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7月20日电 题:绿水青山红土地 驻华使节在福建感受多彩中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尼泊尔驻华大使马亨德拉·潘迪多年前上大学时,就读过毛泽东的这一名篇,并记住了它鼓舞人心的标题。
几天前,潘迪第一次来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熟读中共党史的他对这里的党史故事颇为了解。“尼泊尔人民非常希望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潘迪说,“这段历史能给人很多启示。”
7月13日至17日,由外交部组织的22国驻华使节在福建多地参访。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到党领导下当代中国在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使节们感受到一个多彩而立体的中国。
在红土地上见证百年初心
7月的闽西,阳光璀璨,游人如织。10年前就来过福建的索马里驻华大使阿瓦莱·阿里·库拉内感叹:“变化太大了,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好多。”
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很多游客都来缅怀学习。
“想要了解中国,就必须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共党史。今年,回顾党史尤为重要。”库拉内说,“实地参访这样重要的地方,既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趟愉快的旅程。”
在参访完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纪念馆后,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感叹,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的危亡之际,百年来一直为中国人民的利益不懈奋斗。
坎葆说:“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令我印象深刻。应该有更多年轻人来到这里了解这段历史。”
在青山绿水间感受秀美生态
“这是一座充满绿色的城市。”站在厦门筼筜湖畔,叙利亚驻华公使布鲁汉·艾勒海提卜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机拍了张照片。
筼筜湖位于繁华市区中,1.6平方公里的蓝色湖水,1.2平方公里的湖畔绿地,还有一群群翩跹飞舞的白鹭,构成了美丽的风景。不过,湖边曾经集聚了数十家工厂,湖水浑浊不堪。30年来,通过关停污染企业,进行综合治理,筼筜湖逐步恢复了生态。
在聆听治理故事时,萨摩亚驻华大使塔普萨拉伊·托欧玛塔在纸上记下了“给树让路”几个英文单词。这是当地政府在城市建设时遵循的一个理念。
“不把树砍倒,而是绕着树走。”托欧玛塔说,“中国如何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中取得平衡?厦门就是一个例子。”
20世纪末以来,筼筜湖畔还种起了约2.6万平方米的红树林。它们不仅是景观树,还是防汛固堤的“功臣”。
“在毛里求斯,我们也通过种植红树林来巩固海堤、修复生态。”毛里求斯驻华大使王纯万说。曾在本国主管环境工作的他给厦门的做法“点赞”。
在“金日子”中读懂脱贫故事
“村里的人现在还打渔吗?”来到闽东宁德市滨海的下岐村,来自岛国的王纯万这样问。渔业是毛里求斯的重要产业之一。
下岐村是闽东最大的连家船民集中安置点。曾经,村民世世代代以船为家,漂泊海上。直到20世纪末,在政府的帮助下,船民才逐渐搬迁上岸。
“还是有些村民会出海捕鱼。”村党支部书记郑月娥笑着回答王纯万,“不过大部分都转产转业,很多人从事养殖、商贸。”
村里如今修起了一幢幢亮黄色墙面的小楼,楼间的水泥路干净平坦。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上岸前的几百元增加到如今的两万多元。
“这个村子的脱贫故事令人瞩目。”密克罗尼西亚驻华公使弗朗西斯·安飞说,“回去后,我想就这里的故事写一份报告。”
在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馆,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塞利姆·贝洛尔塔亚对着展板不停拍照:“我觉得这些脱贫经验值得介绍给世界更多地方的人们。我想要一份英文版的介绍!”
“与人民紧密联系,以人为本”,在贝洛尔塔亚看来,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