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板板龙灯。
摆手舞刚刚起舞。
张家界有什么风光?若问起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武陵源、天门山等风景胜地,其实,张家界不止有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绚烂的人文风情——那便是其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运动。
8月10日,“迎省运--全民健身三湘行” 集中采访报道组抵达张家界市,先后访问了慈利县及桑植县,其中,分属两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龙灯及土家族摆手舞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慈利:板板龙灯最带劲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
虽然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但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的发展,投入巨大。目前已建成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大型羽毛球馆及一栋12层的全民健身大楼,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此外,可容纳2700多人的慈利县一中体艺馆投资3000万元,是湘西北地区最大、标准最高的体育馆。
而说起慈利县的板板龙灯,可谓是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相传,最初是为了纪念为民除害而英勇牺牲的雷将军,后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每逢过年或重要节日,我们慈利人民都要举办板板龙灯表演活动,庆祝丰收,祈祷吉祥。”据体育局局长刘万福介绍,慈利县板板龙灯的表演起初是像蛇一样圈大盘,龙头顺左方向往内转,再从中间左反转向外,随后就可变成多种汉字造型,如“福禄寿喜”、“太平年”、“祖国万岁”等。
参加舞龙表演者,少则三四百人,多可达两千人。届时只见巨龙盘旋绵延数百米,龙灯在黑夜中粲然闪耀,场面宏大,蔚为壮观。
板板龙灯的表演道具有木板、龙头、龙尾和灯。木板长5尺6寸,宽5寸,上面安有5个五方灯笼,两头均有圆眼,板与板之间用一根小木棒穿插在圆眼里,连接成一条长龙。
不久前,慈利板板龙灯已被收入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慈利县政府也正准备为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桑植:土家族摆手舞老少同乐
桑植县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奠基人、国家体委第一任主任贺龙元帅的故乡,也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
薄弱的经济阻挡不了桑植人民的体育热情,该县群众体育基础深厚,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近年来,桑植县体育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2005年,县政府利用“雪炭工程”修建了贺龙体育馆,总投资1600万元,2007年将其升级改造成为贺龙森林公园。2008年县政府又斥巨资修建了桑植民歌广场,成为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
在民歌广场中心喷水池边,每晚从7:30到9:30都会迎来土家族摆手舞,男女老幼数百人围成一个大圈,且歌且舞,徐徐前行,热闹之余又给人一种神秘的宗教仪式感。
唐仕瑞爹爹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土家族人,今年62岁。据他介绍,摆手舞产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仪式,估计已有近千年历史。“今天跳舞的人算少的,到了冬天,晚饭后大家都出来跳舞,人多的时候达到五六千,围成三个大圈,一跳好几个小时呢!”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光辉灿烂的民族艺术文化,古老的“摆手舞”便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
以前每逢新春佳节,土家人吃罢晚饭就扶老携幼,举着灯笼、火把,撑着五彩锦旗,身上披着各种色彩的花被面涌进"摆手堂"。随后鸣铳放炮,敲锣击鼓,大家按照锣鼓的节奏,围绕堂中央的大树跳起摆手舞。
如今,摆手舞不仅是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的娱乐健身项目,同时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摆手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