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学习二十大>艺术家心声

二十大代表曹海玲:眼纳千江水 剧演黔山情

时间:2022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眼纳千江水  剧演黔山情
曹海玲
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曹海玲
  有幸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作的报告,我的心情无比振奋。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文化战线的文艺工作者,我为祖国日益强大、人民生活日益富足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励着我创作更多反映新时代、新生活的文艺作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总目标中,文化育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文化育民包括了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影响人的情趣、胸襟。在推进文化育民的进程中,戏剧艺术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戏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通过欣赏戏剧,我们在中华传统文化之美中筑牢文化自信。
  文化育民是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耕艺术精品,以创作为抓手,以高质量的内容为核心,以丰富的舞台语汇呈现独特的戏剧之美,创作出更多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让优质剧目服务大众,陶冶人民的情操、温润人民的心灵,提升人民的审美品格和人文素养。
  2019年,曹海玲创作的大型脱贫攻坚话剧《出山!》在贵阳首演
  报告还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给我们文艺工作者在今后进行文艺创作的道路上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文艺工作,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用文艺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
  为了更好践行党对文艺工作的指导精神,创作出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戏剧作品,我在今后的作品创作中也将把握两个重点:
  第一,要在今后的创作中发挥好贵州文化独特优势,努力使贵州故事与新时代主题契合,创作出既有贵州文化内涵,又富中国精神价值的作品。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非遗文化资源,是文艺创作的富矿,在传承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深究故事题材,深挖文化内涵,融汇当代审美精神,进行创造性艺术转化,让民族文化蕴含更加强大的世界影响力。
  第二,坚持守正创新。传统戏剧艺术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文化符号”,我们要拓宽探索创新发展贵州地方剧种的视野,在剧目建设、音乐发展与创新等方面做好这一剧种的保护与活化。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进一步发掘贵州地方剧种的时代内涵,探索其发展的新路径、新样式、新突破;进一步创新贵州地方剧种的剧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创新戏剧音乐,创新传播模式,从而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
  新起点,新征程。文艺工作者要以扎根人民的创作宗旨,守正创新的创作姿态,坚定自觉的文化自信,以文化人的责任担当,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立传、为民族铸魂的事业中,创作出更多有生命力、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图片由代表本人提供)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