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活动

摄影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举办

时间:2022年05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0
摄影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举办
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摄影事业繁荣发展

线下会议现场 张双双 摄
  本报讯 摄影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于5月18日举办。会议结合新时代中国摄影发展实际,围绕“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围绕文艺与人民、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时代等重要问题,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梳理历史、阐明内涵、分析特征、总结规律。
  受疫情影响,座谈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协副主席柳军,中国摄协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著名摄影家解海龙,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秘书长居杨在线下参加会议。中国摄协副主席、河北省摄协主席杨越峦,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树峰,广东省摄协主席李洁军,浙江省摄协主席王小川,中国金融摄协主席徐波,河南省摄协副主席罗勇,工人日报社摄影部主任杨登峰,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摄影系副主任董冬,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阳丽君,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研究员赵凤兰,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厉夫波在线上参加会议。中国摄协中层干部线上列席会议。
  座谈会上,李舸结合学习实践体会作题为《滋养初心,汲取力量,用影像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发言。他表示, 80年前,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奠定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彪炳史册的光辉著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讲话》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所确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观点,把“人民性”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显示出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艺理论和中华美学精神,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伟大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引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旗帜和根本指南。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文艺的现实逻辑和历史使命。希望广大摄影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立心铸魂的神圣使命,坚持德艺双馨的理想追求,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同向发力,乘势而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高质量的影像创作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郑更生表示,本次座谈会旨在认真重温《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的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摄影发展道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尊重文艺创作规律,科学把握时代方位,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摄影作品,为推动新时代摄影事业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坚持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推动摄影事业繁荣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摄影工作各领域各环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摄影艺术的繁荣兴盛而成为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伟大旗帜、牢记初心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勇毅前行,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座谈会上,大家围绕重温《讲话》精神、回顾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探讨新时代新征程如何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畅谈实践经验与体会。大家表示,新时代新征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领导的摄影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贯穿了《讲话》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与《讲话》精神在思想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等方面一脉相承,又紧密结合党领导摄影战线的探索实践,体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真理特色和时代特色。

