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1>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时间:2021年06月04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龚仕建 原韬雄等

  延河水畔,层林如染;延安宝塔,巍然挺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共产党人的红色灯塔。

  每当想起战火纷飞的岁月,96岁的刘珍老人就哼上几段陕北民歌。她说:“那会儿我们边学习边纺棉,军民其乐融融似一家,那是我一生的美好经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1935年,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重新建起大本营。自1937年起的10年间,革命圣地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总后方。

  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萎靡不振之气……毛泽东说延安有10个“没有”。抗战后来到延安的知识分子共有4万余人。

  到过延安后,海外华侨陈嘉庚在海内外奔走疾呼,“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在党的七大会场,主席台两边装饰着一种植物——马兰草,这种草遍布在黄土山峁峁上。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一张普通的纸都成了“奢侈品”。“多出一张纸,多印一份报,就多给敌人一些打击!”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用马兰草造纸,七大的会议材料都是用马兰纸赶印出来的。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全党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92岁的曹凯老人是一位离休干部,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义务宣讲延安精神,他还与家人自筹经费建立了一个延安精神教育基地,迄今为止已经为300多万人次做过宣讲。

  他动情地说:“想当年,我一家8个兄弟都投身了革命。我要一直把延安精神讲到底,因为我入党的时候有过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巍巍宝塔山,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辉煌历史,映照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2019年,延安顺利脱贫摘帽。200多万延安儿女,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

 

  

  延安整风——

  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峥嵘岁月)

  记者 卫 庶 潘旭涛 张一琪 张鹏禹

 

  图①:侯秀珍展示自家收藏的照片。

  记者 卫 庶摄

  图②:观众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听讲解。

  资料照片

  图③:南泥湾生产场景。

  资料照片

  图④:延安革命纪念馆。

  记者 潘旭涛摄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久前,在北京的家中,近百岁的老革命、诗人贺敬之,听着关于今日南泥湾的汇报,脸上迸发出青春的光彩。1943年,19岁的他在延安窑洞里写下《南泥湾》这首后来唱遍世界的歌。

  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加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坚持长期敌后抗战的重要一环。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日益困难。1939年2月,当困难刚刚露头的时候,毛泽东就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中共中央再次强调必须走生产自救的道路。

  军队、政府机关和学校发展自给经济,是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创造。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带头实行这项政策。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展劳动竞赛,涌现出许多“气死牛”式的模范人物。

  “有一位名叫郝树才的战士,以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成绩,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气死牛’”。在南泥湾镇南泥湾村家中,76岁的侯秀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公公、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老战士刘宝斋传下来的革命故事。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1942年到1944年的3年间,陕甘宁边区共开垦荒地200多万亩。抚今追昔,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樊晓霞对记者提起毛泽东当年说过的一段话:我们要“感谢”那些封锁我们的人们,因为封锁这件事,除了它的消极的坏处一方面之外,还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方面,那就是促使我们下决心自己动手,而其结果居然达到了克服困难的目的。

  整风运动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两个目的

  如果说大生产运动在“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精神生活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就是带普遍性的整风运动。20世纪40年代前期,以延安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到1938年底,全国党员人数从全国抗战爆发时的4万多人增加到50多万人。

  “当时,广大新党员身上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老党员要适应新形势,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延安市委党校教授贺海轮对记者说,遵义会议后,党的路线已经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但对曾经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还没有来得及从思想上进行认真清理。

  这就有必要集中开展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总结和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938年10月,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问题。1939年10月,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18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必须按照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来建设党的科学结论,把一直“进行之中”的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整风运动,分为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党的高级干部整风,二是一般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整风。重点是党的高中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整风。

  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1942年2月,毛泽东先后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这时,党内已经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对记者说,邓力群曾回忆,1942年元旦,中共中央在杨家岭举办了新年团拜会。陈云同志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已成立20多年,经历了各种严峻考验,有成功,有失败。现在看来,最大的成绩就是我们党培养出了一个领袖,我们选择了这个领袖,他就是毛泽东同志。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由毛泽东任主任的中央总学习委员会。

