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喜迎十一次文代会>五年大观繁荣创作

“为天使造像”,记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时间:2021年07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雪娇
0

部分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队员肖像

  这是一组十分特殊的肖像照——拍摄时间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期间,拍摄地点主要是在疫情期间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拍摄对象是4.2万多名援鄂医务工作者。在这些朴实、鲜活的肖像照中,人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每一位逆行武汉的医务人员的光辉形象——有的医务人员穿戴着防护用品、有的摘下口罩、有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有的泪流满面、有的闭眼沉思、有的会心一笑……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这座特殊的“历史照相馆”中留下的4.2万多个肖像,共同构成了援鄂医务工作者英雄的群像。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在本应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举国上下抗击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与组织力,又一次谱写了党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伟大历史。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如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这成为了每一个经历了这场疫情的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摄影无疑是最直接、快速、有力的一种方式。

 

福建省立医院护师徐健 李舸 摄

  这是讴歌英雄的重要文献

  无论是在世界摄影史还是在中国摄影史上,都有许多被历史铭记的“第一”和“最多”。而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梳理这些“第一”和“最多”时,由中国摄协主席李舸带队,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原主任刘宇、《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柴选、影像中国网主编曹旭、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网站编辑陈黎明组成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协调组织湖北当地及全国各地前往支援的200多位摄影志愿者共同完成的“为天使造像”大型肖像摄影项目就必须被囊括其中了。

  如同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创造的众多“奇迹”一样,这项按照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宣传组要求完成的大型肖像摄影项目无论是拍摄难度、风险程度,还是拍摄体量都创造了中国摄影史及世界摄影史上的一项“奇迹”——摄影师逆行武汉,66天连续奋战,为4.2万多名援鄂医务工作者拍摄肖像,为记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逆行武汉的医务人员是最美的逆行“天使”。“为天使造像”项目记录下的一张张肖像,则成为了这丰碑上重要的影像文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树峰表示:“中国摄影家协会组织小分队赴武汉拍摄具有示范性,对各地的摄影家协会有引领作用。现在回头看,除了小分队外,各地的摄影家协会也纷纷组织摄影人在当地拍摄。当时武汉的抗击疫情实际上是一次全国性行动。而为在一线的医务人员拍摄肖像,首先具有文献记录功能,把在2020年发生的重大疫情以及中国医务人员在武汉一线奋战的形象记录在历史里。此外,在文献记录的基础上,这样的形象有一定的艺术性,用摄影的手段在全世界的面前树立起当代中国医务人员的群体形象。这个群体形象正是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体现。他们光辉的形象留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

  “作为视觉媒介的摄影报道者和作为历史媒介的影像艺术家,这两种身份可以重叠。前提是,照片中凝结的事件性质、事件中人物的身份特征以及适当的传播时机,兼具了时事新闻的热度和时代脉动的深度。人物肖像特别是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的肖像,作为一种摄影类型成为许多摄影师实现上述抱负的共同选择。其因由,既有对典型事件中典型人物、典型状态或典型瞬间获取难度的考量,也有作品兼具即时报道和长远传播这两种功用给予的启发”。中国摄协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摄协副主席孙慨表示。

 

  

长春市儿童医院张春艳 刘宇 摄

  这是抗疫故事的视觉表达

  “抗疫的医务人员,特别是不惧死亡在武汉和湖北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的肖像,事实和舆论双重的合力赋予了他们危机中的拯救者、灾难中的无私勇者的形象,摄影师们怀着敬意完成了一位位战‘疫’勇士的角色塑造,被拍摄者也感受到了摄影师和摄影的这份诚恳和善意。在这些肖像中,被拍摄者特定的职业、特殊的经历和作为平常人可近可亲的真切感融于一体,‘英雄’和‘勇士’蓄聚了更多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踏实,也多了一份将心比心的敬重”,孙慨介绍,也有一些肖像采取了圣像塑造的表现手法,光影的设置令其形象超凡脱俗——圣洁、安详、宁静、久久凝视可以令观者获得一种久违了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其中有一组特别的肖像,也是一组特别的“联结”。其创作者李舸为这组作品取名为“你是我最牵挂的人”。关于这组作品的创作理念,李舸回忆:“我们在拍摄肖像时了解到,很多医务人员下班回到自己的驻地,放弃休息时间,通过手机与患者沟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他们解答用药后的反应,甚至帮他们下载一些音乐、影视节目。而且,好多医务人员的手机里都有跟患者的合影。当时我就问这些照片是哪里来的?医务人员说有些照片是患者传给他们的,因为患者在出院时几乎都希望跟医务人员合影。所以我拍了特别肖像《你是我最牵挂的人》,将他们与最为牵挂的患者影像通过手机屏幕联结,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家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内在力量。”

