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五大——
为跨世纪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
“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党的十五大报告鲜明指出。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大会强调,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大会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归纳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大会对我国跨世纪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五大代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党的十五大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的十五大——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辉煌历程)
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中国面临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历史抉择。
1997年金秋,党的十五大在京召开。大会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旗帜鲜明地宣示了我们党的坚强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离开会时间还有1个多小时,数百名中外记者便已簇拥在大会堂东门外的台阶上”“北京火车站南来北往的旅客簇拥在巨大的电视屏前,长安街上行色匆匆的京城百姓放慢了脚步”……1997年9月1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记录下了国内外对大会的瞩目。
党的十五大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着全国5800多万党员。
翻开历史的照片。人民大会堂庄严雄伟。大礼堂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大礼堂二楼上挂着“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巨型横幅。
历史铭记,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大历史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并旗帜鲜明地指出,“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这次大会的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十五大无疑将以这一点为标志载入史册。”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大会认为,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对于保证我们党领导人民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这是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五大代表、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说,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前进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
“邓小平同志向人们展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构想。”李忠杰说,早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表明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吃了‘定心丸’,思想更解放了”
1997年9月29日,三秋大忙季节。山东省最大的私营农场胶州市环海农场,机声隆隆,一片繁忙,近千亩稻田金浪翻滚。当年10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开荒大户放手大干》记录下了这样的场景——
地头上,场长徐宝荣正拿着“大哥大”指挥收稻子。这位种粮大户投资300多万元,承包了胶州市近海1万亩荒滩进行改良开发。十五大报告提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这下,我的信心更足了。我要放开手脚大干。”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少人感到,“吃了‘定心丸’,思想更解放了”。
“十五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以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作出新的阐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表示,这些论述,体现了党在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根据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
“这个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罗平汉说。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明确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实现跨世纪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几代人接续奋斗
朝着21世纪阔步前进,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展望:“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
忆往昔、看今朝。如今,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展望很多已经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图片说明:
图①:1997年11月8日,长江三峡工程实施大江截流,标志着三峡水利枢纽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并转入二期施工。
李 舸摄
图②:1997年10月,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桃花岛镇干部到船上给渔民宣讲党的十五大精神。
张雅心摄
图③:1997年12月,南昆铁路(南宁—昆明)全线开通运营,打通了西南出海大通道。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网上展馆供图
版式设计 沈亦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感悟初心)
沐 沂
1997年7月,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9月,党的十五大召开。
那一年,我是一名中学生。忘不了为庆祝香港回归街上响起的鞭炮声。时代的印迹,成为每名见证者珍藏的记忆和成长的参照。党的十五大擘画的蓝图逐步铺展成现实,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时代大舞台。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面对当时党内外、国内外格外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五大以鲜明主题作出了回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我们党矢志不渝地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事不避难敢担当,永葆斗争精神,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当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借用“小康”这个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概念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和长期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让我们做历史洪流中的坚定者、奋进者和搏击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确道路坚定不移走下去,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以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亲历者说)
记者 孙 超
“十五大报告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多次出现,报告还明确提出,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回想起1997年作为党代表参加党的十五大时的场景,71岁的湖南省宜章县天塘镇笠头村村民李常水依然记忆犹新。
“那是21世纪即将到来之时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接下来怎么干,方向是什么,大家都翘首以盼党中央的声音。”李常水说,“当时听报告,越听越振奋,在大会期间和回湖南的路上,听到讨论最多的,就是怎么把生产建设搞上去。”
从北京回到笠头村不久,李常水发现,村民们也都跃跃欲试,要撸起袖子闯。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当地丰富的硅灰石。这是一种广泛运用在陶瓷、造纸、水泥等产业的工业原料。
1999年,笠头村建立起了第一个硅灰石加工厂。从年产一万吨,到十万吨,再到几十万吨,短短几年间,笠头村的私营硅灰石企业迅猛发展,产量连上新台阶。最后村里多家工厂整合成了两家大企业,技术水平、环保标准越来越高。
党的十五大还提出,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位于湘粤两省交界的宜章县,经济发展也得到特区的带动和帮助。
笠头村水力资源丰富,原先,村里想过开发小水电。但估算下来,投入少说上千万元。就在那时,广东的企业家来到村里,提出可以出资建设水电站,总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这让大家欢欣鼓舞。
水电站建成后,红利延续至今。如今,水电站每年给村集体带来35万元收入。
“现在,我们村有十几个好产业,年产值超过一亿元,年上缴税收超过800万元。家家户户都住上楼房,路边停满小汽车。”李常水爽朗地笑着说。“以后的生活,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