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导演梁旋谈创作

时间:2016年08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志伟

“生命是无穷无尽的”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导演梁旋谈创作

  “上天给我们生命,一定是为了让我们创造奇迹的。”7月20日,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票房累计破5亿元,编剧兼导演梁旋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说。两天后,这一奇迹仍在继续,梁旋已经着手准备他的下一部作品。22日下午,就在闭关创作之前,他一身简洁的休闲打扮,黑衬衫、牛仔裤、白球鞋,到其母校清华大学,与校友们分享了他在创作这部动画时的心路历程。

  从12年前的一个梦开始

  网络搜索梁旋的个人简历,几乎可以一目了然。其可圈可点之处,除了曾经制作过一部反响不错的7分钟动画短片《大鱼海棠》外,他跟动画或者说电影最为密切的联系就是目前正在上映的这部90分钟动画长片《大鱼海棠》。从短片到长片,梁旋和他的搭档张春历经12个寒暑,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尽管该片上映至今各种褒贬不一,争议颇大,但用500万美元的制作费取得如今5亿多元人民币的票房,市场号召力已然可观。“不要苛求一位处女作导演”正如梁旋自嘲所说,毕竟这只是他的第一部动画长片。

  在长片《大鱼海棠》上映期间,网络上还有一部关于此片制作过程的全记录,浓缩讲述了两位主创梁旋和张春从清华BBS相识到该片正式公映的整个过程。“这就是我们的12年,对不起,我在里面哭了,眼泪从不应为艰难而流,眼泪应为爱而流。”面对这段成长经历,梁旋如此坦言。

  12年前,从梁旋的一个梦开始,梦的内容是梁旋得到一条小鱼,然后发现它迅速长大,大到木桶、池塘都容不下它,梁旋只能送它到海里,但后来发现它不属于大海,只能在天空中生存。“我就想到《庄子·逍遥游》里有一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我猜想可能2000年前庄子也做过同样的梦吧。”梁旋说,一直以来他都有个习惯,就是当他做梦梦到一个奇幻的故事或有趣的事情,醒来后就会将它写成一个很短的故事。“当时我和张春已经在创作短片了,我们就商量着把这个梦做成一部动画短片。”梁旋表示,这里的大鱼代表着对自由的向往。

  或许,这个关于大鱼的梦正是那时梁旋潜意识里对渴望自由的激发和表现。事实上,在做这个梦之前,梁旋已经因转系不成,伤心之下于2003年9月从清华大学热能动力专业退学。“退学只是向往自由,与《大鱼海棠》没有必然的联系。”梁旋说,他是先退学,后来才做了大鱼的梦。其实,无论如何,退学后的梁旋也未必获得绝对的自由,他连考两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都没能被录取。

  2005年,就在梁旋和张春制作完成动画短片《大鱼海棠》取得成功后一年,他们一起创立彼岸天(北京)文化有限公司,开始了将大鱼之梦融入动画长片之旅。“时间跨度很长,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是和这个故事共同成长的。”梁旋说,一开始这个故事是一条大鱼不断冲破束缚,寻找自由、寻找更广阔的天空自由翱翔的故事,更像他自己年轻时的心态。“我三四岁时,爸爸妈妈在外面补读大学,我跟着爷爷在一所林业学校里自由地生活了两年,这段经历对我的改变蛮大的。”梁旋说,他自小就拥有自由的天性,等到上了大学,因为没人管束,又开始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学,不喜欢的就逃课,直到遇上同在清华美院读书的张春。“命运让我认识了张春,如果不是清华合并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可能后来的一切就都没有了。”梁旋坦言,他自己的动画之路似乎就是这么无厘头般从相遇张春后开始的。

  “后来,影片更多的关注点落在椿和鲲的情感上,他们在整个相处的过程中慢慢滋养一份感情,共同陪伴成长,最终要面对分离。这种情感有亲情的意味,是一种守护。湫对椿是守护,灵婆对那些灵魂也是守护。”梁旋说,其实不只是这部动画电影,他人生的动力往往也来自于情感。

  梁旋讲了他的一个故事:高中毕业后,他之所以报考清华大学,是因为他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他的成绩很好,我想我要努力学习,不管他考去哪里,我都要有能力考到跟他一样的地方。”梁旋说,这就是他学习的动力。结果,朋友考进了北大,“我就问他,我要不要也填北大?他说你不要填了,于是我就填了清华。”梁旋呵呵笑着说,后来就有了《大鱼海棠》。

