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2>学习二十大>文艺笔谈

侯岩松:用信仰熔铸不息铁流 用真情致敬伟大人民

时间:2022年11月1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侯岩松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用信仰熔铸不息铁流

用真情致敬伟大人民

侯岩松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我深受启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报告中这句饱含深情又掷地有声的话令我难以忘怀。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

  作为国家院团的文艺工作者,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重担,时刻牢记“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守住初心,坚定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优秀的作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在排演话剧《铁流东进》时,剧院组织主创们到安徽省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实地采风。我们踏上当年新四军战士们走过的道路,感受着革命先烈们在艰苦岁月里依然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行走在崇山峻岭间,体会着当年战士们翻山越岭的艰辛,感受着他们不惧生死的革命精神。傍晚,我们在蜜蜂洞红色教育基地驻足,夕阳映照在入党宣誓词上,余晖闪闪发光。我突然感觉到,有一股信仰的力量在召唤着我,我不禁思考,当年无数革命先烈们的牺牲是为了谁?而今我们的艺术创作又是为了谁?

  回京后,在建组会上,我把所思所想化作行动,自觉主动地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深刻地认识到,我是被革命先烈们的精神所感染了,与此同时,我在话剧中扮演的主人公李安本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也立起来了,甚至属于李安本的形体动作也找到了。并且我还在剧中引用戏曲中“颠轿子”的形式,利用两根竹竿来表现主人公翻山越岭发电报的情景。

  如果没有这次实地探访的经历,李安本这个角色一定是缺乏鲜活表现力的。令人欣慰的是,最终的演出也得到了很多年轻观众的喜欢,他们觉得主旋律话剧也很好看,非常励志。我想,这就是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完成的使命——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我们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今年8月份,我参加了音乐剧《绽放》的排演,因此有机会在云南丽江华坪女子中学实地采访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她说:“我真的没做什么,我只是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中的一员,我永远都不会辜负孩子们求知进取的双眼,希望她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看着张老师,我就在想,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年近古稀、满身疾病的人依然如此坚强?是什么力量让她付出了个人所有去成就他人?是什么力量促使她放下颜面去争取资金建设免费的女子高中,帮助更多失学的孩子?

  张老师的脚步是蹒跚的,与我们告别时,在她挥动的指缝间,我看到她身后那面墙上的标语:“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我明白了,是信仰的力量。信仰就是源头活水且深远无穷。

  通过深入基层,我真正感受到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文艺工作者要在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在创作中迸发灵感。

  近年来我也在影视剧中塑造了一些优秀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如电影《伊水栾山》中带领人民群众改变家乡面貌,舍小家、顾大家,最后因公殉职的洛阳重渡沟潭头镇副镇长马海明。在拍摄过程中,我们通过走访当地的村民,听群众讲他们心中的好干部,深入了解了马海明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马海明的妻子在拍摄现场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眼里噙着泪,喃喃地说:“咦,真像嘞!真像我家老马!”我的眼泪也止不住了,我突然相信此刻此时我就是马海明。

  马海明当年带头建设的重渡沟景区现在已经是国家4A级景区,当地的老百姓家家开民宿,个个当老板,他当年的愿望实现了,可是却无法亲眼看到了,于是群众自发捐钱在景区给马海明同志建立了一个纪念园。这些真实可感的人物和事迹,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去扮演、去歌颂,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党有很多这样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们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作为新征程文艺战线上的排头兵,我们手中的号角一定是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的主题曲吹响。我们要用心、用情为新时代放歌,观照人民生活,倾听人民心声,讲好中国故事,推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意识,坚守艺术理想,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追求,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争做德艺双馨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