  全党普遍整风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作风。加强调查研究,成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1941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及《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共中央设立了调查研究局。调查研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制度被确立起来。

  “整风的方法,是认真阅读整风文件,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区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强调自我批评。”在正准备重新布展的延安革命纪念馆里,解说员李元蓉向记者介绍,整风运动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借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

  “现在可以对付黑暗,将来可以迎接光明,创造新世界”

  针对延安文艺界在整风运动中暴露的问题,中共中央于1942年5月召开文艺座谈会。“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毛泽东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为中国革命文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广大文艺工作者纷纷奔向抗战前线,深入农村、部队、工厂,接触群众,体验生活,形成新文艺运动,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1943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彻底纠正以王明为代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有利于根据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从1943年9月起,整风进行到深入讨论党的历史问题阶段,讨论党的历史上的路线问题。

  1944年5月21日至1945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的成果,是原则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一致。

  至此,整风运动胜利结束。

  “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使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此在全党范围内深入人心。”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茆梅芳对记者说。

  “这是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大创造。”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叶晓东这样讲道,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正是在全党整风的基础上,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提出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在当年专门为七大召开而修建的延安中央大礼堂里,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党婕睿对记者说。

  延安整风运动所积累的经验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早在延安整风开始时,毛泽东的几句话至今仍然令人震撼:“延安的干部教育好了,学习好了,现在可以对付黑暗,将来可以迎接光明,创造新世界”。

 

  

  双手搂定宝塔山(感悟初心)

  海 全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岭山寺宝塔依然挺拔,冬日的薄雪盖不住满山的青翠。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来到延安采访。甫临圣地,竟不由自主地一遍遍默诵起贺敬之那首《回延安》。

  延河边,广场上,矗立着毛泽东铜像,他双手叉腰,目光坚毅,向远方眺望。

  2015年2月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党的七大会址参观。他动情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宝塔无言,延河有声。在南泥湾,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一次次受到教育,思想一次次得到升华。

  “正当黑夜黎明前,干柴烈火南泥湾。野火照人歌且舞,闯过今年和明年。”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战士留下的一柄老镢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当年大生产运动的热火朝天:一镢又一镢,镢头磨小了,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却雄厚起来。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要克服物质上的困难,更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一场轰轰烈烈的延安整风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中掀起一场巨大的头脑风暴,达到了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实现了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从此在全党深入人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如今的延安新区,澄澈瓦蓝的天空下,南川河与延河在老城交汇,不过10分钟车程之外,大大小小的花园,现代化的校舍、博物馆和高大的居民楼错落有致,无论在老城还是新城,再也不会“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

 

  76岁的老人带领祖孙三代,自建红色文化展览馆

  “把南泥湾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亲历者说)

  记者 卫 庶 潘旭涛 张一琪 张鹏禹

  一位76岁的老人,带领祖孙三代,拿出全部积蓄40来万元,在南泥湾家中自建了“红色文化展览馆”。她就是侯秀珍。

  “我腿疼,腰疼,但嘴不疼,能讲故事。我讲的是红色故事。”在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南泥湾村的自家院里,坐在暖烘烘的热炕上,侯秀珍一见到记者就打趣。她头发花白仍然浓密,面颊红润,说起话来底气十足,“老人是上世纪20年代的党员。现在我的孙子都快入党了。跟着共产党,从我们家来说,也有100年了。好多干部说可以要政策,可我一分钱都不要。我就想自己办个展览馆,让全世界的人亲眼看看共产党有多好!”

