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农民画家的自信
——从“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说开去
国富民强 兰友江
二十四节气宁波篇 余海君
农民画是人民大众的艺术。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独特画种,农民画融合了农耕生活文化、民间艺术传统和鲜明的时代主题,自上世纪50年代兴起,以直观易懂的图式艺术形式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主题,至改革开放以及城镇化带来生活方式变革过程中,进一步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和乡土记忆;自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全国农民画展览”,到八九十年代上海金山农民画、贵州麻江、陕西安塞、山东日照等各地画乡走出国门举办巡展;自文化部1988年命名45个“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到如今活跃在农民画坛的80多个画乡,60多年来,农民画虽经历冲击和蜕变,仍以蓬勃的生命力不断发展,发挥了宣传、教育、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成为融合新时代农民情感与民间美术传统、国家时代精神与农村生活图景、社会历史主题与农村生活理想的艺术形态和文化载体,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文化和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关于“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战略部署,指引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更关切农村文化命运,在基层发挥了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树立文化自信、守护乡愁记忆、礼敬文化传统的部署和政策引导下,农民画的创作与传播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是在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乡土生活变迁带来创作内容、创作体验以及情感的改变,部分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创作环境、创作视野等发生改变,由于文化市场、艺术产品发展对创作形式、创作题材以及作品的样式、材料、规模数量产生影响等冲击和变化后,在党的文艺政策的引领下,广大基层文艺工作者和农民画创作者进一步认识到农民画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农民画在承载乡愁、体现发展中的乡村文明风貌、表现农村田野上的中国梦、增强农村文化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价值,农民画创作呈现出新的气象。
“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筹备过程中,全国各地农民画作者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参评作品包括全国60多个画乡及少数民族地区推荐选送的1450多件作品,体现了农民画家的创作热情和活力。在征稿过程中,许多农民画作者全家总动员,画乡齐发动,反映出对中国梦主题创作的强烈愿望。如贵州麻江的赵元桥一家三口从事农民画创作,每人都创作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贵州水城的农民画作者徐承波一家,兄弟、儿子、女儿、儿媳都参与了本次农民画创作,还进行了衍生产品和文创产品的推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藏族青年画师着着,在主题创作上与“一带一路”结合,反映了汉藏一家亲的生动场面。贵州龙里县巴江乡平坡村的兰开军带动全村妇女共同创作,把传统刺绣与农民画巧妙结合,创作了绣在身上的民间绘画,带动乡亲们共同富裕奔小康。贵州的大方县、黄平县、水城县、麻江县、黔西县等画乡的作品,展现出少数民族地区强烈的风格特色。云南腾冲很多作者在劳作之余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农民画抒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中国梦主题的认识。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区的创作队伍在稳定和扩大,农民画作者创作热情普遍高涨。本次展览入选作品数量最多的地区是浙江省,画家来自舟山、普陀、宁波、慈溪、象山等9个画乡,选送的作品主题突出、创作个性鲜明,体现了优秀的创作风貌和水平,这与浙江省民协注重农民画培训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分不开。如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的农民画培训,发扬畲族文化优势,大大充实了农民画作者队伍。此外,新疆、青海等民协积极组织,作者队伍不断发展,创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可以说,农民画创作队伍的成熟和壮大、农民画创作的繁荣,既是民间文化生态的反映,也是民间文化自信的体现,是党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政策在农村基层、在民间文艺创作中落地生根发挥引领作用的体现。
本次画展评选出200幅优秀入围作品,作者来自23个省份,包括汉族、藏族、回族、苗族、傈僳族、彝族等多民族创作队伍,体现了当代中国农民画创作的整体风貌与创作水平。作品融会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表现乡村生活和群众的文化追求,体现了当代农村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创作语言更加丰富,采用粉画、油画、国画、版画、漆画、唐卡等多种样式,不拘一格,洒脱自如,呈现出丰富的审美意象。其中,上海金山农民画体现了海派艺术色彩和传统,广东龙门农民画体现了广府文化影响和客家文化符号的多样性,浙江舟山渔民画富有现代气息和浪漫色彩,贵州水城苗族、毕节彝族、云南腾冲傈僳族、新疆维吾尔族等农民画突出了民族语言和地方特色。还有贵州龙里巴江乡平坡村的农民画作者从当地杀鱼节中汲取艺术元素,绘制鱼纹图腾造型,人物形象富有张力。山东日照的作者将“过门贴”的形式语言运用到农民画人物造型中,色彩鲜亮夺目。新疆维吾尔族的作者将牲畜贸易场面描绘出来,表现了新疆独有的生活氛围。这些作品扎根现实的生活土壤,艺术主题和语言都来自生活,质朴醇厚,充实饱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泥土的芳香。
来自农民画家的自信在本次展览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和体现,这是对农村文化的自信,是对乡村文明的自信,是对作为中国文明之根的农村生活的再发现、再认识、再体验和再创作。广大农民画创作者采用地域题材,描绘当代民间生活方式,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追求中国梦的理想。这也使本次展览成为规模较大、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的专题创作展,成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的献礼之作。
农民画是人民大众的艺术,“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艺术在伦理教化、审美娱乐、人格培养、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农民画创作中仍保存着活态的种子并不断发展。王朝闻先生曾在上世纪80年代评价农民画家是用他们自己所掌握的朴素语言——“好看”、“开心”和“自己也会笑出来”表达他们对于形式美的挚爱,“随心走,选有趣的‘画’”,农民画正是以朴素醇厚的语言歌颂劳动,礼赞生活,传递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活力。今天,广大农民画创作者更加自觉自如地运用传统民间绘画的造型和色彩表达方法,更加深刻真挚地观察和表现农村的生活体验和审美情感,表达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创作了一批有梦想、有温度、有情感、有感染力的作品,带给我们很多鼓舞和感动。希望农民画在发展过程中,扎根农村生活,坚守民间特色,突出“农民叙事”,不断创作新作品,表现新生活,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传播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