2、高3.4cm,整体由玉石雕成,以莲蓬为柄,莲花瓣为器,整体造型精美,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是别具特色的明代藏品之一。“荷”以寄相思,加油湖北,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愿疫情早日结束!

55

无锡博物院藏

【清·“西园雅集”核雕】


  此件核雕为胡桃果核质,纵2.6厘米,横3.1厘米,高3.3厘米。以“西园雅集”为蓝本,再现北宋文坛泰斗苏轼、苏辙兄弟所组织的文人集会。核雕物小势大,唯有“硬核”抗疫,才会万象更新,愿早日战胜疫情,你我阳光下相聚,共赴心中的“西园雅集”。

56

桂林博物馆藏

【明·青花西溪问樵、携琴访友图梅瓶】


  1972年出自桂林市东郊明代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夫妇合葬墓,腹部主题纹饰描绘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伯牙、子期在荆楚汉阳之畔相遇相知,此后这份深厚的友谊在华夏大地传唱千年而经久不衰。古有伯牙为知己封琴绝弦,今有武汉为中国封城抗疫,人间的真情如播种般传递、续写!

57

观复博物馆藏

【清·紫檀描金七重檐宝塔】


  此佛塔传为乾隆皇帝为其母过寿定制,等级很高。佛塔以紫檀制成,整体造型挺拔,比例匀称,外部配以鎏金铜活件,与紫檀的深色形成明暗对比,更显富丽堂皇。佛塔八面玲珑,每面均设佛龛,原供有佛像,可惜佛像大多佚失。

58

云阳博物馆藏

【汉·青黄釉红陶鼎】


  鼎通宽27.40cm,高16.00cm,器身呈椭球形,弧腹下收呈圜底,圜鼎盖,盖和鼎身以子母口相扣合,腹下呈三兽足,两耳外撇,耳上装饰有几何纹,通身施青黄釉。鼎在汉代主要作为食器使用。让我们一起祝福湖北、祝福中国 ,共克时艰,万众一心。

59

巫山博物馆藏

【东汉·西王母鎏金镂空饰牌】


  饰牌长17.3cm,宽11.7cm,是装订在棺椁两端的装饰物。材质为青铜薄片,器物中间有圆形钉孔,表面进行鎏金或鎏银,图案有镂空的西王母、龙、虎及羽人。西王母是传说中掌管长生不死仙药的女神,在早期巫的世界里被奉为至尊之神。此文物中,西王母居中盘坐于祥云之上,胸部和肩部刻画有羽状装饰物,造型生动,寓意丰富。

60

巫山博物馆藏

【战国·谷纹玉璧】


  玉璧直径17.4cm,穿径3.6cm,厚0.7cm,青绿色玉质,圆形扁体中空状,肉宽于好,阴线刻出内外廓,肉内满饰谷纹。远古的巫山,地处峡江,农渔业生产多取决于天气,先民们期望通过天圆、青色(苍色)的玉璧祭天,来表达对天的崇敬、依赖之情。玉壁上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雕成涡旋状,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

  本文图片及文字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