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描绘共同发展新图景(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管克江 王 芳 肖新新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聚集一堂,共襄盛举、共商大计。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部沿线国家协同联动发展的恢弘史诗由此开启。“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广,合作伙伴越来越多,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重要决议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主持圆桌峰会,同数十位外国政要密集会晤,共同擘画“一带一路”发展蓝图。“‘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产品。”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本着伙伴精神,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在两年内全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步入精谨细腻的“工笔画”。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20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建设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截至2021年1月,中国与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至2019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累计总额超过了7.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了1100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辉煌历程)
管克江 王 芳 杨 迅 韩晓明
位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的“丝路金桥”景观作品(2017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侯 俊摄
由中资企业投资兴建的吉布提多哈雷多功能港口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本报记者 吕 强摄
4月26日,成都中欧班列开行8周年。当天,一列装载防疫物资和电子设备的中欧班列(成都—费利克斯托)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将首次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站点。白桂斌摄(影像中国)
历史与未来在此刻交汇,共建“一带一路”站上新的起点。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与会。习近平主席出席论坛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发表多篇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丝路精神,系统总结建设成果,规划“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方向,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擘画蓝图,引发与会各方和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
中国首倡主办的这一历史性盛会,传递出各方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书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辉煌篇章。
“它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2017年5月14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40余分钟的演讲,27次掌声响彻全场。这掌声,是对一个东方大国思想力与行动力的由衷点赞。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根植历史,面向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共同记忆,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从世界经济论坛到日内瓦万国宫,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从考察中白工业园到出席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一次次多边、双边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阐释中国倡议,介绍共建成果,传递中国同各国共创机遇、共享成果的坚定信念,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是中国为人类文明贡献的真正的、原创的、开拓的方案。”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说:“它将成为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倡导并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体现了中国在世界上独具一格的长远和战略眼光,再次证明中国是开放和多边主义的强有力支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向一致,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平衡、包容、和谐发展,对于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来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高级别全体会议、平行主题会议、欢迎宴会、文艺演出……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活动紧凑高效。习近平主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宣示理念,传递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哈萨克斯坦哈通社评论说:“‘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地区及全球发展的新范例,是开展互利合作的新模式。随着论坛的成功举行,‘一带一路’建设来到了新的历史起点。”
5月15日,论坛圆桌峰会在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从“加强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到“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习近平主席全程主持上下午两个阶段会议,工作午宴时又同各方围绕“促进人文交流合作”议题展开讨论,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
首届高峰论坛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形成5大类、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同时,中国承诺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未来3年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建更多民生项目……国际社会评价说,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利共赢,表现出极大诚意并付诸行动。
“它凝结的是友谊,它带来的是希望”
“朋友请听我讲,铁路的故事长又长。它凝结的是友谊,它带来的是希望。我的家乡,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扬……”肯尼亚歌手苏迪演唱的歌曲《蒙内之歌——铁路修到了我家乡》在当地广为传唱。2017年5月,由中国企业承建运营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激动地说:“122年了,肯尼亚人民终于有了新的铁路,我们将掀开新的一页。”
7年多来,这样的场景不断展现:马尔代夫第一座跨海大桥连通岛屿;黑山共和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穿越群山;白俄罗斯第一次发展起轿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拥有出海口的梦想正变为现实……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成功落地,“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合作格局基本成型,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建设成效显著,跨国经济走廊合作日益深化,铁路、港口、公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合作稳步推进,经贸合作园区建设不断取得积极进展。
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列列驰骋的中欧班列打通“生命通道”,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带去宝贵的防疫及生产生活物资。2020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增长18.3%;沿线国家在华新设企业4294家。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巨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共建“一带一路”凝聚起破浪前行的磅礴力量,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坚信:“‘一带一路’格局宏大,它将国际社会重新定义为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家园”。
发展起来的中国,始终是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中国坚持同合作伙伴一道,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任重道远,行则必达。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
国际回声
俄罗斯总统普京:
21世纪,世界面临许多挑战和严峻问题,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倡议为发展平等伙伴关系带来了广阔的机遇。中国正在创造性地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努力为加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保障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世界银行前行长金墉:
“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点亮的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星空。它将推动跨境乃至跨大洲的融通,惠及世界大多数人口。相信更多人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实现自身的发展。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施瓦布:
中国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我愿在此基础上再加一句,“要想富,先联通”。“一带一路”之所以可以实现有效联通,最重要的基础是由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
“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的一项开创性倡议,它是联通古今、通向未来的桥梁,旨在在发展的道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这是一个致力于和平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倡议,也是一个创新的、拥抱全球化的倡议。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
“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设想并非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要最终实现贯穿众多国家的、史无前例的高度联通。“一带一路”倡议为21世纪全球合作奠定了基调,是中国贡献给经济全球化的最好礼物。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
“一带一路”倡议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它为世界带来了惊人的、富有创造力的现代贸易形式。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乔纳森·希尔曼:
“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增强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通过人文交流增强文化联系,将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书写相遇交融的美好故事(亲历者说)
博科娃
2017年5月,我受邀出席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那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我很荣幸能参加。时至今日,我仍对论坛盛况和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的主旨演讲记忆犹新。习近平主席提出一系列国际合作理念和倡议,让我产生了强烈共鸣。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古丝绸之路的精神,促进了沿线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为促进发展与繁荣创造了机遇,有利于推动建设更加包容、和平、多样的世界。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方面所做的努力是相通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前便开始了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延续千年的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往来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促进了思想交流、文明对话和创新。
在我担任总干事期间的2014年,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之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长安—天山廊道这一充满活力的欧亚大陆文明文化连接通道,以独特方式展示了最广泛持久的文明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2015年8月,我参观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目睹了中国专家所做的重要工作。我认为,中国联合中亚国家成功申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传递了倡导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信息,这种跨文化对话能够促进民众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互联互通,推动经贸合作。
千年以来,丝绸之路上演了不同民族、文化、宗教、知识相遇交融的美好故事。在漫长的岁月里,从西安到威尼斯,经过撒马尔罕和巴格达,丝绸之路讲述了一个个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进步的故事。丝绸之路也提醒着我们,孤立的文化无法兴旺发达,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滋养,越包容越强大。
我不由想起了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他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塑造多元包容的世界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倡议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正、更具包容性、更加繁荣和团结的世界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世界期待中国分享发展和脱贫经验。
“一带一路”建设的终极目标还是人的发展。只有服务于民众的建设才真正有意义。“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将有助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有助于释放民众个人的创新潜能。
(作者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本报记者刘玲玲整理)