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政策制度、搭建各类平台、成立相关组织、提供发展机会……近年来,浙江省文联立足浙江实际,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全省各级文联积极探索实践,以扎实有效的举措团结引领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以下简称“文艺两新”),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建立政策制度团结引领文艺两新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文艺两新数量多、门类全、影响广,尤其是“横漂”群体影响力已辐射全国。截至2021年4月,在工商登记的文化艺术类企业319297家(其中90%以上是民营机构)、个体工商户55007户;在民政登记的文化艺术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分别为2579家、1990家和21家。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专业培训不足、从业资格认定不易等实际问题。
为此,从2014年开始,省文联多次组织开展“横漂”“象漂”等新文艺群体服务管理工作专题调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2016年,与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扶持“横漂”发展的若干意见》。东阳市委办、市府办据此制定《关于做好“横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扶持“横漂”发展的六大行动计划。
中国文联领导调研浙江文艺两新
同时,省文联将实施“文艺两新培育提升行动”纳入《省文联重点创作与人才培育“十四五”规划》。各地文联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杭州市文联制定《关于加强新文艺群体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宁波市文联组织实施“春晖”计划等。
省文联建立领导班子成员与文艺两新结对联系制度,畅通沟通联系渠道,为文艺两新排忧解难。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第一时间通过发函、电话、微信以及个别走访等方式,助力新文艺组织复工复产。
宁波市文联从2013年开始,每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期结对2名艺术家,重点向文艺两新倾斜。湖州市建立市委统战部、市文联领导与新的社会阶层文艺人才列名联系制度,与列名联系对象交流谈心,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搭建各类平台团结引领文艺两新
省文联积极引导各级文联筑巢引凤,大力推动“文艺之家”建设,为包括文艺两新在内的艺术从业者提供展演展示和创作交流平台。截至2021年4月,全省11个设区市文联和90个县(市、区)文联已建成62个文艺之家,总面积近13万平方米。这些平台的搭建,使广大文艺两新团结凝聚在一起。
成立相关组织团结引领文艺两新
省文联积极回应文艺两新的关切,成立相关组织,加强文艺两新之间沟通联络,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行业发展和行业规范。
2019年3月,省文联在全国最大影视领域文艺两新集聚区横店,成立了全国首个影视产业文联——横店影视产业文联,为“横漂”搭建交流平台,赢得了“横漂”的广泛好评。
2020年11月,成立浙江省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在我省文艺两新中引发强烈反响,许多新文艺组织纷纷要求加入,目前已发展会员200余家。横店影视产业文联和省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现均被吸收为省文联团体会员。
各市、县文联也立足实际,成立相关组织。
省文联加强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专委会建设,扩大与各类新文艺群体人才的联系。
推动网络文艺两新发展,建立浙江省文联网络文艺研究基地,发起成立“长三角文艺评论发展联盟网络文艺智库中心”,推动杭州江干区文联成立网络文艺家协会,努力使网络文艺两新成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浙江文艺的强大力量。
提供发展机会团结引领文艺两新
省文联突破身份限制,坚持在申请入会、教育培训、创作扶持、评奖推优、志愿服务等方面一视同仁,为文艺两新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发动全省各级文联将符合条件的文艺两新人才吸纳到相应协会,对符合国家级协会入会条件的及时推荐申报。
截至2019年底,全省挂靠各级文联的新文艺组织221个,加入省、市、县各级文艺家协会的文艺两新人才9404名。
省文联及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均给予文艺两新一定比例名额,并专门举办新文艺群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轮训班,引导文艺两新听党话、跟党走。
在省文联首期文艺名家“孵化计划”遴选出的68名培育对象中,文艺两新有25名;视觉艺术青年人才培养“新峰计划”选拔培养的302名新峰人才中,文艺两新有124名;每年申报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和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都给文艺两新一定名额。
推动各级文联积极组织文艺两新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015年至今,省文联评出的51位“文艺志愿者之星”中,文艺两新有8位。
重视文艺两新的政治参与,积极推荐文艺两新代表人士参选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文联文代会代表、全委会委员以及各级文艺家协会代表大会代表、主席团和理事会中,都充分考虑文艺两新的占比。如2020年12个省级文艺家协会换届,文艺两新人员在主席团成员中占16.9 %。
省文联将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探索在新文艺群体集聚区建立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各市和有条件的县级文联成立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并加强与省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文艺两新更好发展创造条件,把文艺两新广泛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