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这十年
6月2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电视艺术这十年”——电视纪录片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马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梁红等有关单位领导及陈宏、祖光、夏蒙、闫东、何苏六、杨乘虎、赵捷、李东珅、高晓蒙、张延利、赵彤等专家学者及主创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会由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范宗钗主持。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电视艺术创作创新性发展,中国视协紧紧围绕“喜迎二十大 讴歌新时代”主题主线,于今年下半年组织开展“电视艺术这十年”系列创作研讨活动,切实发挥电视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
23日上午,“电视艺术这十年”系列创作研讨活动的第二场——电视纪录片创作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次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纪录片创作成果,深入探讨近十年来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经验规律和今后发展方向,引领电视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范宗钗
我国文艺事业进入一个持续繁荣的新阶段。十年来,广大纪录片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国家中心大局和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用心记录历史现实,用情展现时代风采,积极开拓美学境界,在创作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了一大批精品佳作,打造了一本本内容丰富、精美绝伦的“国家相册”。希望通过召开本次研讨会全面梳理总结近十年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成果,深入探讨纪录片创作的经验规律,勾勒未来发展方向,引领纪录片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记录伟大时代波澜壮阔的史诗,展示秀丽山川景色,反映人民豪迈的气象,不断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
马 黎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紧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全方位记录新时代的社会变化和人民生活,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被誉为“国家相册”“时代影像志”,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呈现以下良好态势:一是聚焦时代主题,主题主线创作硕果累累;二是拓宽题材领域,多元作品百花齐放;三是扩大播出渠道,纪录片进入好平台好时段;四是提高创作质量,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五是强化政策引领,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
梁 红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相册,今天更是新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总台纪录频道肩负国家级纪录片播出与创作平台的重要使命,也是纪录片近年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曾经,纪录片曲高和寡、阳春白雪,是文艺创作中的小众。十年来,伴随着新时代文艺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总台纪录频道坚持守正创新,坚守社会文化责任,逐渐打造出中国纪录片的“精品高地”“传播高地”“行业高地”与“国际传播高地”,极大推动了我国纪录片事业的新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
特别节目部主任、高级编辑
闫 东
十年前2012年5月23日,正好是在中国文联这间会议室,中国视协为我和团队制作的五集纪录片《大鲁艺》召开了研讨会。回顾我纪录片创作的历程,尤其是这十年,深刻体会到:纪录片创作者要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文联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创作,坚持国家站位、世界眼光,通过“思想+艺术+技术”在国际传播中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文化记忆。一是要始终走在前、作表率,走好党史、新中国史传播的“第一方阵”;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三是主动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积极探索媒体融合路径,不断提升作品品质、扩大传播效应;四是拓展国际视野,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今后的创作中,这几个方面依然是我们着力去实践的方向。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努力,不辱使命,完成一部又一部的纪录片,不负时代召唤,不负人民期待。
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东珅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纪录片取得大发展的十年,而这源于新时代民众文化自信的需求,更源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广大纪录片工作者为时代展现了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十年来,在国家对精品纪录片的利好政策下,在各类专项资金的激励下,在全媒体时代媒体的转型和技术的加持下,各方主体像源源不断加码的动力泵,上紧发条,以奔腾高歌之势,吹响了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中国纪录片产业进一步蓬勃生长、繁荣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杨乘虎
十年间,中国纪录片曾在类型和内容上不断跨越、在流量与口碑中有过困惑,最终在文化需要与社会关注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线。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把握中国速度、中国力度与中国温度,让纪实影像投身社会现实的重大节点,坚守“人民纪录”为人民的核心目标,将镜头对准万家灯火。聚焦2012年至2022年期间的纪录片发展状况,以“人民纪录”为核心,探讨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创作前景,通过对重点作品的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点:一是与人民同心——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二是与社会并行——倾听民族复兴的铿锵足音;三是与实践共域——延展人民美学的全新内涵;四是与时代共进——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部长、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
何苏六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纪录片从事业到产业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持续加码,助推纪录片事业的蓬勃发展;还是新旧动能转换,激发纪录片行业的活力,中国纪录片在内容和形式、内容和产业上都发生巨大变化。伴随着社会功能的拓展和多元价值的释放,这十年的历程站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纪录片需要实现高质量的创新性发展,这是这个时代特别重要的一点。明晰发展的问题,构建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轮廓。
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秘书长
