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颂》,致青春
图片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国青年出版社精心打造了音乐作品《青春颂》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3000多名北京大学生冲破军警阻挠,用一把青春的火、进步的火,点燃了无数颗熊熊燃烧的爱国心,也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信……100年后,这引信穿越艰难困苦、四季轮回,终于点亮了大国崛起的漫天焰火,那璀璨的光华、轰鸣的巨响,震动了全世界,也骄傲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
不管世界如何变幻,青春的质地从未改变——热血、纯真、豪情。
年轻的心从未污染——眸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风。
种子不死,火焰不灭,永远心怀梦想,热泪盈眶!
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国青年出版总社精心打造了音乐作品《青春颂》。由知名音乐人崔恕作词、张亚东作曲并后期制作。歌曲旋律柔美、词句铿锵,唱出了青春的绚丽和激情、理想与豪迈;MV以唯美的画面,讲述了新旧两代青年彼此激励、自我救赎、奔向光明的故事,用内心纯粹的情感,编织壮阔的中国梦,在令人血脉偾张的同时,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青春颂》发布后,作词人崔恕曾对媒体表示:
青春是什么?她热情如火焰,又汹涌如激流。看似随时光匆促易逝,但也可以随精神不朽。
这首歌写的不只是一代人的青春,这里有前辈披荆斩棘的勇气,也有后人继往开来的决心。
创造历史的大都是年轻人。青春除了有激情,也包含深沉的情怀。所以这首歌没有写成一首纯粹热血的励志歌,而是一篇舒缓中蕴含着能量的乐章。
一曲青春,岁月何往?以下是崔恕的创作感言——
《青春颂》的创作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我觉得每一代的青年人都有一种值得歌颂的精神:对于梦想的执着、追逐梦想的韧性、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那一代青年,真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了很多史料后,我觉得他们在不可能的年纪,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业。
这让我感慨良多,我和亚东的创作是词曲互动式的,他先完成曲,我填好词之后,再修改曲和词。大家都是对作品精益求精的人,正因如此,创作几经斟酌,我的印象中是创作了三个版本的词曲,到最后交出来的版本已经和最初的完全不同了。机缘巧合,2007年,我和亚东曾合作过献给孩子们的《最好的未来》,时隔十余年,那一代孩子也长大了,这两首歌是写给同一拨人的。
歌曲名为《青春颂》,青春是永远值得歌颂的,在这首歌中,我想要表达的青春可以引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话来概括——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五四百年是一个宏大主题,历史的厚重诚然重要,但如何触动年轻人的心灵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任何歌曲如果想打动人,就得让听歌的人觉得和他有关系,所以在用词上我尽量去贴合现实,写一些个体感受。比如:脚下有风,心里有爱。
希望大家能够从歌里听到一百年前的心跳,希望这心跳的频率与他们相呼应,希望有更多人喜欢这首歌,并且从这首歌里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