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年戏曲晚会:巡礼与启悟
郑 雷
作为一种集成式的表演形态,戏曲晚会有其不同于一般晚会的特性。戏曲演出往往有一定的长度,唱做表演围绕内在戏剧冲突展开,不同剧目各具独立性,不加区别地随意剪裁汇拢,很容易成为一种混乱的搭配。因此,戏曲晚会的编导要完成整个演出的合理编排,必须充分把握中国戏曲的文化精神,了解不同时期戏曲发展的概貌,在尊重戏曲艺术特性的基础上,将最具华彩的表演段落撷取出来奉献给观众,使整个晚会成为当前戏曲创演剧目的一次巡礼,并通过这种巡礼引发观众对戏曲传承发展道路的关注和思考。
2016年是戏曲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戏曲改革不断趋向深入,戏曲演出持续繁荣的一年。这一年,涌现出的许多优秀作品在2017新年戏曲晚会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现。除去例有的开场戏曲联唱和结尾的京剧戏歌合唱外,其他表演内容多来自当前的戏曲舞台。联唱《普天同庆》之后第一个登场的剧目是上海昆剧团新排昆曲、“临川四梦”之一的《紫钗记·花园惊报》片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016年戏剧界纪念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巨匠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的盛况,京剧传统戏《状元媒》、新编川北灯戏《跳蹬》、粤剧传统戏《柳毅传书·花好月圆》、壮剧新编历史剧《冯子材》紧接其后,共同构成晚会的一个演出板块。
其他入选剧目片段也各有特色。传统戏中,二人台《喜上喜》是富于喜剧色彩的生活小戏,丝弦《杨家将》则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歌颂了杨氏一门威震天下的英雄业绩;新编作品山东梆子《跑旱船》展现当代农村新气象,原剧将动漫与戏曲表演相结合,进行了一种生动而有益的艺术尝试;淮剧《小镇》以一笔财富的归属为线索,真切表现了商品时代物欲横流形势下人性的挣扎与坚守;越调《老子》正面塑造道家创始人老子形象,剧中“守大道法自然自出大贤”的唱段将道家学说与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结合在一起,显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这些剧目的片段分别结合成几个演出板块,或以演唱取胜,或借表演造势,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当代戏曲创作演出的现实状况。
此次新年戏曲晚会的一大亮点是体现“戏曲进校园”成果的《少儿唱大戏》,演出充满了童心童趣,一招一式中规中矩,内容紧凑、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带给人别样的审美意趣,也昭示了戏曲未来的希望。
戏曲同其他传统文艺样式一样是在传承中发展、发展中传承的,所以无论是传统剧目还是新编作品,其实都是传承与发展的统一体。晚会编排中沿用“三并举”的方针,注意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的平衡,既选入传统戏曲作品《紫钗记》《状元媒》《柳毅传书》《喜上喜》《杨家将》等,又展示了新编历史剧《跳蹬》《冯子材》《老子》和现代戏《跑旱船》《小镇》《党的女儿》等,不同历史时期炎黄子孙的丰功伟业、不同地域的风俗民情尽收其中,令人目不暇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整台晚会的舞美设计,与前几届晚会相比,此次更明显地表现出与传统戏曲美学相应的传神写意特征,背景多采用国画、剪纸等概括性、象征性突出的民族艺术样式,与少量舞台前景及变换的灯光相结合,随剧目变化而自如转换,行云流水,一无拘滞。如《紫钗记》 《状元媒》在富于青绿山水意味的背景前设置门栏、屏风、帷幔等意象性景物;《老子》在带有肌理效果的混沌背景上突出竹简书《道德经》;《党的女儿》以远山为背景映衬出舞台后方几丛红艳的杜鹃花;等等,这些舞美方案合传统艺术思想与现代设计观念于一体,取得了清新活泼、空灵简净的美学效果,与戏曲演员虚拟性、程式性的表演密切配合,浑融无间。
国家戏曲政策在加大对京昆艺术投入的同时,增强了对各地方声腔剧种的保护扶持力度。新年戏曲晚会系由新年京剧晚会发展而来,京剧在其中的比重相较其他剧种为大,原是自然的事情。晚会编导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将京剧与南北各种声腔剧种齐聚一台,彼此映衬,使不同剧种的生旦净丑各行都能自由展现各自艺术之长,形成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舞台格局。
作为一个戏曲演出的品牌项目,希望今后的晚会能在更好地汲取以往新年戏曲晚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戏曲的当代实践经验,在尊重其客观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推动戏曲的传承发展,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推陈出新,继往开来。
万里春色满家园——喜观2017新年戏曲晚会
姜彤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 ” 2017新年戏曲晚会所选择的14个剧(节)目片段,既是对“振奋人心”四个字的全方位诠释,也是对由传统的新年京剧晚会升级而来的新版新年戏曲晚会的阶段性总结。
几曲园林方径转
晚会所选剧目是对2016年戏曲概况的全面总结,这样的眼界和气度,在过往的同类晚会中并不多见,既是戏曲界同仁回归初心的舞台见证,更是对戏曲文化精神的提炼和传扬。
