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喜迎二十大>十年收获

山花烂漫十年,「它和他们」这样走过——

时间:2022年10月1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白安琪
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民间文艺发展——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鼓励民间工艺传承,关心《格萨尔》等民间史诗和花鼓戏等民间戏曲发展,视察潮州、徐州等地的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总书记考察调研“民间文艺”的足迹,彰显了党中央对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心系人民群众、繁荣民间文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理念和方向。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民间文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弘扬和发展民间文艺是民间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十年间,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挖掘民间文艺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加大对民间文艺题材的创作,同时做好对民间文艺的考察、采集、保护、传承与研究工作。

  不久前的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

  让我们欣喜地看到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成为了获奖作品的中心主题

  而其中充分展现

  非遗传承发展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

  少数民族文艺繁荣发展的作品

  也见证了民间文艺发展

  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重要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

  民间文艺和民间文艺工作者

  看看这些年

  「它和他们」怎样走过

  “人生如戏,非遗传承这台戏我们要‘唱’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秉持赓续传统、修复生态的文化发展战略,在发掘保护、传承发展中,使诸多深藏于民间的“非遗”项目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人生·戏台》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传统戏台建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葛招龙花费五年时间建造完成的作品,凭借这座戏台,葛招龙获得了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工艺美术作品奖。当被问及为何给自己的作品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时,他说到:“人生如戏,非遗传承这台戏我们必须唱好。”

  葛招龙18岁拜师学艺,学得一手精湛的木作技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开展,古建筑修复需求逐步增多,2011年起,葛招龙喊上四乡八里的能工巧匠,组建了一支古建筑修复队,开始承接各种各样的古建筑修复项目。从2014年起至今,近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修复了160余处古建筑。

  “大家对非遗传承保护越来越重视,相关制度也越来越完善,守护好这些老祖宗的‘遗产’我义不容辞!”葛招龙说。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法律基础。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为做好新时代非遗保护工作指明目标方向。

  除此之外,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办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联合中宣部、财政部印发非遗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联合财政部出台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逐步健全配套政策,搭建起非遗保护传承法规体系的主体框架。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非遗保护条例,一些市、县出台地方性法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葛招龙与师傅和儿子一起建造宁海传统戏台

  制度的不断完善,坚定了非遗传承人在新形势下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进一步增强非遗传承活力与后劲提供了人才支撑。“儿子大学毕业以后,一直跟着我学习宁海传统戏台建造技艺,我的很多朋友也加入进来一起为古建筑修复工作贡献力量。我们的队伍发展起来了,我们的‘人生戏台’越来越大了!”在采访的最后,葛招龙笑着说道。

  以文化促融合,打开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大门  

  我们同唱一首歌

  落叶归根是唐山

  寻根路你我对话

  穿越了海峡两岸从来是一家

  2022年初,一首《我们同唱一首歌》以“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由内在情感的深度勾连,诗意地展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和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而在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典礼上,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部展现两岸客家的工艺文化、推动闽台民间文化交流的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两岸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两岸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

  是国内第一套系统呈现客家建筑装饰的专著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丛书选取海峡两岸客家聚居地的

  传统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

  全面呈现了客家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两岸客家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摘得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很不容易,全国仅有四部著作获此殊荣。这是福建省在民间文艺学术著作方面实现的重大突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豫闽评价说,该书对海峡两岸客家的文化渊源、发展脉络、技艺传承与流变作了较为清晰的呈现,不但有助于传统客家手工技艺的当代传承,而且对弘扬两岸客家的工艺文化、推动闽台民间文化交流以及配合“一带一路”的文化传播战略上也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自民间和基层。除了挖掘与宣传相关民间文艺精品,十多年来,中国民协一直致力于做好两岸文化交流融合,先后举办海峡两岸民俗及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民间文艺小分队赴台展演交流活动、海峡两岸民间文学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近期还将举办“同上一堂非遗课”海峡两岸在线非遗教学活动,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以文化促融合,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促进了两岸同胞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认同,推动了两岸关系积极发展。

  让西藏文艺事业迎合时代、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举一纲而万目张。在正确思想的引领下,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丰富发展,各族儿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上阔步前行,新时代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积极投身“文艺援藏”工作,为西藏文艺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凝聚着藏族人民信仰和智慧的多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艺术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艺术的发展带来创新动力。

  唐卡艺术传承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思维方式和艺术思想。对第十五届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消防唐卡组画》的创作者——西藏雪堆白唐卡画院齐乌冈巴唐卡画派非遗传承人嘎玛旦增而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要把中华文化蕴涵的优秀思想和理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展现出来,形成具有本地独特风格的本土传统美术和藏传佛教美术,才能保证唐卡绘画艺术的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随着“文艺援藏”吹来创作之新风,嘎玛旦增也在《消防唐卡组画》的创作中,创新性地将唐卡艺术融入寺庙文物建筑单位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用西藏传统唐卡的形式描绘了寺庙文物建筑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点、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注意事项以及自救逃生知识,让受众直观感受火灾有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既有形象生动的展示,也有逼真有趣的引导,其效果远胜于枯燥单调的纯文字宣传教育,不仅能够增加受众的认同感,也有利于传统唐卡艺术借助知识普及创新发展、实现自我传播。

  如今,作为嘎玛嘎赤画派的代表性传承人,嘎玛旦增在不懈创作的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嘎玛嘎赤画派的年轻画师,为嘎玛嘎赤画派的传承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他表示,希望文联组织的“文艺援藏”工作能够进一步加大对西藏文艺人才的培养,助力西藏文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