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根基”为新时代文艺引领壮阔前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文脉绵延,烛照前路。置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承载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新时代的文艺图景正以恢弘壮阔之势铺展开来。
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从“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思想,“诗圣”杜甫、“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到郭沫若“发展历史的精神”、吴晗“历史中有小说、小说中有历史”的论说,中国文艺始终秉承着“文史合一”“以文见史”的传统。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透过深邃的目光,才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才能有丰富的灵感、深刻的思想;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只有与历史对话,才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文学家、艺术家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就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引领文艺方向,在宏大的历史坐标系中探寻历史规律,从而从历史的馈赠中获得方向感力量感归属感,不断拓展创作的意义空间与精神价值,以审美方式“历史地”呈现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精神气质与品格风貌。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土壤中生长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道路内在的基因密码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当代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它不仅为文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题材素材灵感,也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经典范本;它不仅是形成当代文艺思想价值的主要依据,更是中国话语和中国特色的有机构成。毛泽东说过,“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新时代的文化必须坚持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度挖掘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使之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也必将是一部震撼而不息的史诗。中国文艺理应诞生不负时代的史诗般作品,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确立中国风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内蕴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为中国文艺注入了时代内涵、历史规定性和独特优势。新时代的文艺不仅是历史的、现实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一个民族历史足迹的见证,更是一个民族迎接未来的先声。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向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传播当代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同时,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党的领导下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康庄大道,新时代中国文艺始终充满无比强大的定力,始终拥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必将迎来更加壮阔光明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