京剧《党的女儿》是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多地推出的一系列红色题材优秀剧目之一。国家京剧院的版本是全新创作,启用一批新生代青年演员;北京京剧院则以同名经典歌剧为蓝本移植,由王蓉蓉等名家领衔。新年戏曲晚会选用后者的精华唱段《万里春色满家园》 ,细腻处见华彩,激越处显浓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淮剧《小镇》是近年来戏曲现代戏创作的重要收获,入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最终成为获得文华大奖的五台戏曲剧目之一,此剧的创作灵感来自马克·吐温的《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聚焦诱惑之下的世态人心,告诫大家要“自警自戒言端行正,自罚自惩修德修心” ,其中关于“贪”的大段唱腔颇具剧种特质,“贪,让人失根本;贪,让人妄念存;贪,让人心思乱;贪,让人神智昏;贪,让人迷本性;贪,让人忘人伦。古往今来多少事,皆因贪字起祸根” ,陈明矿和陈澄两位淮剧名家的演唱珠联璧合,酣畅淋漓。
壮剧《冯子材》在近年来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中独树一帜,以中国近代史上唯一打赢的反侵略战争——镇南关大捷为背景,再现爱国名将冯子材的英雄壮举,在2016年先后入选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舞台呈现工整大气, “洒我一腔血,换我山河清”的家国情怀让人心潮澎湃,肃然起敬。
于2016年7月5日至8月3日在京举行的“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所引发的观剧热潮历历在目,郓城县山东梆子剧团的《跑旱船》即为其中的31台剧目之一,该剧将戏曲与动漫相结合,根植生活沃土,讲述鲁西南地区老年再婚故事,人物鲜活,表演生动。
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从2016年9月28日至10月19日在石家庄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1个剧种31场演出齐聚河北,声势壮观。丝弦名家张宝英的《杨家将》曾在展演的开幕式上引起轰动,此番亮相新年戏曲晚会,编排新颖,高昂辽阔,对梆子剧种尤其是丝弦的推广作用不言而喻。
2016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全国性的纪念演出活动此起彼伏。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演员联袂登台,“临川四梦”在昆曲史上极其罕见地连续上演,并在世界范围内巡演50余场,演出规模和社会影响力均创新高。晚会选取了黎安、沈昳丽携手的《紫钗记》 ,字字珠玑,声声悦耳,尽显昆曲之魅,尽揽四梦之美。
钟鸣鼓催霞光现
本场晚会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几个传统剧目中的经典片段,代表着戏曲的文化品格,也是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粤剧《柳毅传书》和京剧《状元媒》是至善至美的古典爱情故事,分别由广东粤剧院的蒋文端、林家宝和湖北省京剧院的万晓慧表演,对花好月圆的期盼溢于言表,经典旋律沁人心脾,浸润人心的唱腔绕梁三日,过耳难忘。川北灯戏极少有机会登上首都舞台,这次由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薛川表演的《跳蹬》让人对这个剧种的认知更进一步。
晚会的开场和大轴节目历来最受关注,也多受诟病。2017新年戏曲晚会的主创显然为此颇费心血,两个节目均有独特个性和艺术智慧。
戏曲联唱《普天同庆》 ,融京剧、上党梆子、川剧、云南花灯戏、藏剧于一炉,展新年新景,颂天地人和。最值得称道的,是演出单位和演员的选择很到位,极富信息量和专业修养:演出单位既有国家级的国家京剧院,也有省级的云南花灯歌舞剧院和青海省藏剧团,更有地市级的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还包括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这样的艺术院校,演员既有“二度梅”得主,也有获奖不多的实力派。
以京剧戏歌《新的长征在路上》为新年戏曲晚会收尾,同时也为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系列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当年的长征景象和今天的新长征画面在舞台上用京剧声腔和程式技巧贯通,赏心悦目,倍增雄心壮志,重走长征路的动力和必胜信念油然而生。
万万奇异布大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 。戏曲的文化自信如何树立?晚会所选几个剧(节)目便从不同侧面提供了角度和营养。
比如历史角度。河南省越调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排于2007年的越调《老子》 ,曾获文华大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该剧以《道德经》的创作过程为主线,选取老子在战乱年代“挥千金助难民”以及面对“官爵权利”诱惑不为所动等情节,以“为民写为民用还民期盼,民是天民是地民是江山”为主题,诠释老子的人文情怀。这样的剧目,要不断打磨,常演常新。
比如亲民角度。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的小戏《喜上喜》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取材于传统剧目《压面糕》 ,以其浓烈的喜剧色彩和馥郁的泥土气息备受当地百姓欢迎,是著名二人台演员武利平的保留剧目之一,他把“祝寿之喜”和“招亲之喜”的“喜上喜” ,用多种形式和技巧恰如其分地表演出来,滑稽幽默,生动鲜活。
比如传承角度。近些年各地开展的“戏曲进校园”活动,成效显著,这从晚会上由北京史家小学分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北京市西罗园学校和北京实验学校(海淀区)的学生们联合表演的《少儿唱大戏》中便可窥见一斑,京剧《珠帘寨》 《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和豫剧《花木兰》的经典唱段被孩子们演绎得活灵活现,可见戏曲走进校园课堂不仅让传统艺术焕发出蓬勃生机,也为其良性普及和传承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