  侯秀珍说的“老人”,是她的公公,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老战士刘宝斋。

  侯秀珍建展览馆的想法,获得了女儿和外孙的全力支持。2020年,侯秀珍拿出全家祖孙三代的积蓄,在自家院子里陆续盖起6间房,展出了多年收藏收集的三五九旅的革命文物,还有一些革命老照片。

  “南泥湾革命展览馆还想从我这借几件去他们那里展览哩。”侯秀珍自豪地说。

  迎面靠墙立着两把旧旧的镢头。一把是刘宝斋的,用来开荒种地。另一把是侯秀珍的,用来退耕还林。

  1941年,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刘宝斋是第三五九旅七一九团九连副连长,他和战友们自制生产工具,开荒种地,挖窑洞,盖房子……一把把镢头磨薄了,南泥湾彻底变了模样。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斋坚决要求回到南泥湾去。“他要守护这片土地。”侯秀珍说,刘宝斋给来南泥湾参观的人讲述三五九旅的故事。他还接待过很多外宾,把南泥湾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1984年,刘宝斋去世。临终前,他把继续讲述红色故事的任务交给了当年的“铁姑娘”侯秀珍。

  为保护生态环境,1999年,延安开始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作为村干部,侯秀珍带领村民,扛起镢头上山种树。几年下来,跟公公的镢头一样,侯秀珍的镢头也磨掉了一大半。

  从父辈开荒到后辈种树,南泥湾再次发生了巨变,林草覆盖率达87%。“过去为了解决温饱开荒,现在为了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栽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把南泥湾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侯秀珍说。

 

  

  党的七大——

  汇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力量(峥嵘岁月)

  本报记者 龚仕建 原韬雄

 

  图①:党的七大会址。

  本报记者 原韬雄摄

  图②: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

  本报记者 龚仕建摄

  图③: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会址。

  本报记者 原韬雄摄

  图④:延安宝塔山景区。

  刘 阳摄(人民视觉)

  冬日的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远山苍翠,松柏挺立。

  走进旧址,第一眼望见的就是中央大礼堂。青砖灰瓦,古朴大气,蓝天绿树间,一面红旗在礼堂顶端迎风飘扬。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步入礼堂,内部陈设还是76年前的模样。礼堂后墙“同心同德”四个大字是毛泽东亲笔为大会题写的主题词。

  “礼堂内部是按照七大会场原貌布置的,不难看出,此次大会就是要贯彻整风精神,通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达到‘同心同德’,进而全党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讲解员马涛说。

  历史已逝,精神力量依旧。时隔70多年,站在礼堂中间,耳畔仿佛听到七大代表们的铿锵脚步声……

  为中国革命发展和中国人民解放指明方向

  历史告诉我们,党的七大注定是一次不平凡的会议。

  从1928年党的六大到1945年党的七大整整相隔17年。其间,中共中央曾六次提出召开七大,都因战争环境及其他条件不成熟,一再延期。

  自遵义会议至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整风运动整肃了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特别是经过六届七中全会,全党同志的政治认识实现了高度统一,正如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的: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我们党和全国广大人民的奋斗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这时召开七大的政治条件、思想条件和组织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薛琳说。

  带着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任务,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

  在这里,代表着全国121万党员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补代表齐聚一堂。

  在这里,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在会上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任弼时、陈云等20多人作了大会发言。这些报告和发言从各个方面论述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组织路线的基本精神,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对各条战线的任务和政策提出了具体意见。

  大会坚持“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工作方针,系统总结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经验,为中国革命发展和中国人民解放指明了方向。

  历史向世界证明了,七大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七大会期历时50天,是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的一大贡献就是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延安团市委副书记、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副主任党婕睿说。

  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全党同志举起了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七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其中,中央委员44人,候补中央委员33人。随后召开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13名中央政治局委员、5名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威信的、能够团结全党的坚强的领导集体。

  第一次写进七大党章的,还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

  刘少奇在报告中这样概括党的群众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别无任何特殊利益。”薛琳说,中国共产党在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谦虚学习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全心服务人民,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经过24年的奋斗,特别是经过全党上下严肃认真地整风学习,使我们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空前统一。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历久弥新的“看齐意识”和“愚公移山精神”