  “为4.2万多名援鄂医务工作者拍摄肖像”这一“命题作文”下诞生的4.2万多幅肖像作品,在有众多“共性”的基础上,也在摄影师的艺术敏感性与创造力下生发出了更多元的形象、故事与意义。柴选介绍,拍摄《你是我最牵挂的人》时,在新冠肺炎隔离病房外的清洁区休息空间里,在因地制宜的干净墙体背景下,在简易布置的补光灯下,面对镜头,来自全国各地的援鄂医务工作者前一分钟还笑意盈盈,谈及感受和愿望时却往往止不住泪水涌出——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副主任护师黄小丽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主管的几位患者早点好起来;福建省立医院妇产科主管护师徐健主管的患者是当时98岁的天文学泰斗韩天芑,她非常关心韩老的病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吴映霖和同事们一起给一位30多岁的女患者做心理辅导……“一幅手机中最牵挂的人的照片,一次严肃而富有仪式感的定格,让不同的物理空间合二为一,让心灵深处的理解汇成一体,让朴实的牵挂化为永恒,让时代的感动发扬光大”。

 

  

你是我的眼 陈黎明 摄

  这是抗疫精神的集中彰显

  陈黎明创作的作品《你是我的眼》是一件使用多幅医务人员肖像叠加而成的摄影作品。他介绍:“我为了表达白衣战士‘同心协力,共抗疫情’的理念,尝试将多位由我拍摄的医务人员肖像进行重叠融合,最终形成一张完整的医务人员面孔肖像。在多幅肖像反复叠加融合的过程中,每一张面孔的五官特征被不断弱化消解,而他们的眼睛却经过反复叠加,愈发地凝实清晰。这是‘一双’表达人间真情的眼,是给予病患温暖与信心的心灵之窗。”孙慨对这类作品评价道:“采众人之长,是不确定的某一个人,又是集中了所有这一群体中人的意志与品格的代表者。这一形象预示着生命的充沛活力、无私的母性关怀,蕴含着一切与正义、勇敢以及赢得美好未来相关的信心等力量”。

  李树峰表示:“与电影、美术等创作出来的形象不同,摄影师们创作的环境人物肖像更真实,有超出其他艺术形式的客观性,而且具有现场感,显示出影像本身的感染力;摆拍的肖像作品则具有一定的导演性,但在身份辨析上有一定的文献性”。孙慨介绍,剔除了背景中特定意义的肖像和处于事件中人物的环境肖像,是较为普遍的两种形式。前者令观者从一时一地的具体实践中抽离,集中心志专注于人物的精神特质,而后者总是将观看者引入特指的那一刻,将身心融入疫情之中,深于事件内部展开体悟和探究。

  如果说“为天使造像”诞生的4.2万多张肖像共同构成了抗疫英雄的群像,那拍摄这些肖像的摄影师们也用实际行动为抗疫精神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他们的这次行为不仅是单纯的拍摄和记录,更多地是为每一位抗疫英雄留下历史的见证。记者了解到,除了拍摄,为了便于后期整理存档,拍摄时,摄影师还尽量请每一位医务人员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单位、姓名等基本信息,并通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拍摄。

  一种精神要能传之广泛、影响深远,离不开高效、准确的传播。在武汉拍摄期间,摄影师们便通过各类媒体第一时间将其中的一些肖像传播至全国,为塑造医务人员形象、鼓舞全国人民同心战“疫”发挥了重要作用。离开武汉后,一系列围绕“为天使造像”的摄影展相继举办,不断用影像的力量去传播弘扬抗疫精神。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在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期间举行的“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览” 。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摄协赴湖北抗击疫情摄影小分队所拍摄的援鄂医务人员的部分肖像作品,通过摄影照片、视频、日记等形式,带领观众再次走近那些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战士”。正如孙慨评价的那样:“摄影师们固然追求每一个人物作为独立个体的唯一性,但批量的呈现,其图像意志在客观上却指向于同一精神性符号的塑造——通过对一个个人物的形象呈现与传播,合力再造了一个高度意志化的时代形象”。而这一时代形象正是抗疫精神的集中彰显。

  2月22日,刚刚走出隔离病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李舸 摄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