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喜迎二十大>奋斗成就梦想

付锐:以“寸心”之“精微”,致“山河”之“广大”

时间:2022年11月0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贾岩
0

 

 

付锐:以“寸心”之“精微”,致“山河”之“广大”

付锐

  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摄影作品算作“经典”?换句话说,怎样才能创作出经过时间的涤荡而留存下来的经典作品?不同的人,对于“经典”有不同的标准。我认为,真正的经典作品是传承民族基因、承载民族记忆、表达民族精神的作品,能够与全社会和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产生情感与精神共鸣。

  武汉抗疫:艺术创作要用心用情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的一句古语,也是百年央美校训。在我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沉溺于自己的艺术标准。但武汉抗疫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让我明白了艺术创作要用心、用情,继而对“致广大而尽精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0年初,我报名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的一名志愿者,“逆行”去了武汉。在接下来的35天时间里,我用镜头记录了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医疗队员的千余幅肖像,为他们留下了援鄂期间“最真实的一面”。

  拍摄之余,我时常会和医护人员聊上几句,了解到他们中有推迟婚期的、有瞒着父母的、有孩子面临高考的、有妻子即将临产的……当问起他们为什么来武汉时,每个人给出的答案都没有高大上的缘由,基本都是源自医生的职业使命。这使我明白了,世间根本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灾难当前,只有用生命守护生命,以责任诠释担当,才能以平凡铸就伟大。

  这也使得我完全摒弃了儿时心中英雄人物“高大全”的概念,我开始思考:如何用平凡来展现武汉人在疫情中对城市的守护,对岗位的坚守,对家庭的眷恋。

  于是,在白天完成拍摄任务后,我就骑着共享单车在武汉静谧的深夜中,寻觅那些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社区保安、便利店店主、外卖小哥、蔬菜分配员、货车司机……

  3月的武汉深夜,春寒料峭。这些平凡的“守夜人”默默坚守着岗位,守护着城市,温暖着家园。城市有了他们才更健康,夜晚有了他们才更安宁。他们是普通人,也是城市的守望者,是城市的战斗者。

图片《天使色彩》组照之二。 付锐 摄

  在广大医护人员和武汉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武汉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组照《武汉——再相遇》拍摄于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之间,利用俯拍、平拍等多种空间视角,用一组组震撼人心的对比场景,真实记录了“英雄城市”武汉从封城到解封,武汉人民从全民居家抗疫到恢复生产生活的历程,这也是14亿中国人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缩影。

  拍了太多悲伤而又昂扬的面孔,接触了太多苦难而又不屈的灵魂,经历了波折而又伟大的胜利,我的内心经过了一次洗礼,对艺术创作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思考。

  后来,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拍了一张武汉大学樱花盛开的照片。看着如此繁盛的景色,我突然想起辛弃疾在《定风波》里的一句词,“无情对面是山河”。原本,我不是很理解其中本意,但是在那一刹那,看看脚下,看看手里的相机,又看看远方的景色,许久以来心里积压的一股憋闷之气散开了,我感受到了一种广大,也感受到了一种精微。

  从“摄影师”到“艺术家”,那个门槛或许就是你开始用心、用情去创作。从“作品”到“经典”,或许就是你开始把目光投射到历史中、时代中,用“精微”折射出了“山河”和“广大”。

  延安采风:摄影人胸中要有家国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八十周年,我有幸跟随中国摄影家协会赴延安采风创作。在去延安的路上,我重读了《讲话》,感受到了无穷的思想光芒和真理的力量,有种被“烛照”的感觉。

  如果说奔赴武汉参与抗疫是观照当下的事、当下的人,那么去延安采风仿佛是与历史对话,触摸这座中国文艺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丰碑,探寻我党、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根”,感受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红色精神。

  当年,在红色圣地延安,《讲话》精神指引文艺家们投身时代洪流、深入人民生活,诞生了一批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像,革命文艺繁荣发展,成为鼓舞群众斗志、凝聚人民力量、促进民族解放、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重要论述与《讲话》一脉相承,“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强调文艺工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这样的经典论述、观点是摄影人的传家宝,值得一代代摄影人铭记和实践。

  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我认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镜”与“灯”。它既能如“镜”一般准确映照这个时代,也能如“灯”一般烛照当下。而这一切,都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而我们这一代摄影工作者的使命,就是把文艺创作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对于摄影工作者来说,要把目光投射到历史中、时代中、人民中,只有将自己的艺术生命与国家、人民融合在一起,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做时代的亲历者、见证者,才能创作出有温度、有筋骨、有情怀的优秀作品。我也会用好自己的镜头,把个人梦、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以“我”之“精微”,致“山河”之“广大”,做时代的“镜”与“灯”。

  

  付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作品曾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及2018年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摄影画册《战疫瞰武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摄影艺术馆、河南博物院等机构收藏。

  2006年开始参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用镜头长期关注社会纪实,记录留守儿童成长,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武汉抗疫等重大事件留下了影像资料。曾在首届宣传推选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时代风尚”先进典型活动中获“最美文艺志愿者”称号、中国摄影家协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摄影工作者”称号。

 

《中国青年》杂志2022年第18期

《经典 青春 梦想》

总监制:皮钧 郝向宏

总策划:蔺玉红 冉茂金

总统筹:杨玳婻 张斯絮 韩冬伊

(编辑:贾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