张延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纪录片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精品纪录片数量连年增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融媒传播逐步深入,社会影响持续提升,国际传播成效显著,不仅实现了市场流量与美誉口碑的双丰收,也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关于这些年纪录片融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观察和思考有以下体会:一是从“播出万岁”到融合传播,纪录片越来越主流化、大众化;二是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当下,中国纪录片实现国际传播的现实路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条:深化中外合拍、借助平台建设、参与国际节展、版权交易发行。在未来,着力提升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至少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一是政策上的扶持;二是要强化国际视野;三是应当重视海外营销。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
陈 宏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中国作为纪录片大国向纪录片强国加速迈进的十年,是中国纪录片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十年,是中国纪录片从精英化到由精英、新技术和新产业推动的大众化转向的十年,也是中国纪录片由着重关注重大节庆、重大成就、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转向更多地更深入地走进各行各业并且敢于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为行业服务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数质并举,众多根植于各行各业、反映行业劳动建设者的题材内容与摄制形式更加丰富,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大大增强。总体来说,纪录片可以发掘、承载和张扬行业四种重要价值:一是商业广告价值;二是规律认知价值;三是人文精神价值;四是推动构建新的行业业态。
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高级记者
赵 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录片创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创作呈现持续繁荣态势,主题主线精品频出,题材类型不断丰富,作品形态更加多元,基本形成纪录片多题材多类型发展格局。今天,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为中国纪录片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纪录片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更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进一步契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主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新时代脉搏,让更多的纪录片为新时代注入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让纪录片创作呈现鲜明的中国力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加强创新表达,凸显创新驱动力,这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纪录片发展首要的是要紧紧围绕以下三点发力:一是出精品,二是出人才,三是出效益。
中国视协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祖 光
回顾中国电视纪录片这十年的发展,主要呈现了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多样化的作品彰显时代精神、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二是融媒体视阈下的纪录片传播正在改变;三是纪录片工业化生产引领时代风向;四是纪录片国际化传播速递时代声音。这十年,中国纪录片在重大事件面前,在复杂的世界局势面前,没有缺位;在各种价值思潮的冲击下,贵在坚守。中国纪录片创作在创作理念、制作手段、传播方式以及产业化、工业化进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在“自述”“他述”与“述他”等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呈现出百花齐放、多样化发展的繁盛景象。可以自豪的说,这十年,是中国纪录片大发展的金色十年。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导演
夏 蒙
纪录片是国家的相册,也记录着一个国家前行的足迹,纪录片归入电视艺术的范畴成为艺术门类而不是新闻门类,就是因为纪录片有艺术的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纪录片进入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就我个人创作来说,这十年也进入一个创作的高峰期。我始终坚持奋斗在纪录片拍摄的第一线,用双脚和车轮丈量大地,从鸭绿江到澜沧江边,从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走遍了30多个省市自治区,采访拍摄纪录了多达3000T的高清纪录片素材。由我任总撰稿、总导演拍摄的6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以真情实感打动了亿万观众,创下2013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最高收视率。近年来,我先后担任总撰稿、总导演拍摄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录片《筑梦路上》,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献纪录片《永远的军魂》,纪念长江大保护五周年纪录片《长江之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以及系列纪录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
北京三多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高晓蒙
近十年是中国纪录片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伴随着国家对纪录片行业的日益重视,我们曾经制作的《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汉字五千年》等作品在国内外受到了较为广泛传播,社会反响热烈。近年来,我们陆续制作了系列纪录片《我的时代和我》《我的时代和我》《我的硬核社区》等,这些作品都紧扣时代脉搏,用具体、个人和微观的视角,真实映射出国家前进的坚实脚步。未来,我们将不忘纪录片人的担当和使命,制作更多具有启蒙和推动社会进步意义的、值得长久流传的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
夏 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视纪录片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在配合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在服务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重大变革节点和国家重要节庆纪念活动中,发挥着很多其他艺术门类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二是在提升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了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三是为时代立传,为历史存真,在丰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宝库,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起到了特定作用;四是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十年,是电视纪录片发展最好的时期,是电视纪录片的金色十年,电视纪录片成为受众层次最丰富的影像艺术形式,是最有思想文化深度的艺术形式之一,纪录片制作行业也呈现出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这十年我国纪录片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伟大的时代呼唤艺术精品;二是党和国家的利好政策推动创作;三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四是纪录片从业人员的艺术情怀与责任担当。进入新时代新征途,希望广大纪录片工作者继续提高政治站位,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精神,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呈现给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