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整容日记》能让合拍片“丑女大翻身”吗?

时间:2014年05月2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亦水

  香港电影人陈可辛曾经说过,“合拍片是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唯一出路”。

  今年四月,作为监制的陈可辛,带着他的香港团队推出了又一部合拍片《整容日记》。上映一周以来,在满是《美国队长2》《大力神》《里约大冒险2》等同档期美国分账大片的“围攻”下,仍在排片表上占据半壁江山。导演林爱华,在90年代中期,就加入了陈可辛“与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的UFO电影团队,创作过包括港式喜剧片《金枝玉叶》在内的一系列影片,从此成为陈导的“御用编剧”。作为一部描写白领女性爱情故事的都市喜剧片,同时主创团队也是北上合拍的香港电影人,《整容日记》是在探索本土类型片创作的一次商业试水。

  《整容日记》讲述了一名外表不佳的女大学毕业生,为了逆转事业与爱情的劣势而整容的故事,运用的乃是“丑女大翻身”的经典套路。影片的关键词“整容”,无疑将美与丑的审美价值观推上了审判席。二者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也是制造戏剧冲突与升华主题的绝佳素材:人们追求的美丽外表,往往缺乏内在美,但仅有内在美又让人觉得美中不足——这似乎是主流审美观的永恒悖论。相信,创作者是有意将主题深化下去的,诸如“是谁教会我们分美丑的,现在却来怪我们”、“到底整容给了你信心,还是令你更没自信”等发问式旁白,均意在挑战男性审美逻辑。但矛盾的是,一方面影片不断地抛出这些严肃问题,另一方面又通过港式喜剧的“反常规”叙事消解着问题本身。

  在影片中间三分之一的段落中,因整容而走火入魔的女配角微微,纵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创作者之于整容的负面评价,但微微的情节不仅一直未参与到主人公郭晶的主线索叙事中,还占去了大量篇幅负责“丑”的搞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影片的叙事节奏。至于女主人公的“内在美”,仅仅依靠郭晶在面试时体现出诚实品德的瞬间,并不足以支撑起该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不幸的是,从故事的后三分之一开始,叙事节奏与情感逻辑的不顺畅,将影片推向了难以复盘的境地。当剧情发展到郭晶因整容隆胸的事迹被昭告天下、陷入爱情与事业的低谷时,本来是展现主人公“大翻身”的重头戏,但创作者却处理得相当模糊:整容后的郭晶回到河南老家后成为了家乡名人,父亲对整容的事情表示拒绝,弟弟抱支持态度,邻家小孩充满羡慕好奇,母亲则担心做手术会得艾滋病、打麻药时会把子宫摘除……依靠纪录片式的回乡经历叙述与充满哲理的主人公内心独白,郭晶竟因此顿悟、“翻过了身来”,以良好的心态重返都市……整个过程仅不到十分钟,故事就开始走向与爱人重逢、结婚生子的大团圆。这就令观众几乎彻底陷入了迷茫:“丑女”就这么翻过身来了吗?

  自从2006年,陈可辛北上与内地合拍歌舞片《如果·爱》获得好评之后,和他的香港团队不断地努力挖掘着两地观众的共通性,《整容日记》在此亦拥有它特殊的实践意义。

  但是,这部讲述“丑女大翻身”的经典故事,无论在商业成绩还是艺术创作的意义上,都只成功了一半。它如此使尽港式喜剧的浑身解数、依靠夸张和讽刺“外在丑”来抖出笑料包袱,留给观众的却是叙事主题及其审美价值观的不知所云:整容——我们是在批判父权社会的男性审美逻辑,还在向现实的外貌协会宣誓效忠?

(编辑:晓婧)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