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4>文艺工作座谈会10周年>习艺强国

国潮涌起是中华:总书记的“两创”让文化强起来!

时间:2024年02月18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胡安冉
“习艺强国”工作室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舞蹈《锦鲤》绘就一幅灵动曼妙的水下画卷;
  光致茂美、素肌玉骨,舞蹈《瓷影》展现青白瓷柔美含蓄的东方魅力;
  豪放洒脱、荡气回肠,《山河诗长安》刻画极具浪漫与温情的中国文化。
  国风正劲、国潮涌起,充满着中国式浪漫的文艺作品,频频出圈,博得阵阵喝彩,这是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力彰显。
  潮起何处?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在2024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道出了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国潮亦源于此。
  潮起良渚,这里诞生了东亚地区的文明曙光。
良渚莫角山遗址(局部)图源:余杭区委宣传部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2003年7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良渚调研,在听取情况汇报后动情地说。历经16年的考古与建设、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2019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广泛公认。
  良渚一头连着早期城市文明,一头连着现代化文明。昔日的良渚,以开放包容之姿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如今的良渚,以海纳百川之势迎接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绚丽绽放。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杭州举办,来自全球的汉学家齐聚良渚,习近平主席向论坛致贺信,良渚成为对话世界的窗口,在这片闪耀着古老文明光辉的土地上,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   
  潮起殷墟,一片甲骨惊天下。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这是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殷墟考察时说道,“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文字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传统的守护者,还是文明的传播者。殷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了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
    
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 图源:央视文艺
  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把吉祥如意的纹样穿在身上,让观众感受华服之美;动画《中国奇谭》赋予中国古代民间文化以现代解读,让网友直呼“这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国漫”;2024河南卫视春晚将“民俗”“非遗”与“脱口秀”“摇滚”激烈碰撞,擦出了别样的火花,稳拿微博热搜第一,网友笑称“河南卫视配享太庙”。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武夷朱熹园、敦煌莫高窟、千年姑苏城……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踏遍神州大地,对中华文明的探源念兹在兹。国潮正是源起于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才能如同一条奔涌向前的大河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挺立“潮”头的“弄潮儿”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年轻一代就是挺立“潮”头的“弄潮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不仅是一时之运,还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现在这一代年轻人,也在变化之中,他们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没有文化自信,就不可能有国潮。年轻一代满怀文化自信,在新时代肆意挥洒才华。
  《洛神水赋》横空出世,让2021年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狂揽60亿播放量,48小时登上19次微博热搜。“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河南,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故乡馈赠给80后导演陈佳的厚礼。听着《山海经》的故事、背着唐诗宋词,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刻在了陈佳的记忆中,“从河南卫视到豫园股份,我始终不变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让中华文化焕发光彩的追求。”2024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以“山海有灵”为主题的豫园灯会落地“巴黎风情园”,60架大型灯组和2000余盏华灯向海外游客展现了东方极致美学。
  2023年夏天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爆出圈,全片出现48首古诗,视觉化的呈现方式,触动了观众的DNA,让全国电影院秒变大型背诗现场,80后导演谢君伟、邹靖是看着《天书奇谭》《哪吒闹海》长大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尝试以己之长为“国漫崛起”注入新动能。
  85后导演、95后编剧、90后舞美设计,新生代演员让新国风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一票难求。打破戏剧的第四堵墙,《新龙门客栈》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吴侬软语的魅力,让奶奶辈儿的爱好成为年轻人的时尚。   
  着锦绣罗衣、执旖旎团扇、学非遗技艺、赏文物古迹,已然成为时下年轻人最追捧的潮流方式。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刘雯雯让《百鸟朝凤》吹响悉尼歌剧院的舞台、自媒体博主碰碰彭碰彭法国街头弹古筝征服海外游客、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国潮涌起,弄潮儿勇立潮头,以新思维、新态度、新作为助推国潮潮起潮更高。
  文化潮气卷万山来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文化潮气卷万山来,助推经济潮澎湃激荡。
古色古香的姑苏区与苏州工业园区遥相辉映(央广网发 李志翔 摄)
  “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说道。一座姑苏城,一幅双面绣。一面是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古迹,一面是飞速发展的高新科技;一面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一面是日新月异的现代。“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苏州各县级市常年居全国百强县前列、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GDP2.4万亿元……苏州的现状正是人文经济学的真实写照。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阳隋唐应天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人文”与“经济”相得益彰,成为强劲引擎拉动城市发展。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2024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在长沙感受青春与激情、在淄博享受好吃与好客、在泉州打卡非遗簪花……越来越多的城市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网红”气质,使其一跃成为顶流。   
  重庆铜梁的火龙火花,舞出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北京庙会的舞龙舞狮,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四川自贡的灯会盛宴,打造了如梦如幻、流光溢彩的缤纷世界。甲辰龙年,在一道道活色生香的文化大餐中“烹”出幸福年味,人们在溢出来的文化自信中感受锦绣中华的盛景。
  潮涌千层浪,气卷万山来,潮起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新时代的弄潮儿必将挺立潮头,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让中国潮潮起潮更高,潮涌连天下!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