  从做梦到做短片,再到梁旋和张春合伙成立公司,他们先用两年的时间积累团队技术,之后梁旋开始创作剧本,并花费两年的时间找到第一笔投资。2008年后,他们投入前期工作,做样片花完了所有钱。然后,俩人继续找资金,结果并不顺利。2013年后,梁旋通过网络发起众筹,从而引起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的注意并投资,影片的制作资金才终于到位。“除去找投资的时间,真正在做《大鱼海棠》有六七年时间,这是一个正常的、认真的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梁旋认为。

  “相信自己,相信周围的人”

  《大鱼海棠》中的故事情境,很多与梁旋的记忆和经历关联。“我小时候在广西柳州长大,那里老发洪水。人是很孤独无依的。”梁旋认为这在带给他创作灵感的同时,也不断地启发他思考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状态等问题,“因此,《大鱼海棠》可以说是一个关于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梁旋熟悉的不仅仅是情境设置,还包括整个奇观世界的建构,都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在梁旋看来,做自己熟悉的东西才能获得成功,中国人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只不过目前还没有做到极致。

  《大鱼海棠》的故事脱胎于古代中国,传统中国的文化元素在动画里俯拾皆是。“我们参考了《山海经》和《搜神记》,还有一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包括‘女娲补天’等,融入作品中,用一种创新的手法表现出来。”梁旋说,虽然该片也借鉴了很多国外元素,但他本人更喜欢《狮子王》《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正是从这些西方电影里汲取了很多营养,尤其是在精神内核方面,而不是直接抄袭于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某些作品。

  “你的团队是不是用真诚在做这件事,观众会感受到。”梁旋说。今年暑期档,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以近22.5%的首日排片高调上映,与热门港片《寒战2》、热门偶像IP电影《致青春2》三足鼎立,声势浩大。但连日来,与去年同样大打“情怀”牌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相比较,不少观众觉得似乎有点“坑”——12年的坚守不如期待中的完美,难免遗憾。12年的“情怀”虽说不是实打实地一直闷头在做,但梁旋认为自己团队的真诚是毋庸置疑的。12年间,作为新人导演,他和张春从创意到剧本、融资,再到前期创作、后期制作等,整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直到与光线传媒合作才加快速度,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最终制作完成。

  “12年的坚持,首先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周围的人。”梁旋表示他非常喜欢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他也一直相信《大鱼海棠》会是一部特别好的影片。他相信,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自信心,就能够产生某种能量,从而形成一种类似能量场的东西,聚集起更多的能量来一起完成某件事,“相信会有转机,会有完成的那一天。”梁旋说。而相信别人,往往是很难的。“哪怕是最相信你的人,也很难做到百分之百互信。”梁旋以《大鱼海棠》为例,“椿一开始把鲲害死了,因为相信了族人的偏见,她虽亲眼看到了鲲是一个善良勇敢的男孩,但是她并没有去信任他,结果导致了悲剧。”梁旋认为,信任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椿的内心是善良的,所以她要去赎罪。

  “影片的设定是一个神话的寓言,而神话像一面镜子,不同的观众会看到不同的东西。”梁旋觉得,《大鱼海棠》在情感的处理上很重要,且必须要有很多层次。“面对影片,小孩子看到的可能是一个童话故事,少年看或许是爱情故事,更高层面看是个美学故事或哲学故事。”梁旋表示,《大鱼海棠》所要表达的主题肯定以情感为主,但这个情感不会仅仅是爱情。

  为了将情感做足,《大鱼海棠》在视觉呈现、故事讲述及视听语言等方面竭尽所能。为此,梁旋特别喜欢使用“极致”一词,这或许是他入读清华大学以后,清华对他世界观影响最深的地方。“玩游戏也要玩到最好,不管做什么都要力争做到最好。”梁旋说,自己团队的特质就是把一个作品质量做到极致,就像清华人做事一样。

  自《大鱼海棠》上映至今,一直争议不断,特别是有关剧情方面的吐槽最为集中。梁旋认为,这个可能跟影片的世界观架构、伏笔埋得过多及成片压缩等有关,“原本每个人都有很完整的故事,片长也在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但后来考虑到影片上映,我们只能压缩到90分钟。”梁旋解释说,这直接导致两极化的观影体验和结果,为此他将观众划分为感性观影的观众和理性观影的观众两种人群。“以后,我们会兼顾感性的观众和理性的观众。”梁旋说,关于《大鱼海棠》的故事还会继续讲下去,不仅关乎伏笔,更希望观众能与角色一起成长。

  “生命是无穷无尽的”,梁旋说这句来自泰戈尔的诗他很喜欢,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在生活中修炼自己,而通过电影去理解它的另一层意思,这也是《大鱼海棠》里要讲述的一个世界观。”梁旋津津乐道于他所建构起来的这一切。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