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回顾与希望
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北京)召开,我被列为军队的代表,但我并没有参加这次文代会。因为当时正解放大西北,我在19兵团骑兵师一个骑兵团任团政委,正在宁夏灵武城等地带兵打仗。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对文代会的报道,感到很振奋。这是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国统区文艺工作者、作家艺术家会师的大会,充满了新的气象,一种特别鼓舞人的气氛,因为新中国马上就将成立了,各方面都蓬蓬勃勃,让人兴奋。参加会议的许多代表发了言,讲了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现状和所取得的成就,表达了对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敬仰。毛主席也到会上看望了代表们。文代会结束后,会议组织者给我寄来了会议的相关材料,包括一套“人民文艺”丛书,20多本。当时提出文艺工作要深入生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是对延安文艺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1953年,我参加了第二次文代会,这次文代会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召开的。在这次会上,周总理在报告中论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时,提到了我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就是要写工农兵中的优秀人物,写他们中间的理想人物。魏巍同志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种类型的歌颂。它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我们就是要刻画这些典型人物来推动社会前进。同时,我们的理想主义,应该是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我们的现实主义,是理想的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理想主义结合起来,就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总理说到这里,推开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我在全场的掌声中不好意思地站起来。总理说:“我感谢您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后来大家经常提起这件事,成为一段佳话。
第三次文代会是1960年开的,郭沫若同志致开幕词、闭幕词。会上基本上是提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这些方针,表扬了一批反映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的作品,参加的作家相当多。那时的创作状态非常好,是一片兴旺的景象,方向也很正确。建国17年,文艺的方向是比较正确的,人民群众的热情比较高,文艺家热情也很高。大家纷纷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最彻底的口号“到群众中去落户”是丁玲提出的。这不是一般空论,很多艺术家就是这样做的。柳青找到西安附近的一个皇甫村,住到一个庙里。女作家菡子到了上甘岭前线,生活在前线的坑道里,每天成千上万发炮弹落下来,作为一个女同志,很不简单,因此大家称她为“女兵菡子”。周立波去了首钢,草明到了鞍钢,他们都出入在烟火弥漫的工厂里,草明的作品《乘风破浪》对于工业生活的描写很有诗意,受到郭老的表扬。
“文革”中文艺队伍受到很大冲击,第四次文代会对其中的一些偏差进行了纠正,这是非常应当的;但之后又出现新的偏向。当时我写了《解放思想,团结向前》,强调解放思想不能脱离马列主义的轨道。现在文学作品中工人形象、农民形象很少了,这样不好,文艺作品不应该忘了工人阶级。今天,我们还应该继续提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仍然应该继承和发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沿着革命现实主义的传统,创作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富有思想的作品。这就是我的希望。
(魏巍为第一至六次文代会代表)
(本网记者冉茂金根据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