  1945年4月21日,在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以部队“喊看齐”为喻,提出看齐意识。

  70年后的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专门讲到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看齐问题,他强调:整队型看齐比较容易,因为那是形体上的,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看齐就不那么容易了。经常喊看齐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规律和经验。只有经常喊看齐,只有各级党组织都经常喊看齐,才能时刻警醒、及时纠偏,使全党始终保持整齐昂扬的奋进状态。不断把领导干部集中到党校来学习培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向党中央看齐。

  2016年1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如今,站在中央大礼堂内,重温这段历史,感悟我们党强调“看齐意识”的优良传统和经验,对于在新时代如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启示。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作了《愚公移山》的闭幕词。他指出:“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毛泽东号召全党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国人民一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2016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指出,“让我们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在中国和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坚定不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直至光辉的彼岸。”

  党的七大已经闭幕70多年了,但七大所确立的指导思想,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优良作风,所总结的革命经验,以及所取得辉煌成就,都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并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力量源泉。

  在实现复兴梦想的大道上,党的七大精神将一如既往地激励我们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汇聚起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磅礴力量。

 

  

  “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六届六中全会(党史撷英)

  记者 龚仕建 本报通讯员 李江峰

  冬日的阳光洒在彩窗上,宽敞明亮的教堂内,主席台正中悬挂着鲜艳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台下一排排简朴的会议座椅整齐摆放,庄严而又宁静。

  这座教堂位于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革命文艺人才的高等学府鲁迅艺术学院在这里成立。

  而让这座建筑更为引人瞩目的,是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在这里召开。

  “当时,虽然抗战形势严峻而紧迫,但还是有中央委员17人、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地区负责人30余人参加了全会。这是自党的六大以来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延安鲁艺文化园区讲解员焦丽娜介绍。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并作会议总结。通过了《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随之,中国之未来命运充满光明。

  在六届六中全会之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在艰难和曲折中缓慢地推进前行。从1930年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到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理论不断走向自觉与成熟。

  正如会场内两侧横幅上的大会口号:“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才是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针。”

  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这是1938年8月王稼祥从莫斯科带回的共产国际作出的《关于中共代表报告的决议案》,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做好了政治准备。

  “六届六中全会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延安鲁艺文化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强说。

  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完整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不仅在当时有力地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时至今日对党的建设依然影响深远。

  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开展马列主义学习竞赛,“我希望从我们这次中央全会之后,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

  这次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正如毛泽东在七大所强调的,“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

  如今,代表们住过的窑洞,已经修缮成为六届六中全会纪念馆,里面的图片和文物继续诉说着那段红色记忆。

 

  

  感悟党的七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感悟初心)

  薛 琳

  每次来到杨家岭革命旧址,我总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和游客,或是进行党性教育,或是参加红色旅游,总能听到不同口音的人们讲述先辈的革命精神和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战迎来黎明曙光的时刻,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前途和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给中国人民指引了一条光明道路。

  感悟七大精神,必须牢记为民宗旨。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写进党章并确立为我们党的宗旨。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在点点小事中,厚植党的群众基础,在工作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

  感悟七大精神,必须坚定政治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和规律,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善于站在政治的高度分析问题、制定政策、推动工作。

  感悟七大精神,必须严守党规党纪。经过延安整风和七大,全党上下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四个服从”的党规党纪,全党同志“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央要求的坚决贯彻,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做一个表里如一、言行如一的老实人。

  感悟七大精神,必须弘扬奋斗精神。《愚公移山》的讲话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永久奋斗”的革命精神,在伟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以千千万万党员的奋斗,成就新时代的伟大工程。

  学习七大历史,感悟七大精神,就是要学习革命先辈那种信仰的力量、奋斗的精神、为民的情怀、严格的纪律,改造作风、锤炼党性,以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踏上新征程。

  (作者为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教授,本报记者龚仕建整理)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