视频会议页面截图
座谈会发言摘登
  柳军(中国摄协副主席):
  “为谁服务”是文艺的首要问题,决定着文艺的方向、性质和价值。中国摄影人在党的领导下紧随时代步伐,在重大事件、重要历史关头、百姓生活变迁中,摄影人从未缺席。摄影人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摄影是文艺创作的特殊门类,不仅记录着人民生活和社会变化,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中国摄影人在党的领导下记录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可歌可泣的点滴,也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中国摄协还将精心组织系列展览展示活动,以重要节庆、重要事件和重要活动为契机,统筹优秀摄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指引下,广大摄影人要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能为百姓接受的摄影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导向,让摄影作品呈现着时代的风云并成为时代风云的一部分。我们相信,书写人民伟大实践、反映时代生活、接地气、有精气神的视觉作品定会彰显着时代的伟大。
  解海龙(中国摄协原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著名摄影家):
  回想我的艺术创作道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要为人民摄影。1980年初入摄影界,为了追求获奖,我乐于参赛,最后成为“获奖专业户”。就在我陶醉于各种比赛获奖的时候,我的恩师刘家瑞先生用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摄影的最大功能在于记录,它传递一种信息,给人以感染和思考。你一定要记住,藏则深,露则浅。令人喜不如令人思。”老师的话让我开始反思我的初心,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怎么能停留在个人名利上,我的镜头应该对准人民,应该用胶片记录时代。从我拍摄到自己第一张反映贫困地区教育状况的照片——《艰辛的哺育》开始,之后的30多年里,我不断深耕这一题材,走过26个省区120多个县,行程超过25000公里。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认识到影像的力量来自于摄影的社会价值,这是“为了谁”的大问题。作为摄影人,要把相机作为关心他人的工具。在镜头的两端,一端是需要关注的人,另一端是我们自己的心灵。只有如此,相机才算是有了真正的生命。
  高初(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
  当提到艺术为人民,不由会使我们想到老前辈吴印咸先生。1942年5月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有两位摄影人参加,一位是郑景康先生,作为摄影界的唯一的代表;一位是吴印咸先生,作为电影界的代表。抗战时期的摄影者战斗在最前线。这个最前线,不单是硝烟战场的最前线,也是艺术创造的最前线。在这一时期,他们在战斗场景和边区生活的题材中积累经验,形成个人的风格。毫无疑问,这也是他们艺术创作状态最为饱满的时期之一,他们找到了摄影的新的道路,一种情感质朴又坚定的、能唤起战士和民众的摄影。从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到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对于自80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所提出的“人民性”的文艺根本问题的强调是一脉相承的。
  杨越峦(中国摄协副主席、河北省摄协主席):
  站在历史与现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汇点,文艺界非常有必要认真总结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历史经验,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界的殷切期望落到实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出摄影和摄影家的作用。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同年7月7日,由沙飞、罗光达等人创办的《晋察冀画报》在平山县碾盘沟村诞生。这是由中国红色摄影奠基人所树起的、高高耸立在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座伟大丰碑。虽然目前没有发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与《晋察冀画报》创办的直接关系,但无可置疑的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及毛主席的讲话是吸收了晋察冀边区文艺当然也包括摄影的成果的,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对《晋察冀画报》的诞生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晋察冀画报》创办,已经镌刻了80个年轮。《讲话》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文艺创作仍然如同光芒四射的灯塔。沙飞和他创办的《晋察冀画报》对于今天的摄影工作也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启迪意义。
  李树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中以影像为媒介服务于新闻事业、服务于文艺事业,同时服务于时代而形成的,也是一代代中国摄影人薪火相传开辟和创造的。回顾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8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有4个考察和研究的维度,即党性、人民性、见证性和艺术性。这4个维度是当代中国摄影人从事摄影工作需要深入思考和领会的4个问题,也是当代中国摄影艺术理论建设的4个支点。党性、人民性、见证性、艺术性相互之间作用,每一个维度也有自己的演进线路。分析、梳理4条线路和4条线路相互作用下的总线路,是“党领导的中国摄影发展道路”这个命题的必答题。对此,我们需要共同付出努力。
  李洁军(广东省摄协主席):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回顾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无数可赞可叹的光辉业绩,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在百年奋斗征程中,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文艺工作,涌现了大量记录历史伟业、展现艰巨历程的优秀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激发了人民斗志、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以史为鉴,不忘摄影初心,方可守正创新,弘扬正道。文化承载的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红色文化血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祖国而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摄影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绽放光彩。
  王小川(浙江省摄协主席):
  浙江产生了一批红色摄影家,他们从党的诞生地浙江奔向革命圣地陕北延安,雷烨、徐肖冰、高帆、罗光达等老一辈摄影家就是其中的典范代表。他们是“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红色摄影家,为浙江乃至全中国点亮了“摄影的灯塔”。雷烨一手拿枪,一手拿相机,用鲜血和生命维护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徐肖冰和高帆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他们倡导的“面向土地、面向人民、面向生活”的创作方法,也是中国摄影家实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早期行动。如今雷烨的塑像和故居、徐肖冰侯波纪念馆、高帆摄影艺术馆已相继在浙江各地建成,成为了浙江摄影人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红色基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摄影创作的永恒命题,是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文艺创作方法,是80年前毛泽东同志《讲话》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共通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摄影事业繁荣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优秀传统。
  徐波(中国金融摄协主席):
  金融摄协作为行业性摄影团体,团结凝聚的行业摄影家和举办的摄影活动,从属于摄影的大范畴,需要遵循大规律,同时又尽可能摸索出有自身行业特色的摄影发展路径。中国金融摄影发展道路需要遵守“四性”,即党性、人民性、时代性和金融行业性。金融摄影要以党性为根、行业为本,要以人民为依托,对时代进行聚焦,在摄影创作活动中牢固把握这4点,积极创作出符合党的要求和体现行业特色、人民利益、时代脉搏的作品,力争走出一条站位正确、思想深刻、艺术扎实的行业摄影发展道路,讲好金融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罗勇(河南省摄协副主席):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此次讲话对之后的中国文艺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始终闪耀着真理的智慧和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摄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符合国情实际,服务民族解放、服务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生活的光荣之路。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倍感自豪与责任,一定加强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创作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扎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努力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为推动新时代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杨登峰(工人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在新时代,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作为一名央媒摄影记者和一名记录类摄影工作者该如何应对?80年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直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摄影也是如此,新闻摄影更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心系百姓生活,关注大众民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脚下有泥,胸中有光,肩上有担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使报道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深度。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变革,也正在进行着规模宏大的创新创造。文艺工作者重任在肩,大有作为,我们应当通过手中的镜头,从气象万千的新时代图景中找到最具意义的瞬间,构筑起时代的景深。
  宋靖(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
  中国摄协是中国摄影人的家,肩负着摄影事业和摄协工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的使命,始终坚持紧随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心怀天下、坚持弘扬正道,努力把“做人的工作”和“推进摄影精品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北京电影学院的重要创始人都与延安有重要联系,72年的发展凝炼出“五风”办学特色,即“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釆、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经过一代代艺术教育家的努力, “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更加浓厚。“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广泛践行。“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回望历史,接续未来,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辱使命,在新时代创造出新辉煌。
  董冬(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摄影系副主任):
  我感触最深的是“责任”两个字。我既是一名高校教师,又是一名艺术创作者,又承担着一些社会和企业品牌形象大使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身负的多重责任:一是时代赋予我的责任。在这个时代巨变中,我应该勇于承担起中国复兴的重任,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中,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传统,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让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盈起来。二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责任。作为教师,要做好培养新人的工作,引导青年人守正创新,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同时,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三是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的责任。要深入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把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弘扬中华文化,更多更好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作品。
  阳丽君(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专业硕士生导师):
  《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在文艺领域的重大收获。在《讲话》精神引领下,广大文艺工作者革新文艺机制、健全文艺组织、壮大文艺队伍、繁荣文艺创作,再造中华美学,开辟了中华文艺的新纪元。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之一的摄影艺术,始终在延续《讲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路线下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亲自谋划、部署、指导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并针对文艺界相关艺术门类存在的问题作出许多重要指示批示。摄影艺术在弘扬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方面承担起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涌现了一大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摄影艺术作品。摄影艺术在党的领导下,将为时代、为人民继续谱写新的华章。
  赵凤兰(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而文艺舞台的聚光灯一旦对准了人民,时代和历史的画卷就格外生动壮美。80年来,中国摄影人正是自觉践行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镜头对准人民,用鲜活生动的画面刻下时代的年轮,记录下国家和民族的昨天与今天,才在书写人民史诗、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谱写了灿烂篇章。 
(编辑:刘禹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