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刻把握和平性中彰显新时代文艺的人类情怀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从“天下一家”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从“天下大同”到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始终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从“协和万邦”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对于我们用文艺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向世界生动立体地展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人民讲求以和为贵,中国文艺推崇和合文化。“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等名篇佳句,无不展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与珍爱。对和平发展的热切追求、对安定生活的真诚向往,始终是中国人民普遍心理认同。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立德立言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具有深邃的视野,能够向人类精神的最深处探寻,找到并展现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精神世界。各国人民的处境和命运千差万别,但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为改变命运的不屈奋斗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文艺就应该将这种共同的、共通的东西挖掘出来,架起各国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文艺需要在时代大潮中勇立潮头,以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阐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把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用栩栩如生的文艺形象展现出来、传播出去。
文明之美集中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之中。文艺既是文明交流互鉴的载体,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都曾通过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而得到发展。各国人民需要交往,各国文艺需要交流。只有在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人们才能更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这样的自信和担当,以触动人、吸引人、感染人的中国故事,诠释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彰显中国文化“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独特魅力,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亲和力、影响力。文联组织必须把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为天职,树立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广泛搭建能够深入交流合作的平台舞台,在文化交流互鉴中主动担当,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时代要求。而文艺作品最能展现蕴藏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电影《流浪地球》系列之所以在全球引起关注,就是因为这部系列作品以电影语言表达了中华文明的家国情怀,传递了中国人对人性和生命的理解,用“中国式科幻”的叙事表达与文化创造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华文明凭藉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终汇成崇民本以固金瓯、惠民生以格万物、聚民智以成典籍的浩荡洪流。广大文艺工作者需要更加自觉地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伟大构想中来,用文艺的形式展现中国人民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用讲述人类命运与共、激发普遍情感共鸣的中国作品,让各国人民在审美过程中加深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和理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