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文联舞蹈家协会选送、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创作、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学生表演的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最高奖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让我们看到一缕缕意象化党的阳光普照着新疆麦盖提大地,仿佛这片热土上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温暖和喜悦,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笑脸上,美好生活跳跃在每一个舞步里,令人喜不自持。自始至终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思想的指引,必将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鲜活的舞蹈是一个时代人们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深深地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中的舞蹈元素来源于流行在叶尔羌河下游麦盖提一带的刀郎麦西来甫,它由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狩猎方式,喜庆丰收、生活欢乐的情景创造、发展而形成的演奏舞蹈融为一体的娱乐形式,其舞蹈动作粗犷大方、沉稳矫健、格调健美,过去刀郎人常年生活在起伏的山地、泥泞沼泽或松软的沙海中,由此便形成了刀郎舞“脚步沉稳有力”,“膝部弯曲起伏颤动”“跺撤步”“踏步旋转”等律动特征,刀郎舞有四组固定的不同节拍、节奏的动作,即“且克特曼”“赛乃姆”“赛勒凯”“色利尔玛”,保存着完整的结构和文化内涵,具有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当一个新的时代来临时,随着时代的内容发生变化,必然会带动传统艺术形式从观念到形式的变化,对于流传于麦盖提的刀郎麦西来甫也是如此。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正是印证着这一时代的变迁,随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到广大驻村干部,十九个省市援疆干部和各族干部群众辛勤付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在新疆大地上谱写了一幕幕日新月异、彪炳千古的华彩乐章……这些变化激荡着时代中的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刻地影响着南疆老百姓的思想观念、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也必然影响着麦盖提老百姓的方方面面,创作者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必然深刻地感受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变迁的观念影响着创作者的审美趋向,为了充分表达出时代精神的意蕴,必然要从传统的艺术形式上汲取养分完成艺术的蜕变。
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创作者在采风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思想到现实生活已经有了一个长期的素材积累,采风的过程就是要把对生活的理性思维激活为艺术思维,在麦盖提的生活实践中不但欣赏了刀郎艺人的精彩演出,还深入了解到山东日照援疆干部的倾情奉献,看到了“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艰苦创业,当创作者把这些点有机地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激发了创作者的艺术想象,捕捉到了人性的光芒,触动内心的情愫,代表传统艺术形式的刀郎舞时而奔放激烈,时而舒缓轻柔的韵律,令人如醉如痴,那些满怀家国情怀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年复一年忘我地扑身在农村的角角落落、家家户户,改变了村容村貌和村民们的精神面貌,让创作者置身其中深深地感受到村民们对驻村工作队真挚的爱戴和拥护,这两种热烈而又执着的社会情感在创作者的艺术想象中反复地交错、碰撞和交融,形成了共同体的美感,激起了创作者积极的创造性想象,并在舞蹈结构设计上让这两种情感交相体验、交流、融合、提炼,达到了艺术的契合,重建起创作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形有意托”,舞蹈是心之所感、意之所属、形之所象的艺术。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在创作上完成了对传统艺术程式一次新的尝试,创作者大胆创新在舞蹈结构上打破刀郎舞原有的舞蹈程式,在进行对现实时空的重建中刀郎舞历史形成的固定程式发生着裂变。在舞蹈音乐设计上以这个刀郎音乐元素为基底,充分体现麦盖提地域特色,然后加上山东鼓子秧歌这个元素,在音乐形象上建构起麦盖提的农民们和来自山东的援疆干部以及驻村干部之间的鱼水情深,音乐结构上展现了在党的阳光的普照下,援疆人才和驻村干部和各族干部群众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麦盖提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感恩之情,舞蹈音乐刚柔相济之间大胆展现刀郎舞蹈的热情奔放,刚劲有力,融合山东鼓子秧歌的唯美意境、独特韵律,从而体现出驻村干部和麦盖提农民之间复调式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在服装设计上农民们的形象由古老的刀郎服装设计为当代的具有民族服饰图案的时尚服装,驻村干部的服装设计为国家干部的艺术形象,用服装服饰的变化勾画出时代的变化带给人们新的审美需求,形式上的艺术美感紧紧地和时代精神紧贴,其舞蹈的内容和形式由此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艺术化地彰显文化润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新疆各族人民和谐的幸福生活。
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在探求现实生活援疆人才、驻村干部与老百姓精神契合上构建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真实,为刀郎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审美情趣。
在舞蹈设计上,改变以往传统的刀郎舞男女对跳的形式,舞蹈的内容由传统的游牧狩猎文化裂变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日新月异,这必然在舞蹈形象设计上需要进行时代精神典型化的突显,创作者把千千万万个驻村干部在南疆农村挥洒智慧和奉献精神融入其中,运用驻村干部和当地老百姓们一起对跳的形式,把驻村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情怀的时代精神灌注到舞蹈中去,两者共情共舞、交相辉映、情景交融,真实地反映了驻村干部为改变南疆农村面貌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麦盖提老百姓由衷地感恩党的阳光雨露的艺术氛围。整个舞蹈氛围呈现出昂扬向上、与时俱进、活泼生动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精神。
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从内容到形式对传统艺术形式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和突破,这个突破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当今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采,在不断地突破中展现出传统艺术新的样式,从而成为这个时代新的风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疆歌舞需要真正做好传统艺术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亟待文艺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全面突破和拓展,使得诸如莎车的喀群赛乃姆、刀郎舞、莱帕尔、和田的克里阳麦西来甫、尉犁的罗布人对唱、伊犁的赛乃姆、吐鲁番的纳孜库姆、哈密的青苗麦西来甫、哈萨克族的卡拉角勒哈、蒙古族的萨吾尔登、塔吉克族的鹰舞、回族的花儿、柯尔克孜族的库木孜、锡伯族的贝伦舞等等传统艺术形式从内容到形式上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全方位、宽视角、多层次展示好新疆各行各业、各族百姓的时代巨变和精神风貌。这是摆在每个创作者的时代课题,也是时代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俊,系新疆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