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全国两会>建言献策

两会声音|尹晓东委员:大力加强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时间:2024年03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尹晓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

大力加强

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尹晓东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一代代卓越的艺术家创造了戏曲艺术辉煌的历史。新时代它在激发中华文明新活力、构筑中国文化新形象、打开中外艺术交流新局面等方面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需要一大批理论研究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戏曲理论家张庚先生曾说:“中国戏曲是一种优秀的艺术,它的表演体系独具特色,但是长期以来口传心授,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新时代新使命,无论是对戏曲艺术的理论阐发,还是提升戏曲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手段,都急需一批既有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人文素养的戏曲拔尖创新人才。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这为新时代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戏曲艺术剧目创作、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取得了不少成果。然而,当前制约戏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

  对戏曲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的独特作用认识不足。戏曲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独特基因,是中华文化的显著标识,其中蕴含的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审美理想,是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现实中由于对戏曲艺术价值的认识不足,支持其传承发展的相关政策没有落实到位。

  戏曲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戏曲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尚未建立。一方面戏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需要大批理论研究人才;一方面开掘创作题材、创新艺术形式、拓展传播方式,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创作和表演人才。培养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已成为行业和社会的热切期盼。

  戏曲行业的特殊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以往都采取统一标准,一把尺子丈量,没有充分考虑特殊领域的行业特点,尤其是戏曲作为戏剧与影视学的二级学科时,如中国戏曲学院这样独立建制的在行业有重要贡献的代表性院校,都无缘获得博士点授予权。

  现有戏曲学科专业博士授权点结构不合理。全国拥有戏曲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多为综合性院校或研究机构,多侧重于戏曲史或戏曲文学研究,个别具有博士授予权的艺术院校,增加了一些戏曲舞台艺术研究方向的学术型人才培养,而编、导、演、音、美等专业创作方向几乎不涉及,更缺乏剧种覆盖面。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戏曲与曲艺”成为与一级学科并列的专业学位,并设置了博士专业学位,这对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培养高层次戏曲人才的重要性。践行新使命,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以新一轮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为契机,以培养戏曲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下大力促进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新版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旨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博士授权单位申报中,应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给予戏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更多政策支持,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使其在秉承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戏曲美学形态的新创造,开拓中国戏曲的新境界。

  更多考虑戏曲教育特殊规律。在各类综合评议的同时,加强分类考评,不盲目比较办学规模、更注重内涵特色发展,对真正在研究、传承、发展、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行业贡献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专业院校,优先考虑给予其博士学位授予权。

  重点加强戏曲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充分遵循戏曲艺术特性和戏曲教育规律,把培养造就具有艺术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的艺术家作为工作重点,在兼顾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适当侧重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提高戏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以新的人才培养成果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